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危机下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
经济复苏将延续,坚定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本报记者 任晓 北京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2日表示,我国经济当前的复苏过程将延续,全年经济增速有望接近8%的目标,希望今年人民币贷款增长能稳定在可持续水平。他指出,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
在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第24届北京年会上,易纲表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会非常低,但仍有希望出现正值。
易纲说,“从季度数据看,去年第四季度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底部,今年一季度可以看见复苏的一些积极迹象。随着经济刺激措施开始见效,经济正向好的方面发展,预计二季度和下半年这种复苏进程将继续。”
他表示,对外汇储备的增速放缓并不感到忧虑,我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收支状况会更加平衡。希望美国货币政策能使美元币值稳定,美元稳定对各国都有利。
另外,易纲接受记者采访指出,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对弥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不足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这些企业以低于贷款利率的成本获 得资金。项目投资类中长期贷款通过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它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当前国家投资的较快增长。 针对市场关于信贷过快增长的一些担忧,易纲认为,总体而言,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是利大于弊的。“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货紧缩预期。二是有利于稳 定资产市场,近期股指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上房价、交易量、交易额也出现回稳迹象。三是加速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如果企业尽快结束去库存化行为,使存货 进入正常状态,将有利于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周期的调整。四是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在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信贷 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信贷政策走势,易纲指出,央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继续保持我国银行体系流 动性充裕,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三农”、中小企 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
三是引导商业银行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信贷均衡投放。稳定市场预期,积极引导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科学制定绩效考核体系,防止过分追求短期利润而影响长期稳健经营。
四是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