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合规发展还需更多政策呵护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勇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勇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金融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我国的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化,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而大资管行业形成的事实上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合规、兴旺、发达的,绝不可能逆转。
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预示着金融综合经营将不断增多,也标志着我国新金融格局正在形成。首先,在市场竞争和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推动下,银信、银证、银保、证保等不同行业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不断加强,以理财产品为主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将快速发展。一些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向贷款,发挥了一定的贷款替代作用。而金融产品的创新,已使得各项金融业务差异越来越小,界限越来越模糊。
其次,金融机构以交叉销售、合作营销等方式开展综合经营,整合不同子公司的行业优势,共享客户资源,加强联动,实现了一定的协同效应,降低了整体经营成本。
再次,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经营跨度增大,比如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就跨了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公司日常业务已经跨越了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信托市场;而保险市场也成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跨越的主体。另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金融机构的大资管业务模式形成了技术支撑,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势头。
还有,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悄然走进大资管时代,很多金融巨头、大型对冲基金,都正转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以预测市场趋势,从而做出更好的交易决定。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为资管行业的效能提升、成本下降、新的空间展开,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但这也无疑让人的优势在资管行业受到巨大挑战。而新的金融科技革命2.0的核心技术迅速扩张,会促使大资管更加复杂。
在大资管时代的起步阶段,金融综合经营的业务多元性与金融创新形成的功能交融性,使得银行、证券与保险分业监管的格局越来越难以适应,监管机构间协调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为此,当前,由央行主导,银监、证监、保监、外管局等部门合力酝酿针对不同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制度的努力正在“展开”,“穿透式”监管意图不言而喻,按照资管类型,而非现在的发行机构的类型统一标准制定行业底线和最低准入标准,对共性的问题做最基本的规定,最大程度消除套利空间。这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应对大资管的政策创新。
今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切实做好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引导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正确使用。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近日,5部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提出,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即针对产品、基础设施、统计和监管风控四大重点构建标准。其中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方面,要统筹制定资产管理等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标准。有了这些标准,新金融业态的创新与发展就有了准则和规范,金融监管也就有了统一、综合、穿透式的监管依据。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7〕56号,确定资管产品管理人运营资管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自2018年1月1日起征。3%的增值税费率得以明确,比此前行业预期的6%的费率要低,而起征时点推迟半年至明年1月1日,给了资管机构一个缓冲期,相对来说是“两大利好”。总之,有了上述政策的保驾护航,相信未来的金融大资管一定能不断创新,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