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紧急叫停!看3家银行是如何倒闭的?
2016年全球“黑天鹅”事件不断,金融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今年至明年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失效,10年来首次,全球经济的刺激动能将是来自各国政府。
2016年全球“黑天鹅”事件不断,金融市场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今年至明年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失效,10年来首次,全球经济的刺激动能将是来自各国政府。
来源:金融行业内参综合经济日报(jjrbwx)、中国电子银行网(cfca-cebnet,王晓丽)
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召集各大银行及相关银行卡组织,召开了关于外币单标卡及双标卡的发行管理会议,关于发行流通了14年的双标银行卡,被确定将不能再发新产品;正在使用的双标卡还可以正常使用,到期后需要以外币单标卡所替代。双标卡将退出中国信用卡的历史舞台。
先看会议主要精神:
1、外卡银行卡组织(Visa,MasterCard等)在未取得中国境内银行卡清算牌照前,只能以外币记账,只能在境外实体商户或境外网络商户使用,境内使用范围仅限于符合外汇管理局规定下的还款等业务。境内的任何形式交易将被视为违规;
2、境内各发卡银行要梳理已发行外币单标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新发外币单标卡需要在协议中约定使用范围;
3、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标卡从即日起不得再发新产品,未到期的可正常使用,到期的要更换为外币单标卡。
此次会议,正式宣告了在中国境内发行了10多年的双标银联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所谓“双标卡”,指的是一张信用卡上印有两个发卡机构的标志,比较常见的是银联+VISA或是银联+MasterCard,持卡人在刷卡时,可以选择卡片上的两家发卡机构任意一家的支付通道。
相对应的,只有一个发卡机构的叫单标卡。
常见的双标卡
“双标卡”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
在2002年银联成立前,VISA等国际卡组织巨头就已经进入中国,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发行信用卡。
这种“合作”的一头,是境外卡组织的诉求。他们不能在境内做人民币清算,如果想要开拓市场“笼络”境内持卡人,就必须借助银联的清算通道。而彼时双标卡的持卡人一旦出境,绝大部分情况都会走VISA、万事达等境外卡组织的通道。
以前银联为了壮大自己、国外卡组织为了进入中国,二者一拍即合,合作发展。现在市场放开了,一张卡只能用一个标了。
Visa曾宣布2010年8月1日起,所有带有Visa标志的双币卡在境外只能走Visa通道,不得走银联通道,并且就此事对韩国BC公司开出了巨额罚单。
按国际惯例,一张卡也只能归属于一个银行卡组织,并由该卡组织负责转接清算。国内这种双标卡,即将寿终正寝。
那么,“双标卡”的取消会对普通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
首先肯定会造成一些不便。
过去使用“双标卡”,在出国旅游或者境外支付时都只需要一张卡,而现在可能需要随身携带两张,这无疑给客户添了些不便。
但是,从安全角度看,“双标卡”的取消,增加了客户的安全保障。
比如消费者在国内消费一般通过银联通道,虽然卡片设有密码,但这个密码是银联通道的密码。很多境外付款不需要密码,有卡片信息就可以完成交易,国内一些POS机会打印出卡号和有效期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客户资金损失。
同时,双币卡大多是磁条卡,这种卡片的缺点就是极易被人克隆盗刷,出现多起国外盗刷事件!相比之下,单标卡被盗刷的机会就小了。目前国内已经停止发放磁条卡,发放为更加安全的IC芯片卡!
