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财富配置大转变,资管行业迎来新机遇

2017-03-03 13:5563157

来源:阿尔法智库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很多亮点,如“三去一降一补”、新常态框架、稳中求进、去泡沫等。习总书记关于房地产的定调——“房

来源:阿尔法智库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很多亮点,如“三去一降一补”、新常态框架、稳中求进、去泡沫等。习总书记关于房地产的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阐明了以下观点:一是带有刚性需求的居住性住房仍然是鼓励和提倡发展的,二是带有投机性质的住房将来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房地产政策趋紧,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居民投资结构的调整,在居民财富中占比较大的房产投资向金融资产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居民资产配置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投资理财需求应运而生。可投资品种也逐渐丰富。我国1981年发行国债,1990年出现股票,1997年出现资金交易,2005年后出现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房地产投资等。这些投资品种的出现为居民扩大投资范围提供了可能。按照居民投资结构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居民投资分为几个阶段:1987年-2001年,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居民的投资意识刚刚建立,投资方式主要以存款储蓄为主。以2001年为例,中国居民个人在现金、银行存款和存款以外的金融上配置的比例分别为12%,71%和15%,存款占有绝对高的比重。2002年后我国居民的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从投资意愿上来看,2007年,北京奥兰多中心曾经对全国15个大中城市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居民在储蓄存款、现金、房地产、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个人理财、期货等投资品上的参与率分别为71.83%、63.6%、41.88%、28.91%、18.75%、5.19%、2.59%、1.85%、1.48%,其中储蓄存款、现金、房地产、股票是居民参与意愿最高的几种产品。另外,根据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46.2%的个人居民仍然将银行储蓄作为最主要的投资工具,36.3%的居民倾向于选择其他投资方式。其中主要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债券投资,基金理财、房地产和债券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从投资金额占比上来看,2014年,我国居民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我国个人居民2014年投资结构


数据来源:wind、人民银行、保险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从上图可以看出,房地产在中国居民家庭财产配置占62%,金融资产38%, 房地产投资的占比非常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作用的重新定位,将会抑制房地产的投机性需求,挤出的大量资金将会转向其他收益更高、风险更小、发展更快的投资品种,引发居民财富资产的再配置。随着房地产业“暴利终结”,居民在金融资产的配置将会大幅增长。


二、财富管理:金融资产配置下一个风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打击房地产炒作和投机。以往单纯依靠房屋买卖坐享收益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管理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未来代客理财将会成为投资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2  我国近年来资产管理规模(没有剔除通道和委外交易)


数据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年报告》


上图显示,自2012年-2015年,我国的资管市场的发展异常迅速,包括银行资管、信托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公司资管等在内的资管公司理财规模由27万亿元上涨到9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以上,规模发展异常迅速,“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趋势我们也发现,理财和债券投资已经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选择。资产管理市场成为市场风口有其深刻的原因。同时,由于银行具有更广泛的销售渠道,更加专业的团队,在资产管理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银行资管还具有以下优势。


(一)风险可控


从资产管理的产品端来讲,按照产品对于本息的承诺兑付情况,可以将理财产品分为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保本浮动型和非保本浮动型)的产品。按照风险等级也可以将理财产品分为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五个等级,等级越高风险越大。随着金融行业打破刚性兑付的需求,净值型产品逐渐成为理财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以2015年为例,市场共发行6657支理财产品,其中预期收益型580支,占比8.72%;保本浮动型1265支,占比19%;非保本浮动型4838支,72.28%。虽然净值型产品不保证产品收益,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银行产品不能兑付本金或出现收益为负的情况。


从资产管理的资产端来讲,根据银监会最新下发的监管规则,“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银行资管投资渠道包括类信贷资产、债券资产(利率债、信用债)、股权资产(主要包括优先股、定向增发新股认购等),风险水平较低。以债券交易为例,自2005年信用债推出以来,直到2014年,债券交易一直没有违约的情况出现。2014年开始才有个别债券出现违约。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债券违约情况有增长势头,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两高一剩”行业出现了部分违约情况。2016年下半年开始违约的情况有所好转,下一年度出现大规模违约的可能性较低。目前市场上的发债主体整体信用水平较高,市场对于违约债券高度重视,即使是违约债券也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手段。因此,相较于其他的投资品种,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水平较小、风险可控。


