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危机惊醒的世界:五次重大金融危机造就了现代金融

2016-10-30 22:05904

实际上,金融就只做两个简单事。它就像是经济上的时光机,帮助节俭的人把盈余输送到未来,或在当下给借款方一个多挣钱的机会。它还能化身为安全网,上好保险以防洪水、火灾和疾病。

来源 | 经济学人

编辑 | 扑克投资家(ID:puoketrader)



实际上,金融就只做两个简单事。它就像是经济上的时光机,帮助节俭的人把盈余输送到未来,或在当下给借款方一个多挣钱的机会。它还能化身为安全网,上好保险以防洪水、火灾和疾病。通过提供这两种服务,一个协调的金融制度能有效地帮助渡过人生的高山或低谷,让世界和谐充满爱。此外,当投资人穿梭人世间搜寻着最赚钱的门道时,金融就担当成经济增长的引擎。


然而金融也极具破坏力。当泡沫破裂、市场崩溃,面相未来的多年经营计划瞬间尸骨无存。当2008年的次贷危机呼啸而来,留下一片失业哀鸿、遍野债务。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来发挥金融的益处、而去消除其中的毒性。


以史为镜,可以知道兴替。五件毁灭性的金融衰退--1792年美国第一次金融危机到1929年世界性大萧条--指明了金融革新的两大趋势。首先那些增加了居民金融参与度的各类机构们,如中央银行、存款保险、和证券交易所,并不是和平时期的天才之作,而是金融危机绝壁之下的拼凑补救。恰恰正是那危机后的狗皮膏药补救逐渐成为整个系统的永久一部分。如若历史正确无误,现今的任何决策将回响在今后的几十年。


这使得第二个趋势更加麻烦。我们在应对危机遵循着习以为常的模式。先是开喷。金融体系中的新构建部分遭受指责:新类型的银行,投机者或被指认为罪魁祸首的资产,都会被禁止或规划消除。最终以公家援助私人市场收尾:而金融体系中另外的被认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给予国家支持。这一切看起来相当明智加让人放心。


但是这样做老朽腐旧。1860年至1877年本家杂志的主编白芝浩(WalterBagehot)争论说,金融恐慌的原因是公众的“盲目资本”涌入不明智的投机性投资。然而那些本意虽好的金融创新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而英国动用国家储蓄的35000英镑来支撑冰岛的银行,则会让地下有知的芝浩寝食难安。专业投资人可以依仗国家这一事实更会使得他暴怒。


接下来的五次危机讲述了现代金融巨头--纽约股票交易所,联邦储备,不列颠大银行--的由来。指明了那些成功的金融创新将如何保护投资人免于危险的,同时也在警示着如今处于危机后期的监管机构们。


  1792:现代金融的奠基


现代金融大有其益处、同时也有它的恐怖一面,如果要将这两面归功于一个人的话,那人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财政部长。1790年,离宣告独立之日仅过了14年,年轻的美国在金融方面尚是一张白纸,仅有五家银行和一些保险公司。汉密尔顿想要建立个世界先进的金融体系,就像当时的英国或荷兰。意味着各州的独立债务能以联邦债务之名聚拢起来。美国新发行的国债将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这能使国家便宜筹资。与此同时,美国需要一个中央银行,国立第一银行(BUS),将为公众所有。


这家新银行会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投资机遇。BUS的1000万美元的股份中将有800万美元发放给普罗大众。1791年7月的首次竞拍十分顺利,在一个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汉密尔顿对此很开心,因为他计划的体系的两个支柱--BUS和国债--被设计成互相支撑。要想拿到BUS的400美元的股份,投资者必须要去买价格为25美元的、叫做“收据”的证书,为此要付四分之三的票面价格(25*3/4=18.75$),不能用现金而只能用购买国债来支付。这样一来国债需求随之大涨,也使得银行有了充足的储备金。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1791年8月,收据价格从25美元飙升至300美元。国立银行在12月开张了。


