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商业保理的棉袄在何处?
2016年开年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的经济面临着U型转机,可见某些官方人士对经济发展的判断比较乐观,到了8月份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同一个媒体报道说中国经济回落已经到底,
文章来源:重庆市商业保理行业协会
作者:王珂 量子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开年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的经济面临着U型转机,可见某些官方人士对经济发展的判断比较乐观,到了8月份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同一个媒体报道说中国经济回落已经到底,目前经济在L型徘徊。到了今天,2016年岁末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不知道是在骗自己,还是故意在骗大家,中国经济这轮的回落仍然没有见地,部分向好的行业在看得见的手轮番揉搓下也奄奄一息,大有不折腾死这行业誓不罢休的架势。
商业保理行业自从在国内发芽开始,一直是个比较可怜的行业,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辛辛苦苦的还担惊受怕,甚至业务人家都做完了,自己就成了被甩的中介了。商业保理公司前期穷于市场普及度不够,做个业务要当回金融知识普及员,讲的口干舌燥最后也不见得有个听明白的,愿意合作的客户。互联网金融的春风吹来后,商业保理企业不夸张的讲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动辄几个亿的注册资本,动辄几千家的注册,尤其以前海为甚,真是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啊,不是不让你生,生了养不养得活是自己的本事了。随着今年经济持续下滑、资产荒的蔓延、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收紧,商业保理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恶化。面对资产时,从原来的大伙打价格战到开始脱裤子,比谁的风险底线更低,饮鸩止渴成为很多商业保理公司不得不的一个选项。
2014年的时候,我记得在一次聚会的时候我想商业保理公司既然融资万般难,能不能纯粹依靠应收账款管理来赚钱呢,也许可行的,是的,也许可行,这个也许其实着实的不容易啊,一家小民营企业何德何能翘的动大机构的认可,让你做管理工作啊。融资融不到,管理不认可,经济在下行,资产在稀缺,听明白的都自己做自己的资产了,那我们做的这个行业是不是本身就是个笑话呢?
商业保理行业我从2010年不小心踏入这个行当以来,一直都报着十二分的热诚,想在这个行业做点东西出来,发展到今天,量子保理有几十位同事了,可以说商业保理本身的生存环境一点都没有改善,甚至更为恶化。今年尤其如此啊,面对资产荒漠,即使向我们定位于垂直细分行业的保理公司也深深感觉资产的稀缺,加上国人历来跟风的思潮,更是举步维艰。有时候我就在想,有机会选择别的行业,再他娘的也不干保理了。作为一个给别人提供融资的机构,自己融资比人家还难呢,不禁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这帮家伙看着不笨不傻,怎么老干这缺心眼的事呢。
面对这种种的不利环境,行业内的确有些靠谱的兄弟们还在坚守,似乎大家都报着总有一天我们这个行业会好起来的心态,也有向着平台化方向发展的,也有向着垂直细分行业发展的,也有向着服务商方向发展的,无论金融系的、数据系的、行业系的、厂商系的还是产品系的,谁家模式好,谁家更长远现在下结论都为时过早,有点当面玩帝国时代的感觉,几个小农民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不管怎样总有些东西是让大家怀揣着希望的,面对今天这种不利的生存环境,我觉得我们得捂紧身上的小棉袄,没有的抓紧去寻摸去。
一者,严控企业经营成本,在方向不明确时,业务青黄不接时,尽量缩减开支,宁愿不做,不能瞎做,瞎做业务才是最大的成本,风险成本是承受不起的痛。说偷鸡不成蚀把米似乎不贴切,但供应链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恰恰是供应链金融和保理摔的最疼,最多的地方。
第二、自己培养的人最好用,人才问题一直是商业保理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满世界去网罗人才,无论是银行出身的行长还是某些保理公司高管,其实都不见得真正能把保理这个行当做好,尤其是一些老板们迷信了银行,当然啊,咱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也有一半不是二货。归结到底,人才还是自己培养的最合适。自然了,自己培养人比自己干活累的多,周期还长,培养了也不见得还跟着你干,这个成本付出不可避免。话又说回来,没这点耐心,凭什么要求忠心呢?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了,有所不为的前提是有所为,行业里的确有些老鼠屎,以保理公司之名行高利贷之实,其实闭着眼说这都算好的,最可怕的是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胡咧咧,瞎胡搞。商业保理发展到今天,除了特殊背景的公司外,基本都向着某个或者某几个方向发展,或者以产品为导向,或者以行业为导向,不懂的不碰。有些业务银行不敢做,保理公司万万做不得,保理公司没有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在做的呢,保理公司也抢不过人家。做点银行想做而不能做的其实也挺好,银行又不是万能机构,总归得留点骨头渣的。总之呢,有所为有所不为吧,搅局的都回去找妈吧,干点什么不好,非得干保理这操心买卖!
最后,还是回到主题,这波经济下行持续的时间怕是比想象中的要长,尽量捂好自己的小棉袄,活着总有机会,不死才能见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