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转型消费金融遍地开花,继续创新是出路
从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支付机构、以零售电商和互联网垂直行业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等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评论
国内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市场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从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支付机构、以零售电商和互联网垂直行业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是消费金融业务的最大供给主体,占据着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仍占据了约93%的消费金融市场份额。 然而,问题却是,商业银行垄断着住房信贷市场,其他消费金融业务局限在信用卡为载体的中高端客户透支业务,很少涉及经典意义上的消费金融服务。而其他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垂直行业电商公司虽然起步于经典意义的消费金融服务,但经营模式、产品、客户定位等也开始出现银行化倾向,从而加剧了市场供给主体的单一性。 此外,我国目前的消费贷款以住房和汽车贷款、信用卡业务为主,家电、数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也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转型不乏各种问题,此前北银消费金融就被爆出“骗贷门”风波,消费者质控北银:首先,风控形同虚设,对于真实资产的审核完全没有;其次,对于贷款去向亦不监控。再次,对于合作方的审查不合格,疏于管理。受骗者的虚假资产信息能够通过审核,暴露了北银风控漏洞。 6月9日,大连银监局公布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的行政处罚,建设银行大连分行主要负责人为张喜军。该分行存在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挪用的违法违规行为。 各种案例暴露出了商业银行转型到消费金融的不足,商业银行并非最强玩家! 国外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方面的经验借鉴 美国的大银行往往采用消费金融子公司与银行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二者根据服务对象的信用等级提供差异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种组织架构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使得消费金融得以健康、全面、快速发展。 如汇丰美国集团于2003年收购了美国的家庭国际银行(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合并成为汇丰金融公司(HSBC Finance Corp),协同构建了消费金融业务体系。 而花旗金融公司作为花旗银行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子公司,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消费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消费金融业务活动是由花旗银行零售业务部门与花旗控股的消费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而花旗控股的消费金融机构占据了花旗集团消费金融业务量的90%以上。 在风险管理上,银行的消费金融公司都有一整套自己的贷款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差异化审核流程和多样化的催收方式保障贷款的回收率;在产品供应方面,美国的消费金融机构以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消费者向银行的贷款和还款,只需在网上按流程操作很快就能完成,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传统互联网金融快速吞并市场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步入大数据红利期。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用户数据获取更为有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获客、场景、风控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审贷效率、降低违约率,为消费金融向中低端需求市场渗透提供了有效手段。 截至2015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2356.4亿元,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处于刚刚起步,增速非常快,2015年同比增长1187%。考虑到未来互联网金融消费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5.7万亿。 当市场逐步认可并开始接受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理念后,针对各细分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成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长亮点;而在应用成熟期,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市场将出现1-2家兼具多种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商业银行发展消费金融应该怎么做 借鉴美国消费金融的经验,未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应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消费金融的各供给主体应该开展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消费金融市场具有客户细分、场景细分等特点,存在巨大的增量细分市场。 电商巨头在互联网场景化金融方面试水较早,而传统商业银行深耕信贷市场历史悠久,具有强大的客户基础以及负债端优势,应鼓励不同的消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色创新创造更有优势的产品,搭建消费金融产业链,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升级过程中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智能化”和“科技金融”也要成为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重要利器。要重视金融科技(FinTech),在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并密切关注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