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委外业务机会解析

2016-11-07 18:02 824

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委外业务遇到了哪些问题?

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委外业务遇到了哪些问题?银行应该如何看待和管理委外业务,其他资管机构如何参与到银行委外业务中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探析。

整理:Bank资管(ID:yinhangziguan)

原标题:银行委外相关问题以及业务机会探析
来源: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 作者:刘尚荣

银行委外业务即银行委托外部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银行作为委托方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基金专户等与管理人进行产品合作的模式。根据申万宏源的研报估算,2015年银行全口径委外规模为16.69万亿元,其中理财委外规模已达5.17万亿元。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的激增对银行运作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银行机构从“授信文化”向“投资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委外业务遇到了哪些问题?银行应该如何看待和管理委外业务,其他资管机构如何参与到银行委外业务中去?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探析。

一、银行委外业务兴起的原因

(一)银行维持较高收益率的动机依然强烈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低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变得稀缺,这与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形成不匹配,造成所谓“资产荒”的现象。在业绩压力下,银行仍然需要通过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吸引新增资金,这也成为银行委外业务大规模扩张的重要内生动力。


(二)“授信文化”机制下的过渡选择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贷款业务,其基于授信思维的风险评判逻辑和投资行为中基于“风险回报比”的思考逻辑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资产荒”的压力下,传统信贷资产无法提供足够的收益,银行需要借助其他机构对不同风险的专业判断,拓宽投资品类,同时解决银行内部风控思维难以转换的问题。


(三)对自身的投资能力进行补足和培养


随着自营和理财资金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管人员储备明显不足,并且在某些相关领域缺乏专业的投资能力,而对于资管规模万亿级别的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言,数百人的团队管理如此规模的资金也存在着巨大压力。故一方面银行需要通过委外的形式补足人才缺口,与此同时,不少商业银行也试图通过开展委外投资,熟悉新兴投资品类、接触专业投资机构,形成自身对外部资产管理人相对成熟的评判、管理机制,并锻炼自身的人员最终逐步形成独立投研团队。


(四)大资管时代,机构间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银行作为天然具有客户信任优势的资金方,在资金规模上取得了相对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更快的发展速度。然而随着国内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财富的迅速增长,投资者急需更丰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在银行间客户争夺陷入同质化、胶着化的当下,对外委托投资不仅成为银行解决资产配置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成为机构第一时间推出新型投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助力银行自身业务扩张的性价比极高的展业手段,从而使委外业务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银行委外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信用风险加剧,监管环境不明朗


债券市场作为银行委外资金的重要投向,2015年以来,一方面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另一方面投资收益率快速回落,资产管理机构开始对委外资金持谨慎态度,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对债券委外投资设置更加严格的资质门槛。此外,部分机构认为监管层对委外业务的监管态度并不明朗,不愿投入过多的资源。综合来看,委外投资无论是在市场环境还是政策层面的监管环境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面对新的资产品类,缺乏风险控制手段


通过委托投资,商业银行理论上可以参与到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资产领域中,然而银行在这些领域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在流动性资产的交易中,风险收益的高低而形成的价格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在境外,机构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有丰富的工具可以控制风险,比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都有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可以进行风险对冲,但这些对冲工具在国内多数处于缺位或受限的状态。而部分另类的、非流动性资产更是缺乏成熟的对冲或退出的机制,导致银行不敢贸然进入到相关风险较高的资产领域。


(三)对于委外机构的评判标准存在困难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一般对委外机构的筛选较为严格,倾向于与大型券商与大型基金合作,同时倾向于寻找有长期业绩基础的合作对手。但在某些特定业务方面,比如符合银行大类资产配置逻辑的量化对冲基金,很多这类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量化对冲的策略运行时间也太短,无法判断相关机构是运气好还是技术含量高,数据的缺失给银行对机构的评判带来了难题。


(四)中小银行的考虑-委外业务的必要性受到挑战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上,委外业务的利润较薄,在债市收益率下行是中长期趋势的判断下,一些受托资产管理机构面临两难困境:要么保持风险敞口,但达不到与银行约定的收益率,没有太多利润;如果要达到约定收益,就要面临一定的风险敞口,这种困境直接导致部分受托机构对收益率要求较高的中小银行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与此同时,有部份中小银行也开始思考委外业务的必要性,甚至在开展委外业务一段时间后,在后期收回了相关投资权限。首先,作为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本来就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如果全部依靠外部机构来进行投资,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银行本身的团队无法得到培养,并不符合长远发展的利益;其次,对于一些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全年盈利可能只有几亿或上十亿,万一在委外业务中发生不良后果,一笔业务将导致全行上下一年的盈利受到侵蚀,银行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最后,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不同,一是达不到大行对各类产品的判断能力,也缺乏定价、谈判等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中小银行资产规模较小,其借助外部投资机构分散资产配置压力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故有部分中小银行考虑不再依靠委外业务,而更倾向于自己来进行资产管理,偏重于自身队伍的主动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银行在委外业务中的定位-关键在于资产配置能力和管理人选择能力