此外,从技术角度看,芯片卡的安全性也进一步增强,包括信息存储量大,不易被克隆复制等特点。芯片卡还支持许多非接触式小额支付,可在超市、公交、高速公路收费等领域更为广泛运用。
在上述背景之下,沿用恐无望,双标卡的卡号也将不能保留。按照农行、中行等已逐渐出现的案例,银行将为持卡人换发两张卡:一张“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一张境外卡组织的外币卡。
据一位网友反映,他一位朋友建行Visa双标龙卡到期了,银行就给他寄来一张全球支付金银联芯片,一张全球支付金维萨EMV。
不过每家银行的具体操作并不一样,目前并无统一置换策略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两种芯片卡标准,一种是国际通用的EMV标准,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推行的PBOC标准。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万事达卡和Visa共同发起制定的金融IC卡支付技术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EMVCo是管理EMV标准的非营利组织,目前有六家会员,分别为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DISCOVER、日本的JCB和中国银联(2013年5月刚刚加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表示, PBOC从2.0到3.0,实现了对EMV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飞跃。向高铁一样,技术、安全水准不差,“大国要有自己的卡与标准”。“从国际看,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标准之争。”李晓枫表示。
目前采用PBOC标准的只有银联,而银联作为中国本土卡组织,在监管层的扶持,VISA和万事达卡作为国际卡标准的领导者,对中国的卡标准一直不以为然。““自2015年4月1日起,各发卡银行新发行的金融IC卡应符合PBOC3.0规范”。“新发卡要求是PBOC3.0,应该指的是本币银行卡。外卡组织卡的外币信用卡仍可以其标准支持各银行发卡,但不能发行本币卡。”也就是说,外卡组织一旦发行人民币单币卡,就必须遵从PBOC标准。
“这是保护我国金融安全的一个重大举措,乐观的看,首先帮助银联国际化,随着中国消费能力的强大,必然会督促境外收单机构进行受理环境的相应改造,外卡组织为了庞大数量的中国持卡人,也会帮助境外收单机构改造,这为中国银行卡成为国际标准迈出了一大步,是国家层面的战略。”
在全球,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国民,对银行都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银行一直在国民心中是权威的象征,被普遍认为不存在倒闭的可能,然而,在全球银行业发展史上,银行倒闭案不计其数,很多被誉为银行巨头的百年大行也只存在于历史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中国,也已经有银行倒闭案发生。这些银行的倒闭提醒人们:未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银行倒闭案件仍然会延续。
华盛顿互惠银行成立于1889年,总部位于西雅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拥有3070亿美元资产和1880亿美元存款。其资产额远高于1984年遭关闭的大陆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和2008年7月被政府接管的印地麦克银行,这两家银行的资产额分别为400亿美元和320亿美元。 基林格是华盛顿互惠银行由盛转衰的关键性人物。1990年基林格开始担任华盛顿互惠银行的首席执行官,翌年兼任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这家银行迅速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储蓄机构成长为全美银行业巨头。但是,由于基林格积极发展次贷及其他风险抵押贷款业务,华盛顿互惠银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遭受信贷危机冲击的风险当中。2006年华盛顿互惠银行房贷部门损失4800万美元,而2005年该部门净收入则达10亿美元。2008年第二季度华盛顿互惠银行损失30亿美元,这是该银行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额。 因不堪次贷危机的重负,2008年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宣布接手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终于在其成立119周年纪念日当天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银行倒闭案的主角。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在全球范围内掌管270多亿英镑资产,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Sir Francis Baring)创立。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非常信赖它的理财水准,曾是它的长期客户。 巴林银行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在世界证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金融市场上的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这意味着具有232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270多亿英镑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破产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震惊全球,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说起来既可笑又具有讽刺性:一位年轻人——年仅28岁的巴林银行交易员尼克·里森将的渎职将已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赔了个精光。 1995年,时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尼克·里森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因操作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当里森知道后,因为害怕事情暴露便启动了88888“错误帐户”(该账号是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帐户的备用账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备用帐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为挽回损失,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大涨。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里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为反败为胜,里森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里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可以称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于是尼克·里森畏罪潜逃。233年历史的老店就这样顷刻瓦解了,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集团以一英镑象征性地收购了。 振兴银行成立于2004年4月,总部位于东京,是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小型专业银行,在日本全国拥有125家网点。 2010年9月10日,刚刚成立6年的日本振兴银行向日本金融厅申请破产保护并得到批准。理由是2010上半财年(4月至9月)决算中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且该行放弃自主实现重组的努力。 调查显示:盲目扩张引发不良债权增加被认为是导致该行破产的主要原因。该行成立之初的经营宗旨是以面向中小个体企业提供小额融资为主要业务。2007年3月以后,为追求更大利益,该行转变经营策略,开始采取冒进和扩张政策,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收购债权或进行大额融资。截至2009年12月末,日本振兴银行贷款总额中超过7成为大额融资,每家公司平均约为30亿日元。 就存款规模而言,该行并不大。截至2010年8月末,该行存款总额为5859亿日元,存款人总数为11.3万人。其中,存款数额超过1000万日元的3560人,总额为471亿日元。按照日本的存款偿付制度,不超过10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2.2万元)的存款本金及利息将得到偿付,但超过上限的部分存款很有可能被抹去。不过,该制度仅适用于定期存款,全额受到保护的无息结算存款并不适用。约有100亿日元不受存款保险保护。 全球银行倒闭案时有发生,在给银行业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在冲击储户的传统观念。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监管当局对此也有所准备,去年5月,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条例规定:“自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金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偿付的仅限存款,其他金融产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不赔。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实行存款保险条例的国家,第一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美国(美国1933年立法),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目前,赔付限额低的国家如津巴布韦仅有150美元,赔付限额高的国家如挪威达到32.8万美元。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成立之初,赔付限额仅有5000美元,此后赔付限额不断调高,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10月,从10万美元大幅调高至25万美元。在中国,50万元可以涵盖中国99.7%的存款账户,但只能覆盖储蓄余额的46%左右。 这就给老百姓提醒,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成立时间长短,都有倒闭的可能,对普通居民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分散投资,实现多元化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