然而有两件事给汉密尔顿的计划带来了隐患。一件是老朋友威廉杜尔的使坏。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那个狡诈的老伊顿人是首个但不是最后一个该被谴责的人。杜尔和他的同伙了解到投资人需要国债才能买到BUS的股份,那么他们就着手去囤积它。为筹集资金,杜尔向土豪朋友借债,逢人便开白条,他当然还挪用了他管理下的公司的资金。


第二个问题是银行自身。在其开业首日便一骑绝尘抛开了其他所有的竞争银行。贷出数量巨大,不就更是急剧膨胀起来,在它开业的前两个月时间内便贷出了270万美元。在无限信用的模式下,费城和纽约的居民全陷入了投机狂热中。市场上的短期交易和远期合同数量喷涌而出。每周都有20辆马车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冲撞抓紧机遇紧张套利。


1792年3月显得有些不对劲了。BUS在硬通货交易上甚低,开始收回银行券,无限信用模式陡然一转,在一月底与三月底之间的贷款数直降25%。信用紧缩,杜尔等人一众丧失了以新贷还旧贷的办法,焦心万分。


关于杜尔困难的传言与BUS信用紧缩的事实让美国股市急剧下跌。国债的价格,BUS股票的价值,还有其他少量的上市公司股票在两周内下跌了25%。3月23日,杜尔被捕入狱。但是那并没有阻止下跌的趋势,公司开始倒闭。痛苦与愤怒一齐弥漫着。愤怒的投资人聚集向关押杜尔的纽约监狱投掷石块。


汉密尔顿很清楚牌面上的情况。作为金融历史系的学生,他很了解1720年的法国金融崩溃使得其金融系统艰难跛行了多年。此外汤姆斯杰弗逊正静候着他所努力建立的一切垮掉。据2007年纽约大学理查德希拉描述所说,他的应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对银行的财政援助。汉密尔顿进行了多线反击:动用公众资金买进国债以重拾价格,帮助保护银行及那些高价买进的投机人们。他为陷入困境的债权人注资。此外还保证让有抵押品的银行以7%利率(当时的利率上限)前提随意借钱。


尽管这些措施极具疗效,关于如何避免未来可能的衰退的争论展开了。大家一致认同金融太容易起泡沫了。为防止傻傻的门外汉再次闯入投资的险境,法律制定者们布置了绝对的禁令,1792年4月纽约市通过了将公众逐出了远期交易市场的法令。对这一严厉法规的回应,24名商人在华尔街聚集--在那梧桐树下,根据传说--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私密交易俱乐部。而这家俱乐部正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汉密尔顿的财政援助相当奏效。随着信心的重建,金融开花结果。在半个世纪内,纽约成为了金融业上的绝对统治:银行的数量还是股市都在狂飙突进,国内生产总值也稳步上升。但是这次营救也造成了其他的后果。汉密尔顿为财政援助银行开设了先例。在随后的危机时的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依靠于政府的施救。


  1825:股市首次告急危机


危机永远伴随着希望而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拉美各地挣脱西班牙的管制获取独立,世界兴奋起来。投资者,特别是那时候的庞大一群的英国投资人,热衷于搜寻各类新兴的力量。那时威尔士正是世界原材料之都,每年煤炭产出300万吨,输送生铁至世界各地。曼切斯特正成为世界首个工业化城市,通过把原材料加工制造成高价值货物,如化学用品、机器。英国在1820年至1825年工业生产增长了34%。


自然而然的,现金充裕的不列颠人想要投资以钱生钱。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国债满足了投资的需求,但随着战争临近结尾(危险降低),财政部开始了降低国债利率。1822年5%的国债利率降低到了1824年的3.3%。在1820年至1825年通货膨胀率为1% 的情况下,国库金券的实际收益实在太低。安全但是他没吸引力了。


幸运的是有了来自异国的投资新选择。1820年伦敦已经接替了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是外国政府发放公债的重心。新兴的全球债券市场以不可思议的快速发展起来。1820年在伦敦市场仅有一家外国债券;但在1826年增加到了23家。来自俄罗斯、普鲁士和丹麦的债券价格公道,抢购一空。


