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打黑 四公司内幕交易细节曝光
2009-05-14 15:391247
日前中国证监会向媒体通报了多起内幕交易案件的调查情况,其中涉及SST华塑、*ST张铜、创兴置业三家上市公司和渤海证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通过深入采访业内人士和公司人员,为您逐一揭开当初这四家公司涉案人员是如何违反证券法规,操纵股价,进行内幕交易的。
案件一SST华塑大股东副总涉嫌内幕交易已被捕
每经记者 郭新志
证监会12日的一则通告,不仅曝光了SST华塑(000509,收盘价6.86元)股东内幕交易案,也证实了此前外界关于“SST华塑重组”的推测。昨日,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下称“山东冶金总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证实,因涉嫌内幕交易,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亿贵已被山东警方逮捕,时间约在4月20 日。与此同时,位于四川的同人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ST华塑”)已知悉此事,该公司多位人士表示,SST华塑股东内幕交易案与公司无太多关系,公司近期也无重组计划。
张亿贵4月就已被捕
5月12日,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告称,证监会于2008年11月对四川省某上市公司重组期间发生的涉嫌内幕交易问题立案稽查。经调查发现,作为重组双方的重要参与人员,某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的营业部主任李某和山东省某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某在重组期间利用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大量交易上市公司股票,获利巨大,涉嫌构成《刑法》第180条规定的内幕交易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多方调查获悉,证监会文章中所称的“四川某上市公司”为SST华塑,该公司注册地为四川南充市,办公地址在成都;而“ 山东省某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某”则为“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亿贵”,该公司是去年刚刚成立的“山东省钢铁集团”股东单位之一,通过济南鑫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鑫银投资”)间接控股SST华塑。山东省国资委文件显示,张亿贵还担任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我们已获知消息,内幕交易案只是股东单位人员涉案,与上市公司并无太多关联”,昨日,SST华塑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说,涉案股东单位也未向公司通报相关情况。
而前述山东冶金总公司人士则进一步证实,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亿贵约在4月20日左右被山东警方逮捕,涉案金额不明。
华塑股东背景不一般
涉案者如何得知上市公司“机密”?虽然证监会并未披露个中细节,但梳理SST华塑错综复杂的股权,依然能有所收获。
SST华塑200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以建材、服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及西南、华北和深圳。2007年10月31日,鑫银投资通过公开竞拍,从原SST华塑第一大股东山东同人实业有限公司手中拿下5631.57万股限售流通股,并吃下原第三大股东山东世纪煤炭化工有限公司持有 SST华塑的660万股的股份,摇身一变为SST华塑第一大股东。
鑫银投资由山东金岭铁矿和自然人刘永华出资成立,分别持股51%、49%;而山东金岭铁矿是山东钢铁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的实际控制方为山东省国资委,于2008年3月26日挂牌成立,这家注册资金为100亿元的国有独资公司,由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下称“莱钢集团”)和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通过国有股权划转设立。此次涉案者张亿贵,即为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关于李玮等3名同志任职通知》(鲁国资党任[2008]10号)显示,张亿贵于2008年4月份左右任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记者调查发现,齐鲁证券与上述SST华塑控股方关系密切。
至此,作为SST华塑的控股公司高管,SST华塑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张的视线。更为重要的是,SST华塑背后的大动作都有山东省国资委的身影,市场因此而猜测不断,“重组”一事被频频提及。