银行在委外业务中的生态定位处于上游的资金方,除了坚持保证自身强大的募资能力之外,培养并保证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和筛选管理“投资管理人”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具体来看,委外业务首先要求银行具有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资产配置的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机构自身的资金成本、期限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端策略以及市场环境确定参与的资产品类和相应的权重。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是投资风格由信用风险居主导地位,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重转变,为此银行应加大对市场风险的主动承担和研判,多样化已有的组合结构。


具体来看,银行首先需要实现由单一资产向多资产的委外转变,通过不同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组合分散配置风险,平滑组合业绩;二是对每类资产的投资方式,要从单一策略委外扩充到多策略委外,通过衍生品的使用进一步丰富每一类资产的回报类型。


其次,在委外管理人的选择方面,依照境外经验,商业银行应该在投前和投后两个领域参与管理。首先是委外机构的准入调研,一般都会涉及机构本身的准入和投资管理团队的甄别,其中对于投资管理团队的评判,往往需要银行的专业业务条线、风控条线和投研团队一起对机构进行调研,务求从合作双方的风控方面、委外机构的系统、投资理念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投后管理方面,银行需要保证与合作机构事后的不断接触,一方面关注投资收益和安全情况,在投资偏离初始目标或出现风险时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或退出;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理实质风险而不是管理风险指标,由于市场环境和风控条件的差异,历史业绩和风控指标往往会出现浮动,这时投后与投资机构持续、密切的沟通就成为关键所在。


最后,如果投资管理人对投资结果不兜底,那银行作为委托人务必要对投资过程进行监控,委托机构的重大决策需要商议、平时的操作要留痕、有偏差随时可以叫停等等。在这样的风控基础上,即便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可以帮助免去事后的纠纷,各方比较容易承担各自的责任。此外,在新的风控需求之下,过去的委外模式过于粗放(如管理人每周、每月、每季度净值报告等),未来对管理人进行科学考评需要依靠系统的支持。

四、其他资管机构在银行委外业务中的机会

(一)基础服务提供方


在银行委外业务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基础服务的缺失问题。比如银行理财目前尚无法在证券类的业务中开户,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帮助银行来提供一站式的开户、配资以及后续的资金监督管理监控。


此外,银行将资金委托至投资顾问后,投顾是否按照银行的意愿进行管理、风控指标是不是及时掌控,需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来进行监管。目前,已经有一些信托公司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服务,并且开发了先进的服务支持系统。


(二)非标转标的平台服务方


根据境外金融市场的结构,在固定收益市场方面债券占了很大的比例,而更大的比重是ABS这类表外资产。相比之下国内目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表内资产非常庞大,整个金融机构的非标资产规模达百万亿级别,这种重资产模式不可持续,为了不断卸掉重资产包袱,未来通过ABS和ABN等方式将非标产品标准化的空间会有几十万亿的规模,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作为中介机构可以起到巨大的桥梁作用。


此外,国内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逐渐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和转让带来的业务空间非常大,作为未来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水刚刚启动,其他金融机构在此领域也将会与银行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三)多策略产品的提供方


目前,单一策略的投资产品已经逐渐开始失去吸引力,多策略型的、股债结合的产品或许更受欢迎,而各类资管机构正是多样化投资产品的主要提供方。


在目前大部分传统投资品类收益率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诸如PE、定向增发、新三板、股权投资等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的另类投资产品吸引力逐渐增加,银行需要挖掘能够提供这些另类资产投资能力的机构,并设计适宜的资金进出途径。在这些领域内,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专户、基金子公司和银行之间存在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


此外,受限于银行庞大的资金体量,未来银行的投资品类主体可能还是以固定收益为主,其他资产为辅。对于固定收益投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债券型的主动管理产品,或者以债券作为底仓的资产加上量化管理产品,或者加上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的合作模式,又或者提供具有安全垫的产品等,帮助实现银行理财资金安全稳健增值的需求。


