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序幕已经拉开
最近一段时间,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的上涨与中小盘题材股的大幅回落形成鲜明对比,“二八”现象再度显现。在分析了估值、市场表现和资金动向后,分析人士认为,当前A股的投资风格和市场偏好正在发生变化,大盘蓝筹股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热点。
估值扫描:“大象”相对低估
从结构性角度考察,当前市场大盘股与中小盘股的估值存在明显的“贫富不均”:大盘股依然具备相对的估值优势,而中小盘题材股“估值泡沫”十分严重。
一方面,从横向比较看,据Wind资讯统计,按5月8日收盘价计算,申万大盘指数成份股、中盘指数成份股和小盘指数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 (TTM)分别为19.93倍、36.88倍与42.01倍;同期市净率(MRQ)分别为2.65倍、3.25倍和4.81倍。再按大类板块统计,截至5 月8日,全部A股、沪深300及上证50成份股的整体市盈率分别为22.35倍、20.35倍和18.57倍,市净率分别为2.90倍、2.77倍和 2.61倍,同期中小板100指数成份股和剔除金融股后全部A股的市盈率分别为35.78倍和27.86倍,市净率为4.41倍和3.11倍。
另一方面,从纵向比较看,以每周为时间单位,以上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最近10年A股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5.5倍,平均市净率为3.67倍;同期 大盘、中盘、小盘指数成份股平均市盈率为27.90倍、47.23倍、75.91倍,平均市净率为3.35倍、3.39倍和6.14倍。而截至5月8日, 全部A股静态市盈率为22.41倍,市净率为3.00倍,大盘、中盘、小盘指数成份股市盈率分别为19.97倍、37.23倍和42.40倍,市净率为 2.75倍、3.40倍、4.90倍。如果我们将2002年以前小盘股100倍以上的奇异值剔除,则目前大盘股估值水平相对于历史均值的折价最多。
通过上述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虽然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与历史水平相比仍未过分高企,但中小盘个股的估值已经偏高;而且,不同板块之间的结构性分化已经非常严重,股本规模越小、越远离核心蓝筹的板块其估值泡沫越大,小盘股目前的市盈率已经达到大盘股的2倍多。
市场特征扫描:大盘蓝筹异动
先看成交情况。以周为时间单位,近3年大盘指数、中盘指数和小盘指数成分股周成交额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平均值为42.27%、8.23%和 2.25%,上周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8.71%、8.09%和4.17%;而近1个月以来,大盘指数成分股成交占比呈逐步回升态势,从36.98%上升至 38.71%,而小盘指数成分股成交占比则逐周下降,从5.32%下降至4.17%。数据显示,目前大盘股的成交占比依然低于近3年平均水平,小盘股则大 幅高于平均水平,这可以解释资金仍有继续向大盘股集中的可能,而成交占比逐周的变化趋势更是印证了资金正逐步从小盘股向大盘股流动。
再看区间涨跌幅。选取两个时间段来考察:一是2008年10月28日至4月27日,二是4月28日至5月8日。前一个区间,大盘、中盘、小盘指 数分别上涨了66%、92%、125%,同期全部A股、上证50、中小板指数分别上涨了95%、52%、120%;后一个区间,大盘、中盘、小盘指数分别 上涨了11.4%、11.4%、9.2%,而全部A股、上证50、中小板指数的涨幅为11.6%、9.8%、9.9%。可见,前期涨幅明显偏小的权重蓝筹 股通过近期小步快跑,跟上甚至超越了其他个股,成为市场的领涨力量。
分析人士表示,从疯狂的题材股炒作中退出的资金,如果继续寻找新的盈利机会,绩优大盘蓝筹品种被发掘将是顺理成章的。
资金动向扫描:流向金融地产
资金尤其是主力机构资金的动向成为牵引市场走向的关键。通过对一个多月以来市场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统计,可以发现在部分散户资金选择离场的同时,机构资金仍在大举流入,并且向金融、地产、能源等权重蓝筹板块集中。
据金融界《快赢》统计,最近四周沪深两市主力席位分别净流入-43亿元、-133亿元、68亿元、132亿元。在经历了4月中旬谨慎的观望之 后,机构资金进场力度有所加大;同期,散户席位则经历了从流入流出基本持平向快速净流出转变,上周更是大举净流出6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从机构资金和散 户对市场截然不同的动作看,目前市场的风格取向可能正在发生变化,机构资金重夺市场话语权,而蓝筹股无疑是此类资金的主打品种。
数据也显示,大盘蓝筹股正在获得机构资金的重点关注。最近几周,有色金属、银行、房地产、能源等权重板块是资金流入板块排名榜的常客,银行板块上周和上上周分别净流入12.24亿元和15.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