公司:目前没有重组计划
最先放出“重组消息”的,源于山东《寿光日报》的一则报道。2008年5月6日,该报刊登署名文章称,从山东银宝轮胎集团(下称“银宝轮胎”)获悉,该集团已经成功实际控股ST华塑,实现借壳上市。两天后,山东寿光党政网刊登一则消息称,银宝轮胎控股同人华塑。资料显示,银宝轮胎是集轮胎、炭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而SST华塑的直接控股方——鑫银投资的出资人刘永华,正是银宝轮胎的董事长。
市场因此猜测,银宝轮胎欲借机重组SST华塑。但随后,SST华塑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银宝论坛借SST华塑上市一说。
然而昨日证监会通告一出,网上关于“齐鲁证券欲重组SST华塑、借壳上市”的说法又甚嚣尘上。
“我们没有外界所称的重组计划”,昨日,SST华塑多位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没有任何重组计划。
但这显然与证监会的通报相矛盾。证监会此次通报中提到,前述涉案人员正是利用在“重组期间”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大量交易上市公司股票,获利巨大。但从SST华塑2008年至今的公告来看,SST华塑又没有任何重组消息。
到底是证监会通告出错,还是SST华塑有重大消息未公告?SST华塑多位人士称因董秘在外出差,无法回答,也不能提供董秘联系方式。该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承诺,会联系公司董秘,于昨晚20时之前给出解释,记者随后留下详细联系方式。但至记者截稿,SST华塑也没有联系记者。
案件二渤海证券高管内幕交易两日入账2万元
每经记者 曾子建
继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内幕交易案之后,又一起因券商借壳引发的内幕交易案日前被证监会通报。在昨日证监会向媒体通报的多起内幕交易案中,渤海证券被爆出借壳内幕交易,相关人士已受到行政处罚。据了解,当时渤海证券准备借壳的上市公司为ST四环(000605,收盘价12.15元)。目前,或许是由于内幕交易案的调查,ST四环(原名“四环药业”)与泰达控股之间的重组也似乎变得遥遥无期了。
两个交易日赚了2万
经证监会调查,2006年底,渤海证券大股东计划收购某上市公司,并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券商借壳上市。经过前期筹备,2007年1月18日,券商大股东和中介机构确定了拟收购的上市公司目标和方案,通知券商总裁助理金某联系目标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员。1月19日(星期五)和22日(星期一)两个交易日,ST四环连续涨停。1月23日上市公司停牌,宣布公司有重大事项正在沟通磋商。
调查发现,金某及其配偶余某控制的账户于2007年1月19日通过网上交易买入拟收购上市公司股票5万股,1月22日全部卖出并获利2万余元。调查显示,买入股票的网上交易IP地址为北京地区,卖出股票的网上交易IP地址为某市金某所在证券公司。
证监会认定,金某和余某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的规定,构成了《证券法》第202条所述的内幕交易行为。近日,证监会对渤海证券高管人员金某及其配偶余某在券商运作借壳上市期间发生的内幕交易行为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并处等值罚款。
借壳对象正是ST四环
尽管证监会通报的调查情况中,并未指明渤海证券当时借壳的是哪一家上市公司。但多项确切信息,将借壳对象直指ST四环。
其实早在2007年初,市场已经开始传闻渤海证券将借壳ST四环。而2007年1月19日,ST四环大涨6.98%,1月22日以涨停报收。随后,ST四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四环生物产业集团与天津泰达控股进行磋商,就泰达控股与四环集团合作对公司进行重组、注入泰达控股的优质资产相关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尽管在当时的公告中,并未指明所谓“优质资产”为哪部分资产,但进一步证实了市场对渤海证券将借壳ST四环的传言。
2007年3月14日,ST四环复牌之后,一度出现连续16个涨停,期间ST四环于3月24日再度停牌,并于11月26日复牌。不过公司发布的公告却显示,最终泰达控股集团旗下资产借壳ST四环的为北方信托。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前期渤海证券借壳ST四环,最终却变成了北方信托,很可能就是因为内幕交易案受到证监会调查的缘故。
ST四环重组仍无进展
目前,天津泰达控股已经成为ST四环控股股东,持有公司519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5.75%。但是直到日前,北方信托借壳的重组方案还没有完成。
2008年度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原文显示,公司财务报表是以持续经营为基准编制的,四环药业公司目前进行的重组尚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且存在一定的经营压力,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尚无新的进展。
