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附深度解读)

2016-12-28 16:23 23017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必须加强统筹谋划,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


《规划》强调,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全面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需要,重点突破,推动信息技术更好服务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着力深化改革,全面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规划》要求,要坚持以惠民为宗旨、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发展、安全与发展并重等主要原则,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信息经济全面发展,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红利充分释放。信息化全面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提出了引领创新驱动、促进均衡协调、支撑绿色低碳、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共建共享、防范安全风险6个主攻方向;部署了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支持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惠民体系、打造网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拓展网信企业全球化发展服务体系、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等10方面任务;确定了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美丽中国信息化、网络扶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繁荣网络文化、在线教育普惠、健康中国信息服务等12项优先行动;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制度机制、开拓投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支持、着力队伍建设、优化基础环境等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规划》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统筹部署下,把信息化工作提上重要日程,提高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解细化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政策,扎实有序推动信息化发展。


来源:中国政府网


LINK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谋篇布局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要打造自主先进的技术体系,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创新系统性突破,成为全球网信产业重要领导者。


一、过去五年,我国在ICT领域取得的突破举世瞩目


信息产业收入规模稳步扩大。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规模达到17.3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软件业业务收入达4.3万亿元,通信业业务收入达到1.8万亿元。2015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3万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1.4%。彩电、手机、网络通信设备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


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双提升。华为海思芯片设计工艺达到16nm,基本实现与全球移动芯片设计工艺的同步,中芯国际在28nm关键节点实现突破,封测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长电科技跻身全球前三。受国内政策影响以及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加大,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销售额超过36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


平板显示迈入高世代建设周期。 2015年,大陆共计量产8条8.5代线,京东方将开工建设合肥10.5代线,华星光电计划建设11代线,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取得重大进展。并且,本土厂商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球手机屏幕出货量前十中,以京东方、天马、龙腾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占据第2、7、8位,市场份额接近3成,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网络通信设备实现全球领先。2015年华为在运营商网络通信设备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其中,数据通信设备经历“10G模仿、100G跟随、400G并行、T级超越”的发展历程,在400G/1T超宽带时代实现领先,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我国在数据通信设备核心技术网络处理器上,华为、中星微电子均推出了自研网络处理器,主要产品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全球先进水平。


高性能计算保持连续突破。在我国“天河二号”蝉联超算排行榜六连冠之后,2016年我国完全自主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取得两连冠,已有100多家科研单位、100多个大型应用在该系统上运行,涉及气候气象、海洋、航空航天、生物、材料、高能物理、药物、生命科学等19个领域。


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产业生态缺失仍严重制约我国技术发展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最大软肋和隐患。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上游核心器件受制于人。近年来,我国已经实现端、管、云整机设备领域全面布局,但上游核心器件受制于人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通信网络设备中,以光器件为例,全球光器件市场分散,日、美厂商占据规模和知识产权优势,我国集中于中低端市场,40G以上速率的有源光器件、100G以上高速光模块等领域国产化水平低。在IT设备中,处理器、内存和硬盘三大核心器件均为国外垄断,Intel x86架构在服务器芯片领域收入份额高达80%以上,已建立起涵盖知识产权、规模成本、软件生态于一体的整个商业模式壁垒。在终端设备中,移动计算通信芯片进步明显,但传感器、存储芯片等仍存在瓶颈。


基础装备和材料严重不足。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涉及多种高端精密装备以及特殊材料。目前,高端光刻机及其所需的光学系统、精密控制等核心器件仍完全依赖进口;高纯化学试剂、电子气体等关键材料尚无法满足产业化要求。面板主要材料中,玻璃基板由康宁、旭硝子、电气硝子三分天下,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液晶方面,虽然我国企业已在单体、中间体领域站稳脚步,但混晶市场基本由国外厂商引领,国内企业有待突破;偏光片方面,日韩企业占据优势地位,我国深纺织、三利谱等企业进入该领域后盈利水平仍然欠佳,有待进一步调整。


自主核心技术生态有待建立。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每个时代的核心技术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依托于上下游软硬件配套,共同形成产业生态。Intel处理器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形成“Wintel”联盟主导了整个PC和服务器产业发展,ARM处理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双雄称霸。我国产业链各环节协作能力弱,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在服务器和PC领域,国产自主CPU和基础软件力量薄弱且分散,未与应用开发形成良性互动,竞争力提升缓慢,从而制约了我国服务器和PC产业发展。在移动领域,我国大部分移动OS基于安卓二次开发,尚未掌握底层核心技术,无法自主掌握演进方向,只能基于安卓生态发展,无法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


产业配套制度亟需完善。资本支持机制方面,我国核心技术研发缺乏灵活、及时的资金支持机制和风险资本有效退出机制,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模式仍需探索,政府投资与企业发展之间有待磨合。人才支持机制方面,国内高端人才纷纷流向互联网、金融等高薪行业或者同业外资企业,核心技术领域难以建立一支稳定的“专精特深”研发团队。


三、把握全球科技发展大势,自主创新、超前布局、系统性突破、生态化发展,打造我国信息技术新实力


当前,全球信息产业处于技术变革前期,已经出现了PC、通信设备及互联网、智能手机三次发展浪潮,预计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第四次ICT发展浪潮将如期而至。集成电路尝试新结构、拓展新材料,进步超越摩尔定律;泛在网络进一步智能、融合,并向虚拟、弹性、软化的方向演进;移动通信向5G迈进,高性能计算进入E级阶段,传输路由演进至T级时代;多技术派系间融合趋势日盛。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深入分析形势,明确提出到2020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云计算技术体系、端计算技术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基本建立。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薄弱环节实现突破,5G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启动商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成为全球网信产业重要领导者。为实现规划目标,我国技术产业发展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核心技术方面,强调体系化突破。持续加强高端通用芯片、核心器件、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同时,转变原有以单点技术突破为主的发展路线,统筹高端通用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关键设备等软硬件发展,以系统思维构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云计算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以及高端制造装备技术体系,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实现核心技术系统性突破。


前瞻研究方面,突出超前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要领域,选择一批代表产业发展趋势方向的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夯实基础储备,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一方面加强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材料的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抢抓材料变革带来的赶超机遇。另一方面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创新、试验和应用,加快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加强生态建设。一是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部署、标准制定与安全各环节联动协调发展,优化整合信息科技资源,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二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应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核心软硬件的适配测试与标准制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群。三是探索完善资本支持机制,建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为企业并购融资提供多样化支持,资本加速核心技术突破发展。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在重大科研经费中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联合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进方式与结构,创新ICT人才激励机制。


来源:网易财经,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牛丹阳、袁媛


5
标签: 规划 国务院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