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金融机构战略重组包括三个重点
2009-05-15 14:47370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5参加陆家嘴论坛时表示,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上海的金融机构,既要注重加强危机的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对我们 的影响,更要学会“危”中求“机”,科学把握这次危机带给我们难得的机遇,与时俱进地调整我们的战略,从根本上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刘明康说,金融机构要具备与时俱进地实施重组的战略。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其实都应当通过这次危机,认真反思我们在结构上存在 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思我们的公司治理架构,反思我们的业务模式。这种反思,也需要结合当前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在调结构方 面,金融业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战略重组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围绕业务组合的优化来实施重组。过去,金融机构的业务组合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销售的产品实际上是以结构性产品和衍生 性产品为主,并且不断地追求利润率的提高,而且使用了比较高的杠杆率。现在,欧美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当中以血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必须要改变这种业务结 构,真正转向传统业务的商品化重组。以银行业为例,应该将重点放在传统的存款、贷款、汇款业务,以及信用卡、国际结算、固定收益类项目为主的理财服务等业 务之中。
要实现这种业务组合的重组,必须要重视加强能力建设的重组,这就包括我们现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重组,做到决策的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真正符合风险管理的需 要;包括风险偏好的重组,做到战略目标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做到战略目标与客户风险偏好的改变相匹配;包括内部的控制和内部稽核的重组,做到风险在每个环节 上能够可控,并接受必要的监督;这也包括人力资源的重组,做到合适的人才必须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并且得以加强。
二是围绕生产率的提高实施重组。重组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今年我们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增长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 下,主要应当把功夫放在围绕生产率的提高来实施重组。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变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进行重组,金融机构有不少业务是 外包的。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这都是很普遍的做法。在危机冲击下,内外部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外部受托对象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 外包业务应该加大重组的力度,在重新评估的基础上,努力降低外包的风险、外包的成本。IT业务的重组也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金融机构经营成本会发生重大的 影响,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响应上也的确需要做出新的安排。
另一个需要重组和改革的方面是薪酬制度,这不仅是这次危机当中国际上面最受指责的领域,而且在国内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质疑,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与风险成本挂 钩,有利于机构持续稳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有效调动各层级的积极性,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同样需要重视的一个重组就是客户覆盖面的重组。这次危 机冲击以后,客户的覆盖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有所减少,但是持有短期投资的、端线投资的比较多。针对这个情况,银行业 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应该注重与时俱进的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客户结构的覆盖面。在银行业当中,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其实远
远比不上对大企业、大客户的服务。而一些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但具有巨大的潜质,而且对社会稳定、社会就业都会带来很大的贡献。各类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当将业务的重点转移放到这些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上,而不是去跟大银行争抢大型客户,在大客户当中打补丁。
三是围绕形成协同效应实施重组。我们看一下中国当前的金融机构,大部分仍然采取了内部的部门制,不同的部门产品由不同的高管人员负责,相互之间很难形成协 同效应。现在应当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对部门的设置、产品的设计实施流程再造和彻底的重组,真正围绕方便客户、满足客户的需要、迅速响应他们需求的变化 来进行。相应地,在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成本转移、风险定价和利润分摊上,一定要建立一种机制,安排一些制度,来鼓励这种协同效应的长期养成,从根本上建 立金融机构内部良好的客户至上的文化培育。
刘明康说,金融机构要具备与时俱进地实施重组的战略。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其实都应当通过这次危机,认真反思我们在结构上存在 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思我们的公司治理架构,反思我们的业务模式。这种反思,也需要结合当前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在调结构方 面,金融业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战略重组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围绕业务组合的优化来实施重组。过去,金融机构的业务组合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销售的产品实际上是以结构性产品和衍生 性产品为主,并且不断地追求利润率的提高,而且使用了比较高的杠杆率。现在,欧美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当中以血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必须要改变这种业务结 构,真正转向传统业务的商品化重组。以银行业为例,应该将重点放在传统的存款、贷款、汇款业务,以及信用卡、国际结算、固定收益类项目为主的理财服务等业 务之中。
要实现这种业务组合的重组,必须要重视加强能力建设的重组,这就包括我们现在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重组,做到决策的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真正符合风险管理的需 要;包括风险偏好的重组,做到战略目标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做到战略目标与客户风险偏好的改变相匹配;包括内部的控制和内部稽核的重组,做到风险在每个环节 上能够可控,并接受必要的监督;这也包括人力资源的重组,做到合适的人才必须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并且得以加强。
二是围绕生产率的提高实施重组。重组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今年我们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增长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 下,主要应当把功夫放在围绕生产率的提高来实施重组。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变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进行重组,金融机构有不少业务是 外包的。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这都是很普遍的做法。在危机冲击下,内外部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外部受托对象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 外包业务应该加大重组的力度,在重新评估的基础上,努力降低外包的风险、外包的成本。IT业务的重组也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金融机构经营成本会发生重大的 影响,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响应上也的确需要做出新的安排。
另一个需要重组和改革的方面是薪酬制度,这不仅是这次危机当中国际上面最受指责的领域,而且在国内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质疑,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与风险成本挂 钩,有利于机构持续稳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有效调动各层级的积极性,兼顾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同样需要重视的一个重组就是客户覆盖面的重组。这次危 机冲击以后,客户的覆盖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有所减少,但是持有短期投资的、端线投资的比较多。针对这个情况,银行业 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应该注重与时俱进的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客户结构的覆盖面。在银行业当中,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其实远
远比不上对大企业、大客户的服务。而一些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但具有巨大的潜质,而且对社会稳定、社会就业都会带来很大的贡献。各类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当将业务的重点转移放到这些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上,而不是去跟大银行争抢大型客户,在大客户当中打补丁。
三是围绕形成协同效应实施重组。我们看一下中国当前的金融机构,大部分仍然采取了内部的部门制,不同的部门产品由不同的高管人员负责,相互之间很难形成协 同效应。现在应当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对部门的设置、产品的设计实施流程再造和彻底的重组,真正围绕方便客户、满足客户的需要、迅速响应他们需求的变化 来进行。相应地,在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成本转移、风险定价和利润分摊上,一定要建立一种机制,安排一些制度,来鼓励这种协同效应的长期养成,从根本上建 立金融机构内部良好的客户至上的文化培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