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所谓的基层人手不足,其实只是表象,问题的本质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说白了,这是综合症、并发症。
来源:南说北讲(ID:nanshuobeijiang0)原文有删节
作者:神棍猫
所谓的基层人手不足,其实只是表象,问题的本质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说白了,这是综合症、并发症。
1、基层工作人员确实不足
大家不要吐槽我国公务员人员过多,其实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明显感觉基层人员非常缺。
举个例子: 给农民办社保,一个小镇就算2万人,需要办理社保的按1万人算,工作量就有多少?登记信息、审核材料、整理材料、上报材料,错了再修改信息。如果真有在乡镇工作的人就知道,好多农民连自己身份证号都不知道,名字写不清楚…… 再举个例子: 大家非常关注的低保。大家都知道,低保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而这些信息只能基层工作人员到一线核实。 但农村呢,有几个特点,村干部和村民都是本村人,一般不爱得罪人。另外,大家平时都各有各的事,不能天天看着他人生活,所以对其他人具体的信息也没法完全知晓,还有一些人会故意隐瞒信息。 所以,很多时候,乡镇工作人员就得来挡住了。但一个乡镇当中,专职负责办理低保的民政办就几个人,面对一个2万人的镇,要一个个走访、一个个深入核实信息,并不容易。 说到这个,很多人就要吐槽了:你们工作量不大啊!天天看你们在那喝茶啊!我办点事跑了好几趟啊!工作人员都在聊天啊! 说到这个,我得详细解释一下。实际上,乡镇工作很多东西群众是看不到的,比如检查某一块田是否农田改造,如果项目能下来,群众还会觉得做了实事,如果乡镇主动争取了却没有争取到呢?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是无用功了,群众就会认为乡镇什么都没干。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想只有公务员才会明白。所有公共部门的工作都分成对外和对内。 所谓对外,就是为管理公共事务,或称为民服务,这些事是对老百姓有直接意义的并且能直接看到的。所谓对内,就是内部的组织、管理、协调,这方面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或者看到了也觉得毫无意义。 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对内工作。任何组织都要有适当的对内工作,但毫无疑问,有时候,对内工作太多了,比例高得惊人。 这些对内工作包括:平时的会议、总结、报告、检查、考评、考核等等。 这类工作比例有多高? 以我为例。去年,平均一周接待一批检查,有的检查领导就只来个15分钟就走了,随意地说句“不错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事情老百姓当然不会知道,也觉得没意义,但占据了我们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精力可能比时间更宝贵。为了应付一次检查,我要提前找人交待事项,准备材料,打扫卫生,拉好横幅,并且站在路口,为领导开车门,面带微笑说“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然后,开始解说。 你们以为这很轻松吗? 一开始不适应,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一套程序走完,人像泄了气的皮球,根本没有精力再做其他事情。 特别是有的领导来还爱摆架子,净说些官话,挑些无关痛痒的小毛病批评。有的更搞笑,明明什么都不懂,就说我们卫生没搞干净、烟灰缸里有烟头什么的。懂点行的人都知道,以农村的条件,要做到办公楼一尘不染那是有多难…… 有些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经常接受检查,简直不胜其烦。有钱的地方还好办,多请几个保洁员就是了,没钱的只好自己动手。 至于考评什么的更不用说了,一堆一堆的材料,有的还只能平时准备。比如要留工作照,要留会议照,要留领导照,要留工作记录,光这些细细碎碎的东西,就能折腾个半条命。经常为了一个材料,就要来回数次改动。这些改动到底产生了哪些实质性影响呢?谁也不知道。 应当说,这类检查指导,还有各种考评占据的时间比例过高,甚至高过了公共事务管理的比例,老百姓自然会觉得公务员不干事。公务员则觉得自己忙死了,加上办具体事务的兵往往身兼数职,觉得人手不够是自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公务员应付检查考评的时间多了,办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另外,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很可能身兼数职,一个职位就要面对上面十几个科室,忙起来,可能一天2、3份报表,这些就够忙的了。 在这里顺便吐槽一下一些单位的所谓“创新”。有些创新,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做,刷存在感;有的则是在纸上创新,把实务工作换个词;有的说是制度创新,其实就是多写几份报告。 有人说,乡镇工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很多。 首先,乡镇街道这一级的工作人员其实相当有意思:从某些方面看,副职像外勤、科员像内勤,站办所也是领导像外勤、办事人员像内勤。一般情况下,对外沟通、协调、组织的是领导,副职们大多经常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县里,一会儿跑村里,内勤往往负责具体事务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一有业务上的难题就要问领导,碰上困难了,问领导,领导再去找其他部门的头沟通协调。这种模式效率往往不高,而且会显得官僚。 其次,乡镇本身没有执法权,没有审批权,只有办事权。一有事还是得找其他单位来,这种沟通协调占据了很多时间精力。我当年当村第一书记,为了一个项目,跑了好几个部门,来回跑,材料印了有一箱,问完科长问副局长,问完副局长问局长,问完局长问书记镇长,还得问村干部,最关键的还有村民。这效率能高吗?所幸这个项目所涉及的单位我都熟,也都乐意配合我工作,镇里领导更是有力支持,但就是这样,这个项目仍然跑了近两年。 第三,是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时间的严重碎片化。 乡镇交通通常不比城里,而且比较远。 比如我工作过的两个乡镇,从城里到镇的时间大概都要一个小时,尤其有时交通很糟糕,大巴还经常不准时,其他人的车也不一定刚好顺路,如果运气足够不好,班车足够任性,我去一趟得用2小时。 在穷点的地方,办事人员是没有车可用的,经常要搭便车或坐班车。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比如说材料上少盖了个章,填错了一个数字,就要跑一趟,时间被严重浪费了。 城里开会也经常让人纠结。 乡镇人员通常周一上午从城里到镇里上班,有时县里安排周二上午开会,这个就麻烦了:周一上午刚到,办公半天,下午还得赶一小时回去。某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最后一班车往往只到4点半,再考虑任性的班车,所以得提前等车,于是最多4点就要留意车了。基本上,一个下午也干不了什么活。 这还不是最纠结的。 最纠结的是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9点到、11点走,8点之前基本上其他工作也不要开展了,11点之后收拾一下东西,基本上也干不了什么活了。领导来呢,有的就纯粹来说几句话,然后走了。我就见过一位领导来,开了半天会,只说了一句:很好,这项工作很好。然后,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新支持力度。 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各种工作打架也是常有的事。这边正要帮老百姓解决个问题呢,那边领导来检查了。这还办个什么事? 还有一点,乡镇副职经常要往上面跑各个单位,要么要钱,要么要项目,所以经常不在岗。有人要说了,为什么不能通过电话沟通?为什么不能让科员跑?通过电话沟通不是完全不行,其实已经这样做了,但很多事还是要当面问,否则搞不清楚。而科员去呢,很多单位的人会认为不够尊重他们,而且科员掌握的信息和权力也不足够办好这些事。 县级单位缺人干活,就会从乡镇抽人,或借用或调动,市级单位从县抽,如此循环。而乡镇的工作条件差、晋升空间小,理所当然地留不住人。 希望,未来这些问题能有所改变。2、工作量到底有多大
3、工作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