但是真正让人激动的投资来自新兴的世界。摇摇欲坠的西班牙帝国已经认可先前的殖民地各自独立成国。从1822年到1825年,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墨西哥还有瓜地马拉成功地在伦敦卖出了价值2100百万英镑的公债(相当于现今的28亿美元)。此外仍有其他的方式扔钱进彩池:计划着前去探测新世界的英国煤矿公司的股票相当火热。以anglo mexican公司为例,它的每股价格从33英镑在一个月之内便涨到了158英镑。


然而最大的问题却很简单:距离。去趟南美洲最起码也得六个月,所有交易所依据的信息是相当粗略潦草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gregor macgregor竟成功卖出了捏造出来的新国家“poyais”的公债。这个震惊人世的骗局征兆了严重的腐败。投资者们正手握着相当没准的支票。关于新国家的大多数信息都来自那些收取着推广费的新闻记者。心境明白的人会自问一下: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确实存在,但他们只有最基本的税收制度,那么怎么可能筹钱来还本付息呢?


投资者还认定着一些奇妙的结论。人人都懂作为西班牙竞争对手的英国必将支持拉美各国的独立的道理。但是投资人却更进一步。因为马德里的敌人是伦敦的朋友,他们估计着那些新国家必将依靠英国寻求金融上的支持。看着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利率为6%有保障的公债,比起利率为3%的英国公债似乎没多多少风险。该买哪个就很明显了。


但是英国并没有支持任何这些新国家。在1823年夏天,西班牙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焦虑开始蔓延,债券开始走跌。日内瓦研究所的marc flandreau和日内瓦大学的juan flores的调查显示1825年末秘鲁的公债价格下降到它价面的40%,其他国家的债券也紧随其后。


在煤矿公司的债务的影响下,英国银行大受挫伤。储户们蜂拥而至进行兑现:但在1825年12月银行还在营业着。英国银行挺身而出不仅为贷方提供资金还直接援助困难的公司,这就相当于现今中央银行的功用了。尽管如此,许多银行因还是兑现不了储户的账面金额。在1826年英国和威尔士近有超过10%的银行破产倒闭。英国对此危机的应对将决定整个银行业的走势。


在这次1825年危机中最令人深刻的是立法者们该如何应对它的尖锐分歧。一些人责怪投资者的不负责任:他们扔钱给存在或不存在的国家,给那些不懂勘探的矿业公司。对于这次股市告急的危机自然要求投资者在进行任何投资前谨慎查对投资的项目。


但是不列颠的金融部长却把矛头指向银行。小团队合作人与现代私募股权公司血脉相连,他们被指责为胡乱借贷导致投机泡沫膨胀。那时的银行法规定最多六人的组队建行以保证公平,这样一来银行们量多体积小。大家争论着,是否让银行变大些好让它们有力量来度过不可避免的冲击。


深思又熟虑,威斯敏斯特和利德街的人把目光转向了北方苏格兰。它的银行实行“合股”制,贷方可以无限人数合伙来确保新入伙的公平。苏格兰银行在这次危机中处理得相当不错。1826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新的银行法重整银行业。那时英格兰已是世界的债券中心。随着银行合伙人数限制的解除,各郡的银行都并如苏格兰皇家银行,竞争对手被逐渐蚕食,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现在。


合股银行的转变是英国金融史上苦涩的甜蜜时刻。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现代超级银行的祖先已经降生,不列颠在领导世界债券的同时也开始领导世界的银行。慢慢的合并长路也说明了为什么RBS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同时在2009年成为最大的倒闭行。如今英国的四大银行持有将近国民75%的储蓄,而其中任何一家的倒闭威胁会给经济带来系统崩溃性的危险。


  1857:第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到了19世纪的中期,世界人民已经习惯了金融危机。不列颠看上去在依循着“十年垮一次”的惯例:1825-26年之后迎来1837年和1847年恐慌。依照模式,1857年的崩溃没有任何新意。但是这次却有所不同。一场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冲击横跨了美洲大陆,从纽约一跃至利物浦,格拉斯哥,然后是伦敦。接下来是巴黎、汉堡、哥本哈根和维也纳的崩溃。金融崩溃不再仅仅是周期性--它们还是全球性的了。


