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中之重

2009-05-11 11:43690

    王元龙 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山大学等十几所院校教授,被十多家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聘为专家顾问、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与投资、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既定战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历史短暂,缺乏经验、人才,制度也需要完善。我们目前实行的是贸易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实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显而易见,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需要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的框架下进行。今天,中国银行总行资深研究员王元龙教授应邀做客《理论周刊》,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阐述其观点。王元龙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双管齐下、内外兼修。从当前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不是最紧迫的问题,关键是要练好内功、强身健体,加快改革与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战略

    记者: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专家,您在2007年就提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战略和政策取向上可从两个层次、用‘三步走’来概括。”“三步走”的定义是什么?

    王元龙:首先,在地域扩张上采取“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取向。其逻辑顺序为,先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三地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的流通;再人民币区域化,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逐步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其次,在货币职能上也采取“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取向。其逻辑顺序为,先人民币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人民币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上述“三步走”中的各步骤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交叉进行的,不可作绝对化理解。另外,“逐步”意味着每一步都是一个错综复杂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仅需要精心操作,而且更需要关注和防范这一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

    记者:人民币国际化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王元龙: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国既会从中获得收益也要为之承担风险。其收益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同时也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第二,防范和降低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被广泛接受,中国企业、投资者和居民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其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和货币交易成本也随之降低,而这种双重收益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第三,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缓解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具有一定作用,鼓励人民币流出,既是出于长远的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考虑,也是短期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途径之一,即所谓的“泄洪减压”的方法。另外,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可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助于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第四,获得铸币税收入。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以纸币换实际资源,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

    当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关注并加以防范的风险:

    第一,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将会有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这就有可能扰乱中国国内货币政策,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

    第二,增加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经济体系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波及国内,国外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会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国内。特别是如果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就将给国际游资以投机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

    第三,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一方面,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更加困难,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着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而出现的非法资金流动不仅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的难度,而且将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四,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一旦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就可能动摇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人民币持有者就会在各种国际货币间进行调换,形成对人民币的挤兑和抛售,这种货币的逆转将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冲击,而且货币逆转带来的救助货币危机的成本和干预汇率的成本也会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

    第五,面临“特里芬难题”。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将承担国际金融稳定的义务,并在必要时充当区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由此中国将可能面临“特里芬难题”,即在以贸易逆差向储备国提供结算与储备手段的过程中,本币贬值的压力与保持本币币值稳定之间存在的冲突。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通过收支赤字来提供人民币资产以满足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这种状况必然削弱中国国际收支地位;而如果中国存在持续的赤字,就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货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既带来收益又有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问题也将会凸显出来。从整体上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利大于弊的,尽管如此,仍需要密切关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以及人民币充分国际化后面临的风险,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和障碍

    记者:从中国当前的现状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哪些制约和障碍?

    王元龙:首先,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有专家认为,在宏观层面上,人民币当前已经具备国际化条件。“上世纪20年代美元逐渐替代英镑时,美国占全球经济比重约10%;上世纪80年代日元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时,经济规模占全球7%。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约7%,使人民币国际化具备经济基础。”我们认为,据此得出结论还需慎重。单从经济规模来看,中国已与美国、日本当初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国时不相上下,的确,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经济基础。然而,从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体系状况等方面来看,中国远未达到美国、日本当初的水平。中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国际收支失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农业基础、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比较脆弱;中国还存在着制度环境方面的制约,如金融市场发育(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推进。这种状况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其次,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兑换。从理论上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所必然要求的技术性条件。这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为基础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本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必然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高风险货币。

    再次,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从技术层面来看,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金本位时代,英国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国输出了巨额的英镑;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20世纪80年代,日本则通过大规模跨国投资向各国提供日元资金。近年来,尽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但其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很小,2004年为0.74%、2005年为1.3%、2006年为1.53%,这样的狭小规模显然难以支持未来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

    实事求是地来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制度、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状况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要与中国整体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相一致。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国大规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还不稳固、内部准备条件还不充分。

    消除或克服制约的思路

    记者: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美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欧元、日元面临维持其地位的巨大压力,其他货币目前都难以担当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这是否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王元龙:是的。因此,我们需要以历史的、战略的视角审时度势,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这是中国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基于上述考虑,需要精心操作、努力克服和减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制约和障碍。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加快国内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这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实际上,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例如,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在2005年7月启动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重归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充分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在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确保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的实现,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然,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币资产的价值稳定,推动人民币资产成为可靠、安全的国际资产,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辩证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尽管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全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不必等到资本项目实现完全可兑换之后方可进行,恰恰相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从现实来看,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境外流通的速度和规模都在急速增加。如前所述,人民币境外流通虽然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但它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影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或雏形。因此,在没有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前,可另辟蹊径,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再次,选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将扩大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0
标签:人民币 国际化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人民币国际化尚不具备时间表

2009-05-27 11:09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2009-05-25 09:49

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内外兼修的长期过程

2009-05-18 09:39

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更清晰

2009-04-04 11:27

央视今日观察:人民币国际化不可着急

2009-03-27 10:04

人民币国际化再扩版图

2009-03-24 13:4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