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成下一步货币财政政策重点

孙韶华 张莫 |2017-07-31 13:193041

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期召开的多个高层会议均剑指“风险防控”。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孙韶华 张莫 


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期召开的多个高层会议均剑指“风险防控”


“黑天鹅”和“灰犀牛”一度成为热词,而“防风险”则是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词。针对财政和金融领域的各类突出风险,相关监管部门频频发声,划定下一步政策路线:一方面,“疏堵结合”防范地方债风险将成为财政政策的重点;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逆周期调节。


定调
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我国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上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城镇就业平稳增加,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回升。不过,会议也同时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要站在经济长周期和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把握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风险”已经成为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就谈及了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


“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会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大局的风险,当然系统性风险是由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小的风险所引致的,并不是一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杨伟民说。他也表示,我们说“防止系统性风险”,是从各个领域一些小的风险点去预防。“比如同业业务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国有企业个别的债务违约问题、杠杆率较高问题,对这些风险要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化未来的大震为今天的小震,一点一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后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对中国经济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所以,宁可现在牺牲一点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他说。


在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也针对市场关注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两类风险问题首度发声。

王志军表示,对于“黑天鹅”事件,因为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所以对这类事件主要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制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而对于“灰犀牛”事件,他表示,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财政
疏堵结合化解债务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在诸多风险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实际上,自7月以来,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三次高层会议都提到“地方债”,严管信号释放明显。


其中,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会议指出,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是促进经济财政健康可持续、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堵住“后门”,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坚持分类指导,继续整改违法担保,纠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要求开好“前门”,支持地方政府合法合规举债融资,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持。


下一步,“疏堵结合”防范地方债风险将成为财政政策的重点。一方面,“堵后门”从严的趋势仍将持续。今年以来,财政部已经陆续曝光并问责了数起地方违法违规举债案例。又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举债的通知》,对地方变相举债行为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


据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在28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还将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查处问责力度。“隐性债务,实际就是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借的债务。对这块债务,我们一定要保持监督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省级政府要建立严格的查处问责机制。要发挥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监管合力。”他说。


另一方面,“开前门”也将扩围加力。财政部不久前已经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了土地储备专项债和收费公路专项债。王克冰表示,下一步,将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基础上,鼓励地方在法定限额之内,试点发展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品种,建立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资产相对应的制度。这些措施,就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打造中国版的“市政项目债”,保障地方合理融资需求。


货币
 稳健中性政策基调持续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会议传递出了从严监管的强烈信号,而这也符合目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要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驾护航”


日前举行的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明确,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是助推金融领域去杠杆,而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M2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在10%以下运行,这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客观结果。展望下半年,分析人士指出,货币政策仍会将“去杠杆”和“防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并将进一步回归真正的中性,不宜偏紧或偏松。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日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还不好说已进入新的增长期。他表示,我国仍将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更紧。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也撰文指出,2013年至2016年利率戏剧性地从高位大幅回落到低位,但事实证明,紧缩不利于去杠杆,宽松也不利于去杠杆。过高的利率会提高企业的付息成本,导致被动加杠杆;而过低的利率使得信贷获得更容易,企业会主动加杠杆。因此,回归稳健中性的利率水平,是保持杠杆率上升趋缓的最为有利的货币环境。

5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财政部: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重点要把握5个方面

2023-01-30 15:41
48320

部分欧洲国家的财政政策可能造成需求过剩

2022-12-04 20:00
19042

财政部出台实施意见支持深圳在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方面探索创新

2022-11-01 17:39
1400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局)《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意见》

2022-09-30 19:45
22092

财政部发布《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

2022-05-26 15:58
15134

202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1-12-07 15:20
776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