从表面上来看,英国在19世纪中期干得相当不坏。大量货物出口至世界各地,随着澳洲金矿的发掘原料也持续增长。但是进一步观察,两个大变化正在发生着。两者一起将创造出--本家杂志在1857年所描述的--“一场更严重更广泛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第一个变化就是世界性的经济网络已经形成。在一方面,它方便了贸易。1857年美国在和英国和本身的殖民地贸易中持有2500万美元的赤字。美国人买入多而卖出少,而英国买入美国资产提供现金,就是今天中国做的事。在19世纪50年代的中期,英国买入了价值有8000万美元的美国股票和债券。


铁路公司是当时火热的投资方向。比如Illinois Central、the Philadelphia和Reading等美国铁路公司的大部分股票都为英国投资者所有,进而掌握了决策权。这使得英国人对于收益之外的任何行业前途漠不关心:全押在铁路未来定能增长。


第二个变化就是金融业上的大量创新。当不列颠侵略性十足的联合银行吞并了大量竞争对手,1847年至1857年的储蓄增长量达到了400%。一类新贷款方--折扣中介--雨后春笋般在伦敦冒出来。这类新机构发轫于投资者与缺钱公司的中间商撮合。当时金融繁盛,折扣中介也应运而生,中间商在信服投资人能任意撤资后,带着他们的钱去猎寻需要资金的公司。简而言之,他们是没挂名的银行。


竞争何其惨烈。因为联合银行付给储户的利率比英国银行少一个百分比,因此折扣中介的利率必须要比它高来吸引资金。但是中央银行也进行着折扣业务,拿走了最好的账单,加给折扣中介的借款人一个利率帽。那么只能在一个百分点的范围里发挥,折扣中介必须轻装上阵。因为持有现金不会有任何收益,他们把储蓄金削减到了极尽,因为总能从中央银行借出款项,所以无所忌惮。在长期面对频繁借贷,伦敦的新任金融家整顿了资金储备金规定。


与此同时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ohio life”的经理爱德华勒德洛在铁路热中被套住了。新的铁路线建造出来以连接东部城市与偏远地区。人们都在大量投资,但勒德洛全押了进去。用“ohio life”公司48万美金中的3万美金赌在铁路公司上。在克利夫兰和匹兹堡路线的单笔投资就耗费了整个保险公司四分之一的资金。


1857年的春天,铁路股票开始下跌。通过杠杆作用过度暴露的“ohio life”的股票急剧下跌,8月24日宣布破产。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查理凯罗米里斯和丹顿市大学的拉里施韦卡特的调查研究显示,灾难向东部蔓延,摧毁了投资铁路的股票经纪人。当银行抛售这些股票,价格更是一落千丈,损失巨大。10月13日,华尔街的储户们要求收回现金。银行拒绝了实现兑现。美国金融系统瘫痪。


格拉格斯和利物浦。和美国公司进行交易的商人在1月开始受伤。但也存在着直接的金融联系,一家美国银行“dennistoun,cross and co.,”在利物浦、格拉斯哥、纽约和新奥尔良都有分支,在11月7日拉同苏格兰的西部银行一起倒闭。这造成了英国方面的系统性危机:那家银行有98个分支掌握着国民500万英镑的存款。这时急需让惊慌失措的民众冷静下来。


而折扣中介放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是公司资金的灵活的重要来源。但是投资人们对他们的收支平衡表很不放心。也该不放心:一家拥有10000英镑的公司能撬动90000英镑的充满风险的贷款,这夸张地杠杆率甚至超过了现代的水平。当折扣中介崩溃时,普通小公司也接踵而至。在1857年最后的三个月里有135家倒闭事件,这一切抹去了投资人4200万英镑的资金。而英国的深入欧洲的经济金融将恐慌带入了欧洲。


作为一次全球性的危机,1857年的崩溃开创了另一个第一次:人们认识到金融安全措施可能造成极度具有风险。折扣中介本身就是在冒着大风险,手中仅握着极少的流动资金和少量的资产准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总能从英国中央银行中贷款出来。对此很不开心的银行在1858年改变了政策。折扣中介从此不能胡乱贷款。他们必须持有储备金来保证自身,不再能要依靠中央银行。这一步使得1857年的危机成为一次少见的政府撤回财政援助的例子。这也显示了撤销补助金是多么痛苦不愉快。


