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翀:人民币国际化需夯实贸易基础
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获准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边境地区的双边贸易,扩展至广阔的国际贸易领域,国际化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此前,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也曾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从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跨越的三个阶段来看,短期内成为结算货币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结算货币的基础之上,才会派生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市场需求。 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贸易基础十分关键。一旦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采用,那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和国际地位就会显著提升。广阔的国际贸易机会,也 会催生对外投资的需求,于是人民币就将顺理成章过渡为国际投资货币。待到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容量足够大之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与否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储 备货币职能也就瓜熟蒂落。
如果单从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角度来讲,短期内进出口企业会降低频繁购汇、结汇的交易成本,长期看则会改善现有的贸易条件,有效规避美元币值波动的汇率风险。在上月美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区间,并决定在未来六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还决定增持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发行的房屋抵押证券7500亿美元至1.25万亿美元,增持“两房”发行的机构债券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由此,拉开了美元本轮贬值的序幕。3月18日美元指数收盘于84.595,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下跌2.69%,创下自1985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3月19日,美元指数再度下跌1.73%。目前来看,美元指数仍然具有下挫空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元的反弹行情或已结束。原因就在于美联储一方面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压低了短期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又通过购买国债,压低长期市场利率,从而为未来的通胀埋下隐患。
回头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漫长征途,当前的困境还在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霾远未散去,国际贸易正伴随全球经济的衰退陷入萎缩。今年前2个月,我国前 三大贸易伙伴中,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48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2%;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总额394.3亿美元,同比下降17.4%;与日本的双边 贸易总额285.6亿美元,同比下降25.7%,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上述三大贸易伙伴,正好是全球三大国际货币——欧元、美元、日元的主权国家,其货 币的国际地位与贸易规模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中国要想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率先走出低谷,保持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在全球经济滑坡及贸易萎缩的 大背景下,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加强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降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然,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好处远不止这些。但要真正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夯实贸易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保增长的核心目标之下,稳定外需与提振内需同样都值得关注。或许,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在全球经济即将复苏的预期中,伴随中国经济的率先触底,悄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