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花旗零售银行总裁出任平安首席创新执行官 将加速金融和健康科技全球布局
所谓“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
来源:第一财经网
记者:安卓
所谓“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
继去年底传出浦发银行前行长朱玉辰、海通证券前董事长王开国加入中国平安,近日,平安这匹“好马”又迎来了一位在金融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外籍高管加入。
5月4日,中国平安宣布,原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Jonathan Larsen(中文名罗中恒)加入平安担任首席创新执行官,并兼任平安全球领航基金董事长兼CEO。
罗中恒何许人也?
“他在国际金融科技领域名气很大,曾在花旗工作18年,成功主导了花旗的数字化银行转型,建立了花旗金融科技。”一位资深金融科技行业的投资人表示。罗中恒在金融行业已有近30年的工作经验。自1998年加入花旗集团,罗中恒历任亚太区业务拓展主管、花旗银行新加坡首席执行官、亚太区全球消费金融业务总裁等职。2012年7月,罗中恒担任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
推动平安创新科技深度布局
接受平安的橄榄枝后,罗中恒此次加盟将带来多大程度影响?一位长期跟踪中国平安的外资投行人士表示,近年来,平安集团不断推动旗下子公司向零售方向转型,以达成“全球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商”这一战略目标。而罗中恒在花旗的从业履历和金融零售行业的经验,极大契合了平安在这方面的迫切需求。
“但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技术创新这一领域”,该外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平安公布的消息,罗中恒加入平安后,主要负责将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健康科技技术引进中国,构建领先的业务创新平台和先进的商业模式,培养金融、健康领域的技术市场化发展、产业化应用。以此推断,作为首席创新执行官,罗中恒肯定要肩负推动平安重大业务模式和科技应用创新的职责。
笔者注意到,罗中恒任职消息公布时,平安“全球领航基金”也首度露面。官方信息显示,该基金初始规模10亿美元,将跟踪全球金融及医疗健康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创新发展,进行投资及市场化培育,发掘最佳投资机遇
而罗中恒兼任平安全球领航基金的董事长,可谓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又一极具针对性的决定。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风潮席卷全球,行业内关于传统金融企业将被这些技术所颠覆的传言不绝于耳。作为一个总资产超5万亿的金融帝国,平安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可以从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日前的一段论述中得到证实。在4月17日举行的平安寿险高峰会上,马明哲透露,从十年前开始,平安就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投入到平台系统改造和科技创新中,并在过去七八年时间内,建立起一支1万人的IT开发团队。“2016年,集团整体收入约7745亿,我们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大约投入了77亿”。马明哲很清楚,此举在巩固核心业务同时,亦在投资未来。
据了解,近10年来,中国平安每年投入数十亿的科研资金,积极投入金融及医疗健康科技领域。在金融领域,先后成功孵化了陆金所、金融一帐通、壹钱包等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在医疗健康领域,则成功孵化了平安好医生、医保一账通、万家诊所等医疗健康科技服务平台。
中国平安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在金融科技方面,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数3,013万,活跃投资用户数为765万。陆金所控股零售端、机构端的交易规模分别为5,594.09亿元、13,839.3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1%、39.0%。金融一帐通个人用户规模超1.90亿,新增金融产品销售额172亿元;机构服务方面,累计与301家银行和1,253家非银金融及准金融机构合作;新增同业交易规模7,210亿元,征信业务查询量超1.36亿次。在医疗健康方面,平安好医生累计为超过1.4亿用户提供服务,月活跃用户数峰值1,879万,日咨询量峰值43万。医保一账通已经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服务人口规模超5亿人。
“‘良禽择木’,平安是全球为数不多会投入大量资源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金融企业,罗中恒来平安很合适,但担子也不轻,他得牵头负责培育及孵化金融、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科技市场化、产业化应用,帮助平安巩固及发展上述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对于罗中恒的加盟,前述投行人士如此评价。
平安外籍高管占半壁江山
记者注意到,自2011年中国平安设立“首席创新执行官”以来,包括罗中恒在内,出任过这一职位的高管均为海外人士,且加盟平安前就已经是金融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人物,拥有丰富的国际视野。
事实上,早在1994年,摩根和高盛入股平安,平安成为国内金融企业中第一家引进国际资本的公司,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平安管理国际化及人才国际化的进程。1997年,在平安与麦肯锡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马明哲就曾提出要把最好的机制、最好的人才、最好的管理留在平安,实现经营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迄今为止,平安的185名高管中有80多名外籍人士,包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世界各地的金融、互联网精英。来自麦肯锡、高盛、汇丰、花旗、阿里、华为等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各路人才济济一堂。在集团层面,有来自麦肯锡的新加坡籍常务副总经理陈心颖,有来自德勤的常务副总经理兼CFO姚波,有来自保诚的新加坡籍常务副总经理李源祥以及同样来自保诚的港籍副总经理叶素兰等。
这些外国人才来到平安,不仅带来了业务的增长,搭建了业务体系,更重要的是为平安搭建一个卓越的管理平台和完整的人才梯队。
记者梳理发现,在个人管理著作《平安心语》上,马明哲对这一战略有过进一步阐述。在他看来,管理的国际化,关键是人才的国际化,一个产品的领先,顶多就是一年半载,一个系统的改进,顶多也就两三年的优势,而一支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队伍才会带给平安持久的领先优势。“因为他们不但能创造巨大价值,更会带给公司价值观、经营理念、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巨大变化”,马明哲对此解释。
金融高管为何都往平安跳?
金融界高管跳槽或互相挖墙脚的现象并不鲜见。市场人士称,金融行业高管跳槽频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每个公司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同,不少高管在新的工作环境内无法融入。但记者发现,上述梳理的平安高管自进入平安以来,均已在平安任职多年,很少出现无法适应而再次跳槽的现象。
“这些人才之所以愿意来平安,并且能够长久立足发展,主要得益于平安简单包容的文化”,平安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对此解释,平安文化用两个字即可概括——“简单”。所谓简单,就是绩效导向,没有山头文化,不存在所谓派系,即便原来有一些共同的背景,那也都要摆在业绩的“标尺”上,凭本事说话。“平安把价值最大化作为了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而这也给这些外籍高管如何融入平安提供了统一的衡量标尺。”
如果说文化是吸引金融高管加入的首要因素,那么平安的用人策略则是长久留住这些人才的关键条件。据蔡方方介绍,为了让外籍员工更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平安往往会给予他们很多资源上的优先配置,给他们配备助手,配备不同层级的人员跟他们一起工作、学习。
“所谓‘用人不疑’,这些‘空降部队’一入职,平安都会给他们充分授权”,蔡方方告诉记者,在平安的集团或者子公司层面,不少空降兵一进来,就直接担任权限很大的某一业务板块的执行官,或者某个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全权负责这个领域的工作,人、财、物、架构、体系等,都会在集团系统平台的支持下,授权其充分管理,对成败负全责。
“从发展初期的寿险总经理黄宜庚,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到后来的梁家驹、理查德•杰克逊,一直到现在在职的三位常务副总经理陈心颖、姚波、李源祥,再到如今招揽的各路金融业顶级人才,莫不如是”,蔡方方强调。
平安的国际化人才策略对平安的成长作用显而易见。平安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自2004年在港股上市以来,平安总资产增长21倍,达5.58万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20倍,内含价值则增长了17倍。这三项数据复合增长率均达到2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