案件三资产注入泄密陈榕生高位套现3亿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福建
日前,证监会在通报称,创兴置业(600193,收盘价9.93元)第一、二大股东的控股股东——上海祖龙景观开发有限公司在2007年6月讨论定向增发方案期间,通过与其关联的公司大量交易创兴置业股票,涉嫌构成内幕交易犯罪。受此消息影响,创兴置业昨日停牌。
知情人士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此次证监会的调查可能针对的是创兴置业2007年的一轮股票上涨。
数据显示,2007年1月4日,创兴置业(当时名称为创兴科技)股价为4.04元/股,到当年8月6日创下21.38元的最高价,涨幅高达 416.5%。2007年5月9日,创兴置业公告称:4月27日、30日,5月8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以上。公司已发函询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目前尚未得到回复;第二日创兴置业公告称:公司经询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表示计划将所持有的资产注入到本公司,相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5月24日,创兴置业公告称:公司股票因异常波动于2007年5月9日起停牌。公司经询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表示计划将所持有的资产注入到公司,但经论证,具体实施条件尚不具备,现决定取消相关资产注入方案。
一个“尚未最终确定”的资产注入方案提前泄密,导致了股价“异常波动”,尽管资产注入方案最后没有成行,但创兴置业此后股价受资产注入预期以及大盘上扬,也是一路狂奔,直至8月初达到21.38的高点。而陈榕生通过旗下子公司就在2007年6月~9月,在上交所减持创兴置业1518.21万股,均价在19元左右,高位套现约3亿人民币。
在创兴置业股价大幅上扬的行情中,除了实际控制人的身影外,陈榕生家人、创兴置业高管“入场离场”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比较创兴置业2007年半年报和三季报前十名流通股东持股情况可以看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第四至第十位股东,在三个月后的第三季度已不见踪迹了,而引起外界猜测最多的则是自然人邴炜和黄国强。曾在创兴置业工作过的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邴炜实际上是陈榕生的妹夫。2007年年报还表明,陈榕生通过二级市场买入78800股,副总经理陆德建买入5000股。而监事会主席陈文华的股份,也是2007年买入的。
案件四高新张铜欺诈发行造假上市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证监会通报显示,根据日常监管发现的线索,证监会于2008年5月对*ST张铜(002075,收盘价5.73元)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证监会行政调查发现,高新张铜及总经理郭照相等部分高管人员存在欺诈发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内幕交易、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行为。据了解,这也是证监会首次披露高新张铜存在欺诈发行行为。
高新张铜于2006年10月上市,但此后很快披星戴帽,至今已沦为*ST张铜。在郭照相自2008年7月被披露遭张家港市公安局依法立案并监视居住之后,高新张铜滑落更加迅速,在银行逼债的“债权门”之后,又爆出400名高新张铜中小股东起诉的消息。
知情人士表示,即使在高新张铜2008年业绩大幅变脸之时,也未有关于其造假上市的消息出来,“证监会披露此情况,显然说明高新张铜及郭照相问题的严重性。”
高新张铜2008年03月11日公告“郭照相累计减持224.55万股(占总股本0.56%)”,出售的价格区间为10.96元/股至12.57元/股。
郭照相此时作为高新张铜副董事长、总经理,上述的减持行为,已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相关规定,此外,上述减持还发生在高新张铜于 2008年2月28日发布预测业绩快报后,在2008年4月28日公告巨额亏损前,减持的1120900股,被认为是《证券法》明令禁止的“内幕交易行为 ”。
《每日经济新闻》于2008年7月12日曾独家报道《高新张铜原总经理郭照相涉嫌掏空公司》,指出郭照相及其妻陈菊英私自设立家族企业掏空高新张铜。
高新张铜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13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高新张铜是郭照相一手推动上市,但2008年起就陷入各式风波中,“可以说,成也郭照相,败也郭照相。”
