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租赁购车在美国市场普遍应用,自2013年起,在豪车市场,租赁购车的比例己经开始高于贷款购车。
来源:和讯网
1,融资租赁渗透率低
租赁购车在美国市场普遍应用,自2013年起,在豪车市场,租赁购车的比例己经开始高于贷款购车。相比之下,国内租赁购车比例极低, 只有不到2%,而且这不到2%的份额大部分并未被拥有汽车融资租赁牌照的汽车金融公司所占据。究其原因,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不想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但是多家主流汽车金融公司在推动融资租赁业务时,不是畏首畏尾就是跌跌撞撞,成功案例屈指可数。可见,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仍在夹缝中生存。
2,二手车金融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
据普华永道统计,2015年,国内二手车销量为94万余辆,但通过车贷购买的比例不足10%,而二手车融资租赁的渗透率甚至还都不到1%。反观发达国家,二手车的金融渗透率与新车所差无几。
3,车贷险处于试点阶段
近几年,由于新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目前一些行业主流的保险公司也试图通过车贷险来切入市场寄期能分得一杯羹,这在发达国家市场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业务模式。但是由于保险公司在2000-2003年间车贷险上吃过亏,因此当前车贷险业务的试点和拓展也比较缓慢,无法对车贷市场起到实质的推动作用。
4,厂商对于汽车金融业务贴息的效果产生疑问
对于目前满眼的低利率零利率广告,金融公司和信用卡进行贴息的金融产品在吸引眼球方面的效果已经大不如前,消费者出现审美疲劳,同时汽车厂商也不禁有疑虑——进行金融贴息是否真的对新车销售有促进作用?是否能增加客户粘性进而增加售后服务产值?在这种疑虑下,厂商对于汽车金融业务贴息的态度和力度也在发生变化。
5,互联网金融未对汽车金融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分食汽车金融蛋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去中介化,高频次低交易额等特点,与传统汽车金融企业低频次重营运的模式有着天然不同的基因,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能形成完整的汽车金融链条闭环的营运,消费者当然也无法有很好的体验,故互联网金融未能对汽车金融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6,存货融资业务风险加剧
随着新车销售竞争愈趋激烈,经销商在零售端面临来自汽车厂商通过压库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和销量增长的巨大压力,因此其货融资业务风险也逐步暴露体现,逾期率和坏账率明显上升,金融公司和银行在这块所遭受的损失也呈现上升态势。
7,进入汽车金融的第三方渠道在资金方面面临困境
目前,很多拥有大量资金的资金方看好汽车金融业务,但是由于没有金融公司的渠道优势以及大型银行的网点和人力资源优势,只能依靠第三方渠道来拓展汽车金融业务。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第三方以SP(即担保公司的变种和升级)的模式存在。然而,由于SP具有低准入门槛、低创业成本的特点,这种模式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难免鱼龙混杂,对于想进入汽车金融领域的资金方来说,在进行SP合作筛选时也经常无所适从。
8,汽车金融大数据依然无实际应用
针对过去几年汽车金融公司存量客户的高速增长,各家汽车金融企业都开始尝试依靠大数据分析工具和解析能力,为行业和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引。不过,目前看来这些大数据仍未被挖掘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