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功们的忧伤——中小企业融资难
来源: 华峰资本
来源: 华峰资本
反贪大剧《人民的名义》的剧集播出已经进入了尾声,我们要看到反贪局长侯亮平的正直凛然,也要看到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老奸巨猾,但更要看到大风服装厂老板蔡成功的无奈憋屈。
蔡成功是中国数十万中小企业家的缩影,在这个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年代,数不清的企业家如蔡成功般走上穷途末路。坐拥估值超过10亿的厂区地皮,却被5000万过桥贷款绊倒了。到底是蔡成功太衰还是蔡成功太蠢?
过桥贷款“断桥”企业断送他人
“没错,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找银行贷款就是这么难!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除了高利贷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蔡成功的这一席话发自肺腑,也戳中了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主的痛处。
华峰资本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中小企业不容易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从财务指标、担保条件、融资利率等。此外,还源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安全感、金融机构对不同类型企业违约处理方式和经办人员问责方式。
首先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95%的融资来源于向金融机构借款。银行信贷虽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却很少。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使其只能满足少数渴望融资的中小企业需求,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其次是融资成本高,高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人民的名义》中蔡成功的大风服装厂曾经风山水起、风光无限,为了扩大规模走上融资之路,最终却倒在了过桥贷款上。剧中蔡成功以公司股权做质押,向山水集团高小琴搭桥借款五千万元,借款期限六天,日息千分之四。双方约定,待城市银行贷款批复,大风服装厂以银行贷款归还山水集团五千万借款。但城市银行副行长欧阳菁发现,蔡成功除了向高小琴搭桥借款,还借了其他高利贷,于是城市银行开始抽贷退出。此时,蔡成功五千万的过桥贷变成了高利贷:按日息计算,换算成年利率,高达146%!利滚利,最终欠款竟高达八千万之巨。后来,法院根据质押协议,将蔡成功质押股权判给山水集团,大风服装厂价值十亿元土地揣进了山水集团高小琴的“腰包”。
原以为能为企业度过难关的过桥贷款最终却“断桥”栽倒了企业。
资本知识薄弱是中小企业之致命伤
蔡成功融资失败的直接原因看似是由于欧阳菁从中作梗,城市银行过桥抽贷导致的。但究其本因是如蔡成功一样靠勤劳打拼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主缺乏融资知识,不懂得资本运作,最终将自己送入了高利贷的深渊。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怎样融到资,如何用好钱”是中小企业“活下去”的生死命题。蔡成功的悲惨遭遇恰恰触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两大“禁忌”。
中小企业融资禁忌之一:鸡蛋全装在一个篮子里
出于融资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往往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银行,把企业全部“家当”押在一家银行,以换取最大贷款额度。蔡成功正是将“全部家当”压给山水集团,把融资的“宝”压在了城市银行,一旦中小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下滑,或信用等级降低,银行往往“变卦”,采取压贷、抽贷、限贷来规避贷款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禁忌之二:资产抵押
蔡成功孤注一掷把大风服装厂股权全部质押给山水集团,去获得过桥贷款,这本身就踏上高利贷的不归之途,坐失十亿的土地资产是必然结果。现实中,中小企业主为了拿到贷款,往往在银行押上全部“家当”,包括工厂的甚至企业主个人的财产,以解燃眉之急。放贷“当铺化”,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一个不争的事实。
拒绝当蔡成功——广辟融资渠道 增强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融资意识:有钱时,自命清高,从不贷款;没钱时,低三下四,欲贷无门。成功的中小企业一定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融资规划。即便企业真的不需要资金,也要和银行保持授信关系,逐渐积累自己良好的银行信用;也要在适当的时机开展资本运作,让投资机构为企业信用背书。
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但并不是融资无门,只要企业健康发展,可选择的融资的渠道也有很多种,银行借款及股权质押仅是其中的两种。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引进风投等也都是中小企业可以尝试的融资方式。融资能力是中小企业永续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专注企业管理的中小企业家对资本运作的了解有限并不专业,但切忌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应多加强对资本知识的学习,多听取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