按证监会通报,郭照相等高管“不仅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其中部分行为还涉嫌犯罪。”证监会还指出,高新张铜违法违规案件已完成行政调查,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郭照相生于1953年6月,是张家港锦丰镇人,1971年参加工作,很快出任张家港市丝绒厂厂长及杨舍镇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案件一SST华塑大股东副总涉嫌内幕交易已被捕
每经记者 郭新志
证监会12日的一则通告,不仅曝光了SST华塑(000509,收盘价6.86元)股东内幕交易案,也证实了此前外界关于“SST华塑重组”的推测。昨日,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下称“山东冶金总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证实,因涉嫌内幕交易,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亿贵已被山东警方逮捕,时间约在4月20 日。与此同时,位于四川的同人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ST华塑”)已知悉此事,该公司多位人士表示,SST华塑股东内幕交易案与公司无太多关系,公司近期也无重组计划。
张亿贵4月就已被捕
5月12日,证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告称,证监会于2008年11月对四川省某上市公司重组期间发生的涉嫌内幕交易问题立案稽查。经调查发现,作为重组双方的重要参与人员,某商业银行济南分行的营业部主任李某和山东省某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某在重组期间利用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大量交易上市公司股票,获利巨大,涉嫌构成《刑法》第180条规定的内幕交易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多方调查获悉,证监会文章中所称的“四川某上市公司”为SST华塑,该公司注册地为四川南充市,办公地址在成都;而“ 山东省某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某”则为“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张亿贵”,该公司是去年刚刚成立的“山东省钢铁集团”股东单位之一,通过济南鑫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鑫银投资”)间接控股SST华塑。山东省国资委文件显示,张亿贵还担任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我们已获知消息,内幕交易案只是股东单位人员涉案,与上市公司并无太多关联”,昨日,SST华塑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说,涉案股东单位也未向公司通报相关情况。
而前述山东冶金总公司人士则进一步证实,该公司副总经理张亿贵约在4月20日左右被山东警方逮捕,涉案金额不明。
华塑股东背景不一般
涉案者如何得知上市公司“机密”?虽然证监会并未披露个中细节,但梳理SST华塑错综复杂的股权,依然能有所收获。
SST华塑200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以建材、服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及西南、华北和深圳。2007年10月31日,鑫银投资通过公开竞拍,从原SST华塑第一大股东山东同人实业有限公司手中拿下5631.57万股限售流通股,并吃下原第三大股东山东世纪煤炭化工有限公司持有 SST华塑的660万股的股份,摇身一变为SST华塑第一大股东。
鑫银投资由山东金岭铁矿和自然人刘永华出资成立,分别持股51%、49%;而山东金岭铁矿是山东钢铁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的实际控制方为山东省国资委,于2008年3月26日挂牌成立,这家注册资金为100亿元的国有独资公司,由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下称“莱钢集团”)和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通过国有股权划转设立。此次涉案者张亿贵,即为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关于李玮等3名同志任职通知》(鲁国资党任[2008]10号)显示,张亿贵于2008年4月份左右任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记者调查发现,齐鲁证券与上述SST华塑控股方关系密切。
至此,作为SST华塑的控股公司高管,SST华塑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张的视线。更为重要的是,SST华塑背后的大动作都有山东省国资委的身影,市场因此而猜测不断,“重组”一事被频频提及。
公司:目前没有重组计划
最先放出“重组消息”的,源于山东《寿光日报》的一则报道。2008年5月6日,该报刊登署名文章称,从山东银宝轮胎集团(下称“银宝轮胎”)获悉,该集团已经成功实际控股ST华塑,实现借壳上市。两天后,山东寿光党政网刊登一则消息称,银宝轮胎控股同人华塑。资料显示,银宝轮胎是集轮胎、炭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而SST华塑的直接控股方——鑫银投资的出资人刘永华,正是银宝轮胎的董事长。
