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A股,流动性新风向标——16万亿非银存款在蠢蠢欲动

陈瑞明 | 2016-11-19 22:56 935

摘要: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最近距离的刻画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他是基金保险券商信托的“自由现金流”,可随时购买股票债券非标等金融资产。

摘要: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最近距离的刻画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他是基金保险券商信托的“自由现金流”,可随时购买股票债券非标等金融资产。自2010年以来,该指标捕捉了4次短期利率拐点。自2007年以来,该指标刻画了储蓄搬家牛市、企业脱实向虚、杠杠牛市、资金回流企业M1等社会流动性大事件。


目前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规模16.3万亿,是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1.6倍,2015年的去杠杆并未使其伤筋动骨,他们就像“堆在资本市场门口的钱”,随时可能“蠢蠢欲动”。跟踪最近4个月指标数据,显示资金情绪正在回拢。建议做多A股(先短多),这是近半年来观点首次调整

 

文章:明观市场9: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流动性新风向标(兼看多A股观点)

来源:草根调研与Ming观市场

作者: 陈瑞明 

1、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股市的框架看法是,“向上看流动性,向下看汇率风险,中间在2700—3100波动”(参见5月的《明观市场8》、8月的《大类资产1》,言下之意指:经济(肯定向下,但对股市无冲击)、通胀(虚假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资产(技术上可控),不构成方向性指引)。

 

国庆期间,地产严厉调控政策出台,逻辑上,资金面对股市正效应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因此本文聊聊资金面。

 

传统的M2,已经不能胜任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分析。一是因为M2口径太宽,距离金融市场本身有距离;二是“金融脱媒”背景下,影子银行的兴起,资产出表—监管—再入表,使得M2增长有“失真”成分。社会融资指标,同样不能胜任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分析,因为它指向的是实体经济获得的新增资金多寡,与金融市场无直接关系。

 

自2010年以后,“金融脱媒”、“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出现,我们淡化了总量指标,更加看重结构性指标。这里提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指标----他很好的度量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所谓的狭义金融市场流动性,是相对广义的全社会流动性而言,它与我们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投资更具相关性。

 

2、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从会计分录看金融含义


该指标通俗的说,是非银金融机构(保险券商基金信托等)“存在银行的钱”,是随时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非标等金融资产的“自由现金流”。

 

对这个指标最直观的理解就是2014—2015年的A股演绎。在2014年底—15上半年,牛市如火如荼之际,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迅速上升(原因是配资资金进入信托账户---信托存在银行的钱增加)。2015年7月,股市去杠杆、清理配资,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迅速回落(扇形基金、信托清盘,资金撤走---信托存在银行的钱减少)。




该指标严谨的金融含义,我们从几种业务的会计处理分录,就能看出来:


1)比如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产品:


居民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居民存款,贷:超储。

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同业存款—表外理财、信托、基金、保险等。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居民存款,贷:同业存款。

居民的购买金融资产的行为,导致银行的负债从“居民存款”转移到“同业存款”。

 

2)比如基金、保险、券商参与股票IPO、认购企业债发行:


基金保险券商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超储。

债券发行/IPO企业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企业存款。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企业存款。

非银金融机构在一级市场认购资产的,导致银行的负债从“同业存款”转移到“企业存款”。

 

3)比如基金、保险、券商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交易对手为其他基金保险券商):


基金保险券商(买入方)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超储。

基金保险券商(卖出方)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同业存款。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不变,同业存款在内部流动而已。

 

4)仍然是基金、保险、券商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但如果交易对手为银行,则有变化:


基金保险券商(买入方)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超储。


交易对手的银行(卖出方)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那么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此类业务导致银行缩表,同业存款也减少。

 

5)信托募集到的资金,发放贷款给企业

信托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信托,贷:超储。

企业所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借:超储,贷:企业存款。

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为,借:同业存款,贷:企业存款。

信托发放贷款行为,导致银行的负债从“同业存款”,转移到“企业存款”。

 