(二)流动性较强


相较于其他投资品种,银行理财投资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除封闭式产品外,绝大部分的开放方式产品可以实现T+1(当日赎回、次日到账)或T+0(当日赎回、实时到帐)的操作。相比较而言,房地产投资,理财等金融资产的快速变现优势充分显现,成为个人投资者关注理财投资的重要原因。下表给出了部分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情况。


表1 部分银行T+0理财产品


以上为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银行的T+0产品还是非常丰富的,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非常高。


(三)门槛较低


目前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是5万元-10万元。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2008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状况和潜在客户群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设置适当的销售起点金额,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根据理财账户的风险情况,把账户分为不同的等级,同时规定“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这个投资门槛是远低于房地产投资和信托投资等投资品种的。


另外,理财产品本身收益率也很高,以2016年年底一周的理财产品发行为例,发行的1726支产品中,预期收益率3%-5%的产品1563支,占比90.56%;预期收益率2%-3%的产品63支,占比3.65%;预期收益率小于2%和高于5%的产品70支,占比4.06%。


由于具有以上这些优点,成为吸引个人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三、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的挑战

资产配置的转向和理财产品的优势为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以往规模发展转向精细发展。为此,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重点提升以下能力:


(一)资产配置能力


资产配置就是投资主体如何分配资产,投资于不同的品种,以获取更大的收益。2008年之前银行资管的配置能力是非常缺乏的,资产配置品种较为单一,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2008年后,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投资类别仍然非常有限。2010年后,银行资管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逐步提升,逐步由标准化产品向非标准化产品涉足,一些结构性的产品受到了银行资管机构的重视。2015年后,随着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的出现,海外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当前,资产配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资产品种不断丰富,对资产配置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资产轮动的速度加快,资产配置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资产配置机制体制尚不完善,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没有完整的模式可供借鉴。


因此,银行资管为了应对资产配置的挑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认识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性,通过资产配置博取更高的收益;二是培养和选拔专业的人才,组成研究团队,提高研究能力,分析市场溢价的投资品种,指导投资实践;三是建立资产配置机构和制度,提高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快速转换的风格;四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制度,重视投前分析和投后管理。


(二)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指的是通过组织和协调将资源进行优化、匹配,充分发掘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实现效益最大化。银行资管背靠强大的银行背景和基础,往往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资源,如客户资源、项目资源、外部资源等。同时,在一般的大型商业银行中,资管业务在很多流程、交易对象上与其他业务有重合和交叉,这些大量的交叉和重合的资源亟待整合。


为了实现资源整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客户资源整合。银行的个人金融、公司金融和机构业务部门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优势,挖掘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类型,整合存量和潜在客户资源。二是,项目资源整合。银行应发挥资管全产品线、市场全景资产配置优势,在“去杠杆”的环境下,挖掘优质资产,创新融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三是,外部资源整合。市场存在大量的专业投资机构,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投资优势。商业银行应博采众长,充分发挥投资机构的优势,通过FOF、MoM等方式委托外部机构进行投资,充分获取投资收益。


(三)金融科技能力


金融科技能力主要是指信息化建设和系统建设能力。虽然信息和系统的开发建设周期比较长、推进过程事务繁琐,但是一旦系统正式使用,将会大大提升效率、减少繁重的重复性工作,实现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因此,信息和系统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其对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未来能否在银行资管之间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信息化和系统建设是基本保障。


银行资管提升金融科技能力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通过系统和信息化建设,对客户和市场进行细分,实现产品管理的精细化。二是提高业务系统管理水平,提升资产运营、产品管理和投资决策管理效率,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替代。三是提高电子化、移动终端消费比重,并逐步向智能投顾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改善客户体验永无止境!

3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