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死辱母者”案背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与高利贷困境
近日被刷屏的山东“刺死辱母者”案,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而事件背后,更是暴露了中小民企目前难以逃避的民间借贷陷阱!
来源:金融投资报
隐于地下多年、始终禁而不绝的民间高利贷恐怖行径固然可怕,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日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周转困境,更是值得深思……小微企业为什么不向银行借贷,而要主动踏入可怕的高利贷陷阱?这张网究竟有多大?捕住了多少民企?类似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从2016年开始,现金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疯狂燃烧。某信贷公司负责人称,现金贷在当地发展急速,就连小公司每月放款额,已从千万发展到上亿。而这还只是现金贷在疯狂蔓延的一个极小的缩影。据好贷网统计称,全国信贷员总数已达100万。
线上借贷,也正在互联网上呈现燎原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线上现金贷平台已多达上千家,但一些公司为了拓展客群,会多个产品同时展业,因此活跃的现金贷平台,有几百家。
“我们不关心风控,只要坏账率低于50%,我们就可以盈利”,一家转型做现金贷的中型P2P公司ceo称,行业普遍的坏账率在20%以上,但依然暴利,“一家知名的大型平台,最开始的坏账率接近50%,居然每个月还可以挣3千万”。
如此的暴利,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杀红了眼。在产业链前端,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这场金钱游戏中,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小微企业,在正常融资渠道中走投无路。众所周知,银行钟情的信贷对象,要么是国企,哪怕亏损也不怕贷不到款;要么是长盛不衰的房地产。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要从银行借贷,比登天还难。银行也振振有词,借钱给民企风险太大,一旦欠债不还,法院往往一摊手:执行太难。于是,地下钱庄这个毒瘤,在小微民企旺盛而无奈的需求下,越长越大。在惊人的厚利驱动下,涉黑性质的暴力催债此起彼伏。
其中,因高利贷引发的极端案件也有出现,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判决书显示,2014~2016年,全国各地法院作出的高利贷引发的命案判决共4例,4起案件造成4人死亡,案发时间为2012年至2015年。这4起案件中,3起系追讨高利贷过程中,欠债人对放贷人实施致命暴力行为,1起为暴力行为的诱因中包含部分高利贷因素。4起案件所涉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放火罪。
上述3起案件分别为云南陆良王小荣放火案、江苏南京陈伟故意伤害案、湖南衡阳刘平故意杀人案。放贷人追讨高利贷,引发借款人以暴力来应对,是这3起案件的共同性情节。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银行对风险变得敏感,钢铁本来就是产能过剩行业。一些民营企业,在银行看来,违约风险比较高。”刘胜军说,因此,这些企业除了选择高利贷,没有更好的办法。刘胜军说,企业通过高利贷融资,无异于“饮鸩止渴”。“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不借钱不行,但借了钱又因为利息太高,没能力偿还,这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
造成悲剧的原因,一方面借款人往往存在乐观的预期,“过段时间就把钱还上”,但这种预期往往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出现违约时,“大部分人都不会通过法律诉讼解决”。
“民间借贷年利率在24%以内,受法律保护,如果超过36%,超过部分利息约定无效。24%-36%部分,如果是借款人自愿,且没有损害其他人利益,也受法律保护。”成都一位律师李女士表示。
但刘胜军表示,司法解释只存在于理论上,现实中,债权人习惯用非正规手段催债。“即便申请企业破产,也不能消除这种暴力催债,反而会被认为是逃债、跑路。”刘胜军说。
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首先回应的,就是金融市场问题。他斩钉截铁地表示,“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他还说,去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相信正处在困境之中的中小企业主,会为总理这一毫无保留的支持感慨万千。而金融机构还能对总理的当头棒喝无动于衷吗?
无数中小民营企业,正在用最草根的力量,拼命支撑起中国的实体经济。很难获得信贷支持的他们,不得不承担高昂的融资成本,却成为解决中国就业的最大功臣。据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超过159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073万户,从业人员达2.57亿,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创造GDP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64%,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