英国中央银行看上去被折扣中介无原则的依赖“伤心透了”,然后改革到了极端的另一面。经济学人杂志社认为它过分严厉的贷款政策显得毫无原则:我们争论道觉得是否贷款该根据每个案子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而不是一概的否定。另外一些认为中央银行不可信任,它从不会让一家大折扣中介倒闭。但是他们错了。1866年当“overend&gurney”需要大量现金兑现给大客户时。英国中央银行拒绝营救它,进而抹平了所有的股东。英国从而享受了50年的金融安宁,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该归功于银行自身安全防卫的慎重考虑而摆脱了道德上的陷阱。


  1907:紧急救济款


在20世纪即将来临时,美国和英国实行着完全不同的银行体系。英国的国家银行几乎无所不能,一个有着银行界工头的体系已经建立完工。美国却于此截然相反。汉密尔顿建立的BUS早在1811年就已歇业,而它的继任者仅仅龟缩在费城一角,也于1836年关闭。一种各自分散的系统发展了起来。美国人认为银行能自个照料好自己--直到1907年的危机。


银行业终极老大的缺席当然不会阻止该行业的迅猛发展。内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银行数量开始井喷。到1907年美国已经有了22000家银行--平均下来每4000人就有一家银行。在绝大多数的市镇,人们可以选择去到州立银行或是本土银行存钱。


然而不管这些选择,机智的老百姓们意愿把钱投资到另外个地方--信托公司。这种形式的机构来自早些19世纪90年代的“保管员”,将顾客的钱以债券或股票的形式保管者。在1907年与安全房贷一齐进行高风险的活动:担保和分配股票与所有物,管理财产与铁路。他们仍旧保持存款业务。这类信托公司实际上正是银行。


此外,他们还迅猛发展着,跟普通的银行相比,他们会投资高风险的资产而约束稀少。相比必须持有25%储备金(以防突发的集体兑现)的银行,信托公司仅需要5%的最低限度储备金。由于能够支付较高的利率,信托公司成为了大笔资金的聚集地。到了1907年,他们的规模几乎跟银行一般大小,在十多年里增长了将近250%。


美国也在狂飙突进。1896年到1906年之间,它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这是非常不同寻常的,特别是在经过1904年巴尔的摩大火灾和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这类各自抹去将近2%的GDP的大灾难之后。所有的美国人,你会觉得,一切保持在原有的水准便谢天谢地了。


但是根据1990年联邦贮备的经济学家ellis tallman和jon moen披露的文档显示,两大贪得无厌的骗子augustus heinze和charles morse 想要更多。这俩银行家(渣)借贷和挪用了大量的资金试图美国市场上的铜。但是在1907年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原料的价格当然包括金属有所下降。美国铜股随之下跌,heinze和morse因大量的囤积而损失惨重。为挽回败局,他们开始动用经营下的银行的资金。这样一来就危及到了小额贷款方点燃了最终将knickerbocker信托公司拖下水的导火索。


曼哈顿最昂贵的街道当属第34道大街和第5道大街,这儿的储蓄从1897年的1000万美金飙升到1907年的6000美金,使之成为美国第三大的信托集聚地。柯林斯式的圆柱甚至一直排列到它的邻居waldorf astoria旁。内部的大理石来自佛蒙特;而外部则来自挪威。一副富裕加坚挺的样子。


在10月22日的清晨,knickerbocker看起来还那么稳当。当消息披露出它在heinze-morse的金融失败有所参与时,储户排起了兑现的长龙。仅在一天内knickerbocker就兑现出了800万美元,但是它拒绝了一些承兑,把球踢给了其他的信托公司。美国信托也遭遇兑现狂潮,紧随着的是林肯信托。纽约人先是摆动不定地将钱从一家信托移到另一家。当金融系统变得明显的不安全时,大家伙都把钱藏到家里了。


