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融资:重装上阵| 华夏银行:围绕应收类业务 加快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相关行业需求萎缩,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经营风险显著上升。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对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甚至欺诈风险的压力增大。
微利时代的来临,减慢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赊销日渐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有赊销的地方,就有了应收账款融资的江湖。 10万亿元!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显示,7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高达108136.1亿元。如何让10万亿应收变现,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点。 好在我们有金融。用“应收”融资,可以盘活企业存量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增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银行从事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主要是用贷款的模式来操作;另一种是保理公司从事的应收账款转让融资。近年来,部分企业也逐渐开始尝试以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ABS)的方式进行融资。 银行和商业保理公司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主力军”。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机构的兴起,他们也逐渐成为应收账款融资的参与者。 在应收账款融资的江湖,银行、商业保理公司、供应链金融平台将如何演绎各自的融资故事?本期,《贸易金融》走访了6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的机构以及商业保理专家韩家平,试图为您展现一幅时下最新、最全、最有深度的应收账款融资全景图谱。
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需求萎缩,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经营风险显著上升,这些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对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甚至欺诈风险的压力增大。
文/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心市场营销主管 吴健雄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10月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相关行业需求萎缩,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经营风险显著上升。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对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甚至欺诈风险的压力增大。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我行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风险防控,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业务结构有所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过去多年以服务大宗商品交易为主,主要集中在过剩产能行业,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们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推进业务转型,努力拓展建筑、汽车、租赁等目标行业客户。目标客户供应链金融业务量从2013年2181亿元增加至2015年3998亿元,传统客户供应链金融业务量则从2013年1686亿元下降至2015年1028亿元。
二是电子化建设初见成效。2013年12月,供应链金融系统在全行推广上线,实现了应收、预付、存货三类业务及汽车金融业务全部在供应链金融内部管理系统线上运行,同时通过企业网银对接核心客户及授信客户。2015年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在线融资功能,放款、还款均可以通过企业网银进行操作。2015年12月,通过银企直联模式成功与中石化易派客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开展线上业务。开展供应链金融电子化业务,有效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了业务操作风险。
三是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来,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我们及时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一方面是规范业务操作和管理要求,加强业务准入;另一方面是调整业务结构,及时调整或退出产能过剩行业客户。2014年以来,全行共陆续退出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客户400多户。
虽然我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内外部形势。
一是传统行业业务萎缩。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走低。大宗商品行业普遍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需求萎靡,我们过去主要服务这些传统行业,对应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量不断下降。
二是应收类业务增长未有效支撑发展。在传统行业业务萎缩的形势下,我行开始大力推动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行业选择上由传统过剩行业向新兴景气行业转型,产品运用上也提出“压缩存货、控制预付、发展应收”的思路,也在不断拓展细分应收类的产品,推出了银租通、工程通等细分市场产品,但过去几年,应收类业务增长规模并未覆盖其他业务减少的规模。
当前,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各家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也是很多互联网电商企业和核心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面对众多掌握交易数据的核心企业、电商平台,商业银行的应对举措之一就是发挥银行综合金融优势,提供交易平台+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便捷融资的一体化服务,努力将银行的各类金融服务嵌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易行为、支付结算行为、融资需求行为中,从而实现客户链式开发、合作持久稳定、资金行内循环。
现阶段,我行重点发展应收类业务,逐步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与现金管理业务的在线融合,加快供应链金融业务转型,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稳健发展。这是因为,随着国内经济进入结构性过剩的时代,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赊销结算成为主流结算方式,以赊销为结算方式的商业活动在国内贸易中的占比已近80%。当前,随着经济增速下降,企业间资金周转速度也在下降,那么,企业间应收账款总量在持续增加。目前不完全统计,国内应收账款余额超过20万亿元,截至2016年6月末,仅A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合计3.5万亿元,应付账款余额合计4.8万亿元。所以,推广应收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我行应收类业务当前重点发掘三类需求,一是围绕核心客户,发掘其延期支付需求和上游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二是针对优质企业压降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的需求;三是租赁公司的融资服务需求。
当前,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背景下,国家通过加大政府基建投资,平滑经济增长。针对建筑行业,我们推出工程通产品,协助施工企业承揽政府背景项目。同时,鉴于工程款结算延迟属于行业惯例,围绕优质建筑施工企业,积极推进国内保理业务,发挥保理支付与融资双重功能,密切与施工企业的合作。
2015年以来,国资委特别提出要求中央国有企业“压降两金”,相关优质企业普遍存在压降应收账款的需求。同时,优质上市公司,出于财务报表优化和市值管理需要,也有较强烈的应收账款卖断需求。我行推出多种无追索权保理模式帮助卖方压降应收账款、实现快速回款、增加现金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密切与同业合作,利用市场资金积极推广基于应收账款卖断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从当前业务实践看,应收账款买方确权是应收类业务的一大难点,也是主要的操作风险点。对于愿意开出商业承兑汇票的优质买方,通过大力推广商票保贴和商票质押贷款,为急需现金的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融资,而无需其提供别的担保方式。
此外,租赁行业近几年飞速发展,针对优质承租人或优质租赁公司,华夏银行进一步完善银租通产品,对于承租人优质的租赁项目,鼓励开展保理业务,对于自身比较优质的出租人,则通过流动资金贷款、保理、应收租赁款证券化等多种手段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