市场因此猜测,银宝轮胎欲借机重组SST华塑。但随后,SST华塑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银宝论坛借SST华塑上市一说。
然而昨日证监会通告一出,网上关于“齐鲁证券欲重组SST华塑、借壳上市”的说法又甚嚣尘上。
“我们没有外界所称的重组计划”,昨日,SST华塑多位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没有任何重组计划。
但这显然与证监会的通报相矛盾。证监会此次通报中提到,前述涉案人员正是利用在“重组期间”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大量交易上市公司股票,获利巨大。但从SST华塑2008年至今的公告来看,SST华塑又没有任何重组消息。
到底是证监会通告出错,还是SST华塑有重大消息未公告?SST华塑多位人士称因董秘在外出差,无法回答,也不能提供董秘联系方式。该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承诺,会联系公司董秘,于昨晚20时之前给出解释,记者随后留下详细联系方式。但至记者截稿,SST华塑也没有联系记者。
案件二渤海证券高管内幕交易两日入账2万元
每经记者 曾子建
继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内幕交易案之后,又一起因券商借壳引发的内幕交易案日前被证监会通报。在昨日证监会向媒体通报的多起内幕交易案中,渤海证券被爆出借壳内幕交易,相关人士已受到行政处罚。据了解,当时渤海证券准备借壳的上市公司为ST四环(000605,收盘价12.15元)。目前,或许是由于内幕交易案的调查,ST四环(原名“四环药业”)与泰达控股之间的重组也似乎变得遥遥无期了。
两个交易日赚了2万
经证监会调查,2006年底,渤海证券大股东计划收购某上市公司,并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券商借壳上市。经过前期筹备,2007年1月18日,券商大股东和中介机构确定了拟收购的上市公司目标和方案,通知券商总裁助理金某联系目标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员。1月19日(星期五)和22日(星期一)两个交易日,ST四环连续涨停。1月23日上市公司停牌,宣布公司有重大事项正在沟通磋商。
调查发现,金某及其配偶余某控制的账户于2007年1月19日通过网上交易买入拟收购上市公司股票5万股,1月22日全部卖出并获利2万余元。调查显示,买入股票的网上交易IP地址为北京地区,卖出股票的网上交易IP地址为某市金某所在证券公司。
证监会认定,金某和余某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的规定,构成了《证券法》第202条所述的内幕交易行为。近日,证监会对渤海证券高管人员金某及其配偶余某在券商运作借壳上市期间发生的内幕交易行为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并处等值罚款。
借壳对象正是ST四环
尽管证监会通报的调查情况中,并未指明渤海证券当时借壳的是哪一家上市公司。但多项确切信息,将借壳对象直指ST四环。
其实早在2007年初,市场已经开始传闻渤海证券将借壳ST四环。而2007年1月19日,ST四环大涨6.98%,1月22日以涨停报收。随后,ST四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四环生物产业集团与天津泰达控股进行磋商,就泰达控股与四环集团合作对公司进行重组、注入泰达控股的优质资产相关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尽管在当时的公告中,并未指明所谓“优质资产”为哪部分资产,但进一步证实了市场对渤海证券将借壳ST四环的传言。
2007年3月14日,ST四环复牌之后,一度出现连续16个涨停,期间ST四环于3月24日再度停牌,并于11月26日复牌。不过公司发布的公告却显示,最终泰达控股集团旗下资产借壳ST四环的为北方信托。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前期渤海证券借壳ST四环,最终却变成了北方信托,很可能就是因为内幕交易案受到证监会调查的缘故。
ST四环重组仍无进展
目前,天津泰达控股已经成为ST四环控股股东,持有公司519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5.75%。但是直到日前,北方信托借壳的重组方案还没有完成。
2008年度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原文显示,公司财务报表是以持续经营为基准编制的,四环药业公司目前进行的重组尚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且存在一定的经营压力,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尚无新的进展。
案件三资产注入泄密陈榕生高位套现3亿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福建
