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坏账攀升 “不良”市场掀“淘金热”
随着地方AMC不断扩容、银行系AMC加速落地、“互联网+”模式涌现,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竞争加剧。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柏可林摄 张力制图
随着地方AMC不断扩容、银行系AMC加速落地、“互联网+”模式涌现,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化债转股启动,银行系AMC(资产管理公司)即将问世。
11月22日晚间,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农业银行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100亿元,在北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农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和办理与债转股相关的债权收购、债权转股权,持有、管理及处置转股企业股权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业务。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其他几家国有银行也在筹备相关事宜,另外有股份制银行也在加入自筹债转股AMC的阵营。
除了银行系AMC外,目前已有30多家地方AMC正式开业,民资公司搭建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理平台也已超过75家。
分析人士指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主体扩容,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其中,这样容易形成更为合理的价格,尽可能避免债权被贱卖等道德风险的发生。
银行系AMC加速落地
国务院在早前下发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但银行新设机构可以作为债转股的实施机构。市场预期,另外四家国有银行也将采取与农行相同的战略,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参与到债转股的进程中。
《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交行及中行内部相关人士询问,他们均表示的确在筹备相关事宜,具体情况以银行公告为准。其实,不只是五大国有大行,目前有股份制银行也在加入自筹债转股AMC的阵营。
“监管层本轮启动债转股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处置不良资产,去杠杆加盘活资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个世纪末,中国银行业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是由四大AMC来完成,其中不乏银行资产被贱卖的情况,因为银行基本不存在什么议价能力。但是,现在不同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多元化,参与的主体也多样化。而银行系AMC的成立将大大提升银行的议价能力。”
地方AMC不断扩容
除了银行系AMC,目前已有30多家地方AMC正式开业。随着“一省一家”的限制放开,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地方AMC加入到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
“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不良资产处置是一个极大的市场,而且随着资本市场违约风险的加大,这个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仅就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情况来看,规模扩大正在加速中。截至三季度末,五大国有银行的不良率全部增加,其中农行最高,达到2.39%;工行、建行、交行、中行由高到低分别为1.62%、1.56%、1.53%、1.48%。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的不良资产率更是普遍高于五大国有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超1.49万亿元,不良率达1.76%,不良“双升”趋势延续。麦肯锡全球资深合伙人曲向军对记者表示,到今年年底国内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率会超过2%。
与此同时,各实体企业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产生的呆账、坏账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近年来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财富管理公司等在内的各类型金融机构的快速扩张,也令整个市场的不良资产规模剧增。
民资借“互联网+”抢滩
据了解,不良资产市场分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为不良资产收购市场,四大AMC和地方AMC才可以做一级市场业务,即从各家银行直接购买不良资产包,然后再转手卖给进行正常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二级市场为处置市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设立资产管理业务部或成立资产管理附属公司,参与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业务。
“在新一轮不良资产的处置中,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零一资产总经理肖博认为,相比于银行这类传统处置机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不良资产的终端处置包括“募、投、管、退”四个环节。
肖博说,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的管理和退出上,比如尽职调查、发现债务人财产、向债务人施压、资产盘活等,各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其中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缺乏的专业优势和信息资源。
此外,面对“互联网+”的时代,民营资产管理公司还能够借助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一些更加高精尖、高难度的项目。据悉,截至目前,民资公司搭建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理平台已经超过7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