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才:人民币国际化还很遥远
昨日,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陈炳才在北京参加一研讨会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还没有起步,如果说有,目前不过是意识准备和工作准备,实际进程还没有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还很遥远。陈炳才通过15分钟的演讲,在18页PPT的最后一页得出这一结论。
陈炳才从货币功能说起,强调了货币国际化中基础货币之外的准货币和衍生货币的重要作用。准货币和衍生货币依据基础货币产生,履行货币的计价、结 算、流通、储藏、融通等功能。“国际化更多是衍生货币的国际化,而非基础货币。”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准确和确切的含义应该是指人民币在国际或是范围内 行使货币特别是准货币的基本功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
分析了货币国际化的方法、货币国际化的特征、货币国际化的标志后,陈炳才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问题:“别国的银行和企业是否接受用人民币结 算?”别国的认可和操作成本是两个重要因素。中国有句成语叫“将心比心”,陈炳才进行了连珠炮式的提问:“如果别国要求以本币结算我们是否接受?那些小货 币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拿来结算?美元欧元还没有搞明白,现在还要去关心小国的货币,能搞得明白吗?”他认为,在结算货币中,很多银行不做小货 币,因为交易成本高,银行不结算。而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没有风险,但对于持有人民币的国家有风险,因此只有人民币升值容易被接受。 ”
就如同选举先要进行提名,有了被提名的资格才谈得上竞选。陈炳才认为,在美国没有说要提拔人民币进入储备货币体系时,谈人民币国际化不靠谱。而 且,”一旦进入体系,美国这个村长或一把手的权力和手段很多,如何竞争保持地位依然需要思考”,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是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或中国 的诉求尤其是长远战略结合在一起的,没有长久的准备和战略思考,把你自然推上舞台,我认为不可能,给你推到前台需要你承担责任和义务,不会让你得到好处。 ”
陈炳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四个步骤:学者和在涉外经济和金融前沿的设想;政策部门制定战略;本国商业银行和企业有所行动;实际履行货币的职 能。过程会很长,尤其别国在认识上和实力上接受中国,不是十年能完成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还比较长,还没有成大气候,再过20年、30年可能成一个大气 候,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来到真正的国际化,要有10年准备、10年开始、还有10年才能真正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