日前,证监会在通报称,创兴置业(600193,收盘价9.93元)第一、二大股东的控股股东——上海祖龙景观开发有限公司在2007年6月讨论定向增发方案期间,通过与其关联的公司大量交易创兴置业股票,涉嫌构成内幕交易犯罪。受此消息影响,创兴置业昨日停牌。
知情人士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此次证监会的调查可能针对的是创兴置业2007年的一轮股票上涨。
数据显示,2007年1月4日,创兴置业(当时名称为创兴科技)股价为4.04元/股,到当年8月6日创下21.38元的最高价,涨幅高达 416.5%。2007年5月9日,创兴置业公告称:4月27日、30日,5月8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以上。公司已发函询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目前尚未得到回复;第二日创兴置业公告称:公司经询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表示计划将所持有的资产注入到本公司,相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5月24日,创兴置业公告称:公司股票因异常波动于2007年5月9日起停牌。公司经询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表示计划将所持有的资产注入到公司,但经论证,具体实施条件尚不具备,现决定取消相关资产注入方案。
一个“尚未最终确定”的资产注入方案提前泄密,导致了股价“异常波动”,尽管资产注入方案最后没有成行,但创兴置业此后股价受资产注入预期以及大盘上扬,也是一路狂奔,直至8月初达到21.38的高点。而陈榕生通过旗下子公司就在2007年6月~9月,在上交所减持创兴置业1518.21万股,均价在19元左右,高位套现约3亿人民币。
在创兴置业股价大幅上扬的行情中,除了实际控制人的身影外,陈榕生家人、创兴置业高管“入场离场”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比较创兴置业2007年半年报和三季报前十名流通股东持股情况可以看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第四至第十位股东,在三个月后的第三季度已不见踪迹了,而引起外界猜测最多的则是自然人邴炜和黄国强。曾在创兴置业工作过的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邴炜实际上是陈榕生的妹夫。2007年年报还表明,陈榕生通过二级市场买入78800股,副总经理陆德建买入5000股。而监事会主席陈文华的股份,也是2007年买入的。
案件四高新张铜欺诈发行造假上市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证监会通报显示,根据日常监管发现的线索,证监会于2008年5月对*ST张铜(002075,收盘价5.73元)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证监会行政调查发现,高新张铜及总经理郭照相等部分高管人员存在欺诈发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内幕交易、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行为。据了解,这也是证监会首次披露高新张铜存在欺诈发行行为。
高新张铜于2006年10月上市,但此后很快披星戴帽,至今已沦为*ST张铜。在郭照相自2008年7月被披露遭张家港市公安局依法立案并监视居住之后,高新张铜滑落更加迅速,在银行逼债的“债权门”之后,又爆出400名高新张铜中小股东起诉的消息。
知情人士表示,即使在高新张铜2008年业绩大幅变脸之时,也未有关于其造假上市的消息出来,“证监会披露此情况,显然说明高新张铜及郭照相问题的严重性。”
高新张铜2008年03月11日公告“郭照相累计减持224.55万股(占总股本0.56%)”,出售的价格区间为10.96元/股至12.57元/股。
郭照相此时作为高新张铜副董事长、总经理,上述的减持行为,已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相关规定,此外,上述减持还发生在高新张铜于 2008年2月28日发布预测业绩快报后,在2008年4月28日公告巨额亏损前,减持的1120900股,被认为是《证券法》明令禁止的“内幕交易行为 ”。
《每日经济新闻》于2008年7月12日曾独家报道《高新张铜原总经理郭照相涉嫌掏空公司》,指出郭照相及其妻陈菊英私自设立家族企业掏空高新张铜。
高新张铜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13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高新张铜是郭照相一手推动上市,但2008年起就陷入各式风波中,“可以说,成也郭照相,败也郭照相。”
按证监会通报,郭照相等高管“不仅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其中部分行为还涉嫌犯罪。”证监会还指出,高新张铜违法违规案件已完成行政调查,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郭照相生于1953年6月,是张家港锦丰镇人,1971年参加工作,很快出任张家港市丝绒厂厂长及杨舍镇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