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精耕“试验田”培育“创新苗”

2016-12-12 16:55 3243

来源:浦东政务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之日起,浦东就吹响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冲锋号,自贸区每一项创新举措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来源:浦东政务


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之日起,浦东就吹响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冲锋号,自贸区每一项创新举措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三年间,上海自贸区围绕制度创新形成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以及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制度。


一份清单:完成了原本不可能的事


“有了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才使我们决定扎根浦东,并完成了原本不可能的事。”在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斯榕看来,美安康就像一个“幸运儿”,因为自贸区扩区后,公司幸运地成为首家外资认证机构。


今年年底前,美安康将取得国内CNAS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证),正式于明年开展国内认证业务。


美国安康(上海)质量认证中心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专家委员会机构,按照之前的外资认证准入条件,并不具备进入中国的资格。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后,实施负面清单制度,2014年,推出第二批扩大开放31条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对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限制,取消了对投资方的资格要求。如需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取得其所在国家或地区认证机构的认可,具有3年以上从事认证活动的业务经历等等。


随后,国家认监委正式发布《关于调整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外商投资认证机构相关条件的公告》,首次明确了自贸区内设立外商投资认证机构的申请材料要求,上述“硬条件”取消,美安康公司来中国闯事业的梦想成为了可能。符合条件后,从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美安康差不多只用了两周时间。


自贸区为美安康敞开了大门:“在这里,政府不会轻易说NO,而是先问问你要干什么,政府需要做些什么。”斯榕说。


从一开始,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在意的,就不是自身创造多大财富,而是对标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压力测试,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业的开放,对外商而言,最希望的是新业态在区内“试水”:中国第一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家合资道路运输公司、第一家独资游艇设计公司、第一家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独资医疗机构……相继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落地。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启航,让我国有了第一份负面清单。如今,这份一再缩减的负面清单已放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桌上,并于10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无到有,已渐渐深入人心。对此,中国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曾评价,“上海自贸区等沿海自贸区就是要参与全球竞争,观念、政策与体制机制都在转变。”


自贸区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已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目前,负面清单已经从2013版的190条缩至2015版的122条,开放度不断提高。事实证明,“负面清单”制度对鼓励和规范外资进入起到了积极的成效。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3.5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500家,新设外资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接近内资企业(5000万元)的两倍。


一个窗口:让成果走出试验田


贸易便利化的案例,大约是上海自贸区内最俯拾皆是的创新了。


全球最大轴承制造商斯凯孚(SKF)感受颇深。自贸区建立之前,落户保税区域的斯凯孚在中国(包括日韩等地)的贸易主要由设立于香港地区的中国有限公司进行外币交易,物流则由设立在新加坡的分拨中心支持。这样的业务结构和模式,导致交货时间长,还需要针对人民币和外币贸易制定不同的备库计划。同时,国内生产的非保税产品与进口的保税产品须分开运作。


2014年,斯凯孚(SKF)新建的东北亚分拨中心在外高桥正式投入运行,享受了多项自贸区创新举措,特别是保税和非保税货物可以合并操作,不仅加快了客户订单的发货速度,资源整合后还节省成本,一年大约节省500万元人民币。


此外,位于自贸区的斯凯孚不单单只承载物流功能,还将原本分别由新加坡和香港分支机构提供的东北亚区域的贸易和结算功能转移到了此处。


贸易便利化是上海自贸区的最基本功能,跨国公司因其跨境的资源配置需求,对贸易便利化有着更高的要求,它们的满意度,也是检验上海自贸区推进贸易便利化效果的重要指标。


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等职能部门作为自贸试验的前哨,为了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针对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的种种业务,打造出一套套从未有过的监管体系和操作办法。


特别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推出,涵盖6个功能,联通20个监管部门。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已建成上线,涉及9大功能模块,上线企业达到1200多家,服务范围涉及2.6万家外贸企业,货物申报数据项减少1/3,船舶申报数据项减少80%,大幅提高了口岸通行效率。


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目前“单一窗口”模式有望在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范围率先推广复制,从而提升中国口岸的整体竞争力,真正实现“让成果走出试验田”。


一出金改连续剧:调拨全球资金不再绕弯


一笔完美的收购,平台和操作的速度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而上海自贸区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天然的优质平台。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之前完成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最大跨国收购案,就借助这一平台,通过开设FTN账户,成功实现海外并购贷款6000万美元。该项目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直接降低了20%左右的融资成本。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财务副总裁霍庆福就表示,这一模式对海外并购在时间成本和便捷度方面都有极大帮助。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被形容成一部“连续剧”,陆续推出了金改51条、金改40条。日前,新一轮自贸区金改再次启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拓展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通知》,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而此前多项探索改革经验实现了向其他自贸区或全国的复制和推广。


三年金改“连续剧”,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琍娅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45家金融机构直连自贸账户体系,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65万个,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6.97万亿元,服务2.45万家境内外企业。目前,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5681亿元,人民币平均利率为4.12%左右,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


一级政府:以开放倒逼改革


如何以自贸区理念来改造浦东一级政府?浦东给出的答案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高度自觉的“担当精神”,以自贸区建设理念倒逼政府职能更大转变,深化权力运行。


日前,上海自贸区首单知识产权全球复合险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运营险在浦东诞生,幕后推动者,就是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是首家单独设立的、集专利、商标、版权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于一身的行政机构,开创了全国的先河。此前,浦东新区已经先行先试,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改革,组建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片区都集中在一个行政区内,系统设计政府职能转变的路线图,归结起来是三个字:“放、管、服”,分别代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自贸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后,推出首份权责清单,“清权”“减权”和“制权”环环相扣。商事制度改革从1.0版(注册资本认缴制)、2.0版(先照后证)到如今的3.0版(证照分离),让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一系列新气象的背后,以自贸区理念改造一


此外,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今年《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正式由市政府办公厅发布。这意味着,事中事后监管的“四梁八柱”真正建立起来。


制度创新,如春雨般滋润了自贸区这块“试验田”,精心培育的“苗圃”也正将一颗颗茁壮的幼苗输送至全国各地。


来源:浦东政务


7
标签: 自贸区 浦东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