延伸阅读:银行委外业务收紧 将加剧信用债分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 张菲菲


“现在监管要求严格,委外业务做得少了。”一位上市城商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


该高管所言的“监管严格”是银监会于本月上旬对所有发过分级型理财产品的银行窗口指导,要求不得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监管层意在加强对委外业务加杠杆的管理,受此影响,多位市场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银行委外投资增幅放缓,但基于银行对委外投资需求仍在,委外规模的萎缩将加剧信用债市场收益率的进一步分化。


委外规模增幅放缓


所谓委外业务就是银行委托外部资管机构从事主动资产管理。银行作为委托方通过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基金专户的模式与管理人进行产品合作,约定产品的投资范围及业绩比较基准。从投资范围来看,均以债券作为主要的投资标的。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资本管理市场2015》显示,根据管理资产规模来看,银行理财在2015年底已经达到23.5万亿元人民币。这种委托投资业务和一般的通道业务不同,需要资管机构具备较强的主动管理能力。根据初步测算,银行委外投资规模目前已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报告测算的委外业务规模则更大:目前各家银行委外规模差异很大,整体而言,委外规模大约处在理财规模的5%-10%之间。假设目前理财规模25万亿左右,则委外规模在1.25-2.5万亿左右。同时,随着近期违约风险的暴露,部分银行已经暂停了新增委外业务。预计未来随着信用事件的不断冲击,银行的风险偏好将进一步回落,委外规模增速将减缓甚至出现规模萎缩。


一位国有大行资管部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表示,银行委外业务增速放缓,但整体委外业务基数较大。同时,由于债市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收益率下降,银行委外动力也在减弱。


事实上,委外业务被银行普遍接受,五大行、股份行、大量城商行、农商行均涉及此类业务。波士顿报告分析称,银行对委外具有需求的原因主要包括:资金规模增长过快而人手不足;缺乏开展相关业务的资质,如权益类直投业务;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团队能力不足。整体上,对于规模、风控、预期收益的取舍取决于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


不过,在上述国有大行资管部人士看来,“委外投资规模应该还不至于下降,因为自身资产配置压力还是很大,一般大银行委外业务占比5%左右。”


“趋势上还是有需求的,毕竟有不少小银行、农商、城商、农信社等有资金缺资产、缺配置管理能力。”一位信托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


波士顿报告认为,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委外投资,将成为公募基金、信托、券商、保险以及大型商业银行应该考虑的重要机构客户之一。


对于委外业务的投资分类,一位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主要分为权益类委外和固收类委外。在信用风险加剧背景下,银行将委外投资作为自身投资管理的补充。银行往往对于委托人的资质有较高的指标性要求,并对委托人投资资产有准入要求和投资范围约定。


以信托为例,信托作为委托人从事的委外业务主要有两类:上述信托研究部人士表示,一种是部分委托,银行做投资决策,信托帮着找资产;另一类是信托自主决策,类TOT(Trust of Trusts),但可能信托有流动性支持函等承诺,这类小信托公司做得比较多。


委外沉浮影响债市走向


“委外规模有望放缓甚至萎缩。”中信建投研报认为,债市的场内杠杆相对透明,而且相对可控,监管层对债市杠杆的担忧主要是场外杠杆。场外杠杆除了小部分是银行自己通过分级理财模式操作外,绝大多数是通过委外的方式将资金交由第三方管理。


“实际上,无论委外是否采取优先/劣后这种标准的加杠杆模式,只要在市场调整时银行有赎回资金的可能,其对于放大市场波动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委外规模未来的走势就变成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变量。”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黄文涛表示。


一石激起千层浪,债券作为委外投资的重要标的,银行委外业务放缓,将加剧信用债的分化。对此,黄文涛分析,第一,整个债市的杠杆水平将有所下降,此前受托方为达到约定收益率普遍采取了加杠杆的策略,而商业银行自己的投资基本不加杠杆;第二,非过剩产能行业中高评级债券将迎来投资机会。受制于商业银行的研究水平和投资能力,预计商业银行的投资取向为非过剩产能行业中高评级信用债。


在上述背景下, 黄文涛预计,不同评级间的信用债的走势将继续分化,低评级收益率仍有较大上行压力,而受益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利率债和中高评级信用债收益率进一步大幅上行的动力不足。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风暴来袭:商业银行业务机会和潜在风险并存

2016-10-09 10:32
1068

新华保险宁波分公司银行业务部(队伍发展)岗招聘启事

2023-07-14 17:44
181098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社会招聘公告

2023-06-14 19:16
160410

兴业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并购业务部)-投行业务招聘启事

2023-02-08 21:32
32206

全国首批资本项目登记下放银行业务落地南沙

2022-08-10 16:58
22424

兴业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二部)投行业务岗位招聘

2022-08-09 22:51
2737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