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投资成银行利润“突破口”
大行和中小银行利润、不良率分化严重。部分中小银行对于“放贷款”的依赖逐渐减弱,“大资管”盈利的转向越来明显。
大行和中小银行利润、不良率分化严重。部分中小银行对于“放贷款”的依赖逐渐减弱,“大资管”盈利的转向越来明显。
来源:蓝鲸新闻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30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达135.41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7.63%。资产合计相当于同期内地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0%。但大行和中小银行利润、不良率分化严重。部分中小银行对于“放贷款”的依赖逐渐减弱,“大资管”盈利的转向越来明显。
在资产质量方面,披露不良率数据的29家上市银行2016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10.06%; 整体不良率1.66%,较2015年末升0.04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最高,为1.72%;股份行、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为1.61%、1.1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新增的同业投资业务放在“应收款项类投资”会计科目下,财报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成为各上市银行财报披露的信息盲区。部分中小银行愈来愈不依靠“放贷款”,而是转向“大资管”盈利。其表现在,上市银行资产端中,贷款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应收款项类投资”逐季升高。
在细分应收账款的数据中,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29家在A股、H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中,其应收款项类投资已达12.2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9.1%。而在2014年、2015年,应收款项类投资比重分别为5.8%、8.4%。
以29家上市银行资产端为观察样本,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超过贷款占比的有5家银行,包括浙商银行、兴业银行两家股份行,锦州银行、盛京银行、南京银行3家城商行;其应收款项类投资占比均在30%以上的,有锦州银行、浙商银行,达到51%、43%,兴业银行为38%。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分别为2.15万亿元、1.43万亿元、1.17万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7.7%、26.6%、20.9%。
紧随其后的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分别为7323亿元、8008亿元、4263亿元、5581亿元,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19.5%、15.3%、15.2%、10.1%。浙商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虽然只有5099亿元,但总资产比重高达43.2%。
值得一提的是,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长普遍乏力,净利润的稳定主要依赖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这也导致这些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另外,由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净利差(NIS)和净利息收益率(NIM)均较2015年同期有所收缩。
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增幅最小(3.11%),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维持低速增长(6.09%),13家城商行由于规模及基数较小,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速(18.04%);3家农商行的表现各不相同,整体仍实现增长(6.49%)。不仅如此,由于中国银行因出售子公司股权当期确认大额投资收益,拉动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扣除中行后,其余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体增速为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