外贸成经济回暖最大绊脚石
本周,4月份核心宏观数据陆续出炉,再度引起了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的关注。
本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专家通过对宏观数据研判后认为,4月份中国实体经济表现平平,仍处于阶段性底部徘徊中,经济回暖尚需时日。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严重下滑的外贸数据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回暖的绊脚石。
难言回暖
与市场预期一样,4月份CPI、PPI延续负增长。
受此影响,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897.15亿元,比去年同月减少927.73亿元,下降13.6%。除了PPI、CPI双下降,相应使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减少,影响财政收入下降的原因之外,还有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以及进行结构性减税、大幅度增加出口退税、政策性减收增多等原因。
另一重要经济指数工业增加值,本月也从3月份的同比增长8.3%回落到7.3%,增速低于市场预期的8%。
“外贸出口仍无好转是拖累工业增加值的主因。”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闫敏15日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海关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的出口并没有延续3月份同比降幅收窄的势头,降幅由17%扩大至22.6%,这也表明了出口面临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闫敏对记者指出,全球经济萧条还在延续,外需还将持续低迷,在未来对我国都将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4月份投资和消费都表现不错,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向好,预计短期内仍将在低谷运行。
“4月份物价指数下降很正常。”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左小蕾认为,单纯通过4月份的经济数据很难判断经济是回暖还是恶化了,不过现在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通缩压力,而造成通缩的原因不是货币供给不足,而是货币需求不足造成的。这也就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创造有效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货币需求,利用宽松的货币供应,激活经济循环。
而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此前一季度宏观数据的好转完全得益于政府鼓励政策的刺激,并不是来自市场上消费需求的好转;中国经济下一步是否能够持续回暖,尚需要有继续刺激的“接力棒”,而这个“接力棒”最好是能够从政府手中传到企业手里。他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阶段性低谷,不能轻言回暖。
出口拖累
让人担忧的外贸形势本月再添新忧。
4月份出口仍继续两位数的下滑趋势。商务部公布的4月份FDI数据也同比下降22.5%,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占据了出口半壁江山的机电产品,4月出口同比下降22.2%。外需不振、订单减少,外贸短期难言回暖。
近日,商务部也发布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认为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发布《稳定外需是当前保增长的重要工作》,文章指出,外需下滑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如果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能够回暖,必将整体推动中国经济全面的复苏。”郭田勇对本报表示。
目前,制约出口恢复的三大因素——外需减少、贸易融资下滑和贸易保护——将继续存在,年内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为负。因此,后期在继续稳定出口、避免出口进一步大幅下滑继续深度拖累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将继续扩大内需保增长。而随着政府投资的高增长,如何拉动民间投资和扩大消费将成为下一步的政策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