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巴西:贸易失速,投资接棒

2017-01-16 14:56 29395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分化加剧。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因为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而有卷土重来之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分化加剧。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因为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而有卷土重来之势,短期资本也因美国加息开始从新兴市场大量撤退。在这种背景下,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两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较为集中的区域之间的经贸合作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以中国和巴西经贸合作的趋势为例,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值得庆幸的是,在世界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同时,积极的因素也在酝酿。2016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三次拉美之行发出了“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的时代最强音,并开启了中拉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起点。2016年11月,中国发布了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也为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做出了“顶层设计”。在新动力推动、新机遇兴起的基础上,中巴经贸合作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贸易失速:


  由高速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化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分别为0.86%、2.44%、0.25%和-13.23%,低于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来贸易增长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的发展格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以及中巴贸易都出现了增速趋缓的特征。


  以CEIC数据库数据为基础计算,2000——2012年,中拉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8.7%,接近30%;2013——2015年,中拉贸易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同比增长0.04%,2014年同比增长0.7%,2015年则同比下降10.4%,至2358.9亿美元。2016年1——10月,中国对拉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6.4%,进口额同比下降3.8%,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0.8%。


  鉴于近5年中巴贸易占中拉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33%,因此中拉贸易趋势其实也是中巴贸易趋势的反映。如表所示,中巴贸易额由2001年的37.1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845.1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36.7%,高于中拉贸易年均增长率。但是,2012——2015年,中巴贸易总额形成阶段性顶部,2012年同比增长1.16%,2013年增长5.1%,2014年下降3.3%,2015年下降17.4%。这意味着中巴贸易已经告别此前高速增长的阶段。


  从贸易结构看,近10年,中巴贸易一直维持着“中国出口制成品、巴西出口初级产品”的产业间贸易模式。2005年,中国从巴西进口“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占进口总额比重为72.58%,到2015年该比重增至74.29%。这意味着初级产品逆差是中国对巴西贸易逆差的主因。


  由于初级产品贸易占中巴贸易比重较大,因此,始自2012年的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周期直接对中巴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以中国从巴西进口的主要商品铁矿砂为例,尽管按商品值衡量在2014年和2015年都下降了,但是进口数量却一直在增加。这说明中巴贸易额的下降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更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未来5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鉴于此,未来中巴贸易将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入力求平稳发展、结构优化的阶段。

 


  投资接棒:


  由贸易驱动向贸易投资双轮驱动转化


  当中巴贸易动力由静态比较优势自然演进向追求结构优化、平衡发展的自觉阶段转化时,投资毫无疑问成为经贸合作新阶段的主要推动力。


  主观而言,2016年11月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的发布,为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做出了“顶层设计”,其中坚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义利并举、合作共赢”突显投资合作的新原则。客观而言,中国加大对巴西投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巴西生产多元化,并最终促进巴西对中国贸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对接巴西发展模式转型的需求,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具体而言,巴西提高投资之需、再工业化之需,以及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之需,将是中国投资的新机遇。


  从转型之需看,提高投资,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是巴西回归经济增长的关键。巴西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约占80%,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低于20%。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仅仅依靠消费驱动,无法长期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因为虽然消费重要,但是以消费拉动增长,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进而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劳动生产率和居民收入不提高,当已有储蓄被耗尽时,靠大规模举债满足消费刺激的做法将会埋下危机的隐患。所以提高投资率是必要的。而在对外投资中,中国增加对固定资本投资而非并购交易,将会受到巴西政府的欢迎。


  从再工业化之需看,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对巴西制造业影响很大,导致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直到21世纪初期,这种“去工业化”的趋势都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作为拉美大国,巴西保持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产业政策回归巴西,“再工业化”战略将给中国投资带来机遇,如在智能制造、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这种产能投资和合作将有利于提升巴西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步伐。


  从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之需看,生产一体化主要依赖于包括交通、物流、能源和电信等在内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可利用性。这些物理性网络通过承载贸易流和价值链,成为连接国内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关系的必要系统。为提振巴西经济,2016年9月,巴西政府宣布,计划在两年内转让和出售3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转让经营权的项目包括4座机场、2个专用港口、2条国道改造项目、3条规划中的铁路干线、3座水电站及3块待开发的油气田等;而出售的项目则包括6个州的供电公司等。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加之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探索,中国将在促进巴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大有作为。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

10
标签: 贸易 经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