 以上显见,只要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信托基金券商等),发生业务,就必然导致银行的“同业存款”科目产生变动。这个“同业存款”科目就像一个“大箱子”,一会儿是资金流入(居民企业购买金融产品,或者非银金融机构卖出资产),一会儿是资金流出(非银金融机构买入资产,或者发放贷款,或者产品被赎回),那么最后,留在“大箱子”的余额,就是非银金融机构的“净现金”。这个净现金,就是距离金融市场最近的“钱”,他是随时可以购买金融资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能代表狭义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如何获取数据?银行微观的资产负债表,同业负债科目,还包括了银行同业的负债(同存、拆借、回购),因此没法直接甄别出“来自非银金融机构的负债”。此时可以借助宏观金融三大报表,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寻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科目,他就是通俗业务语言的“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含义,也就是会计语言的“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的负债”含义。

 

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对短期利率的指示作用(与一年期国债的关系)

前述提到,2010年以后,结构性指标重要性大于总量性指标。我们发现,2010年以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指标对短期利率的指示也非常直接。以1年期国债利率为例:


1)2011年10月,该指标突破平台,进入放量增长(背景是非标业务的信托规模扩容),直接导致1Y国债利率进入下行轨道。

2)2012年中—2013年底,该指标平稳,1Y国债利率走上行通道。

3)2014年1月,该指标再次突破平台,进入放量增长(背景是银行理财、券商资管扩容),直接导致1Y国债利率再次进入下行轨道。

4)2015年4月,指标再度放巨量(背景是信托配资),导致1Y国债利率在下行通道中继续暴跌。

5)2015年8月,指标首次回落(背景是清理配资),直接导致1Y国债利率在低位迅速回升。

 

从实践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对短期利率的解释,比超储指标更加有效。我们理解一是因为它“更为直接”,指标量上升,表示企业、居民的钱更多的转移到金融市场,也表示了非银金融机构“可以动用的自由现金流”增加了;二是它“规模更大”,目前总规模在16万亿,过去月度之间波动在5000亿--2万亿的不在少数,而降准一次对超储的影响大约是5-6000亿,所以非银金融机构负债常规的月度数据波动,其实已经相当于若干次降准、提准的规模了。

 


 4、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变迁,看出社会资金的流向


从前述的会计分录,容易看出,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联通了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因此三大部门的存款变动,可以看出社会资金在实体投资、金融投资之间的切换。如果追溯到2007年,至今大约有5个阶段:

 

1)2007年3月—10月,居民存款负增-5%,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暴增98%,同期M2增长8%,而企业活期存款保持合理增速16%。这显示居民把存款搬家的证券公司、基金,做了股票资产配置,而企业活期存款并没有异动,显示实体经济仍在良性发展,2007年的牛市是有实体经济支撑的牛市。


2)2008年10月—2009年8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57%,同期的M2增长27%,居民存款、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没有异动。显示2009年的牛市是局部牛市,未引起全民投入。


3)2010年12月—2014年8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暴增150%,同期M2增65%,但企业活期存款仅增23%,远低于合理水平。这显示在此期间,企业正常的生产、投资活动在萎缩,而把资金投向理财、信托等高收益金融产品,典型的“脱实向虚”现象。


4)2014年8月—2015年5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38%,M2增长9%,但企业活期存款继续仅增长4%,说明企业资金继续往金融市场走,只是这次方向变成了股市、PE和一级半市场。


5)2015年5月—2016年8月,M2增长10%,但这次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负增-7%,而企业活期存款大幅增长29%。这是因为股市去杠杆、清理配资,伞形信托等规模缩减。而同时伴随着股票熊市、非标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大打折扣,因此企业资金从金融市场撤出,造成企业活期存款大幅回升---这就是我们今年看到的M1大幅回升的原因。

 


 5、我们的观点


1)总量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仍保持高位:尽管经历了2015年的股票配资清理、非标资产规模缩减,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并未伤筋动骨,从最高峰的17.3万亿规模掉下,目前仍有16.3万亿滞留在非银机构账户,这是2010年的3.6倍,也是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1.6倍。这说明滞留在狭义金融市场的资金仍然充裕,他们就像“堆在门口的钱”,随时可能“蠢蠢欲动”。


2)边际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在2016年1季度,触及了2015年清理配资以来的最低点。最近4个月正在修复性回暖。显示急剧性去杠杆的冲击已经消退,资金情绪正在回拢。


3)大局看,今年我们的框架就是“向上看流动性,向下看汇率风险”,根据我们对狭义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判断,结合当前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影响,我们认为资金对股市正效应的窗口正在打开。

 


建议做多A股(先短多),这是近半年来观点首次调整。


0
标签: 向标 流动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