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全面解盘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正是来袭的大浪,意欲一搏者众多,但踩准脉搏者寡
来源:保理汇官网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正是来袭的大浪,意欲一搏者众多,但踩准脉搏者寡。
知名消费金融专家认为,从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这两个角度,去解盘互联网消费金融,正是出于让身处各种境况下的操盘手们能够清零,三省自身,探求究竟为什么出发这样这个看起来很基本,但却致命的问题。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关键点:如何实现消费的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一书中主张了这样一种观点,消费金融最核心的是消费,先有了消费,才可能有后面的金融运作增值。
没有消费的金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很热闹,很快会崩盘,害人害己,不可为。
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线上小额、分散、高频、不确定等难关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真正实现了“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以及“金融资源错期配置带来增值”这样的目标。
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要想让互联网消费金融寻找到兴旺之路,必须先找到消费粘性如何实现的办法,并想办法持续增强这种粘性,才有可能让金融之火烧起来。
道理很明显,企业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体验,同时向消费者分享消费链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增值,尊重消费者的消费主权,这样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就可能是长期稳固的。
在具体做法上,知名消费金融专家、《互联网消费金融》一书作者刘洋认为,有这样两种可以落地的思路:
第一种是从价格消费向价值消费引导,让消费者感觉便宜、有档次并且实惠。
用贵族的标准回报富裕阶层,用富裕阶层的标准回报中产,用中产标准回报吊丝,这样拔高价值回报,产生的吸引会相当大。从消费金融的增值上看,中低收入群体看重实惠,富裕及以上阶层,看重大额投资回报,对应群体细分,匹配消费金融产品。
第二种思路是将计划消费,提升到快乐消费。
我们国内有一种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加上房价、教育、医疗等几座大山的挤压,消费放不开手脚也是常态。大部分人是计划消费,每个月怎么花钱都是列了清单的。
消费金融能帮什么忙?它可以帮助消费者利用有限资金,实现消费价值最大化,让大家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
消费金融化是如何实现的?
为什么会出现消费的金融化?它的一般定义里有这样一条: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这种业务早期产生的大背景是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要消费库存,常规的营销办法已经不能完成这一任务,但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分期、消费贷等办法,比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随着演变,金融机构、商家及互联网公司等多种力量,消费金融带来的好处众多,比如提高客单价、吸引更多顾客、促成顾客的提前消费、实现规模效益,以及创造更高的顾客满意度等。这也迎合了消费者求实用、求实惠、求美、求新、求利、求名、从众、自尊、疑虑等心理,而不同的心理,又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不同的消费金融产品。
以目前为止,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已经有多种形态,包括:
消费贷、消费分期、消费贷资产证券化、消费信托、消费返现、消费信用保险等,每种产品有自己的特征与匹配的消费群体,比如消费贷,以日常消费为主,无担保无抵押小额贷款,适合愿意提前消费的中低收入群体。
而消费分期,主要用于滞销、过剩以及需要快速拉动销量的商品,促进产品销售,适用于信用比较良好的消费者,都是适用于不同场景与用户群体的消费分期产品。
为了培养老顾客,留住消费者,实现消费者的持续购买,并且能够推荐新的顾客前来购买,明智的企业家会把自己的利润一部分返还给消费者,不仅是让利促销,而且支付推荐销售佣金,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和企业绑在一起,共同营销,产生巨大的消费与营销爆发力。
金融生活化,如影随形,随叫随到
消费金融的生活化,其实就是场景化,人们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钱投出去,也可以存起来,投资服务无处不在,享受服务也可以随心所欲。
现在出现的众多消费金融业态,如果不能匹配消费者所需要的场景,其实就不可能在细分人群中实现快速增长。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体验经济的时代,以前企业满足产品功能需求与品牌档次认同就可以,现在必须完成特定时刻、特定地点、特定情境下创造极致体验。
互联网消费金融除了场景细分之外,还有几点要求:
一是快,审批必须做到快速,当然,这笔钱的安全性如何,是服务商自己要考虑周全的。
二是手续简便,过多的流程与资料填写,操作不便的工具,都会将消费者挡在门外。
非常关键的还有第三点,消费者是否知道,是否认可与信任,这是很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依然在努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