有一阵子看起来这场危机可以将它扼杀摇篮里。毕竟,经济降速微小,1907年的GDP仍有1.9%的增长。尽管有一些不诚实的像heinze和morse的人制造着麻烦,但如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巨头仍坐镇另一边。当恐慌蔓延利率达到125%时,摩根出手了,集聚现金池帮助缓解局势。就这样,他将整个纽约银行收入麾下直到2500万美金的财政援助的介入。


但是仍旧不够,全国的储户都在搬钱回家。崩溃似乎随时来临,国家宣布了紧急假期法。坚持开业的银行也限制了提款。尽管经济强劲,纽约市的崩溃引发了全国性的钱荒。这使得生产业务大受打击,1907年至1908年全国的生产输出下降了11%。


当法定货币如此紧缺时,普罗大众立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美国大半部分的大都市里,现金的替代品开始流动。其中有支票、小面额的银行借条。这些所有的私人制造的紧急现款--全都非法--50000万美金之多,远超摩根的援助。它确实奏效了,到1909年美国经济重回正轨。


最初的重建计划自然要针对货币短缺。一个50000万美元的官方紧急救助款很快出来了。但是这笔援助将会有很长的影响。新的通货法规包括建立一个委员会--国家货币委员会--来探讨美国货币该如何运作。国家货币委员会历经四年,收集了全世界大量数据来观测该如何重建体统。最终得了中央银行是不可或缺的结论。结果就是在1913年的11月美国第三个中央银行联邦储备设立了。最终还是依照了汉密尔顿的计划。


  1929:最大的那个


在1929年衰退前夕--美国人所见到的最坏的一次--一切都很美好。在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一片兴旺,工业带来的稳定就业率同时提高了工资和消费。福特能在一天内生产出9000辆现代T型汽车,而在1925年投入了50亿美元在新建居民房上。虽却有波动(1923年至1926年有下降),但是动力依旧强劲。


银行看起来也状况良好。在1929年美国25000家银行收支平衡结合起来有600亿美元。他们所掌握的资产似乎很小心谨慎:60%是贷款,15%是现金。甚至投资证券所占的20%也相当明智:持有的lion's share 是债券,其中完全无风险的政府债券超过半数。因为持有如此高质量的资产,银行准许资本buffer来减少衰减的损失。


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联邦储备遇到了一件怪事:股票价格和实物价格开始了截然相反的走向。随着上市公司开拓的受人欢迎的新兴科技--无线电,铝制品还有飞机,股市大涨。但是这些的新兴物很少有股利支付的记录,投资者们大量买入期待着它们的价格一涨再涨。然而同时,随着消费减少现实中的贸易变得衰微。有好一阵子联邦储备处在是该提高利率降温市场,还是降低利率促温经济的左右纠结中。最终还是市场观望的人赢了,中央银行在1928年提高了利率。


一个灾难性的错误。从3.5%到5%的加利根本阻止不了股民的锋芒:股票一直飙升直到1929年的9月,道琼指数攀到了381点。但这严重挫伤了美国的基础工业,使之年生产率下降了45%。国内外的悲剧交加。在九月金融骗子clarence hatry的逮捕引发了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崩溃。抛售狂潮悄然而至。让人悚然的是:就两天内,10月的28日和29日,道琼指数下降了近有25%。在11月的13日,已经下降到了198,两月之内没了45%。


更糟糕的来了。银行倒闭潮一波接一波。1930年,首先是像堪萨斯城州、伊利诺州和密苏里州的农业银行的倒闭。那年里共有1350家银行消失无踪。1931年4月第二波冲击到了芝加哥、克利夫兰和费城。来自国外的压力加剧了国内焦急。不列颠放弃金本位制后其汇率大跌,巨大压力降临到美国出口商上。在澳大利亚和德国也都出现了银行恐慌。当公众自信丧失,大伙又开始了囤积通货。一场联邦储备发动的债券买入战役只带来喘口气的效果,因为存活银行们的情况扭曲。


在1933年2月一切都明朗了。终极恐慌,全国范围这次,随着内华达、lowa、路易斯安那和密歇根的首批银行的歇业,不得不开启更多的紧急银行假期法。内陆银行宣称纽约银行对他们的银行间贷款在1933年2月间夺去了他们的76000百万美元。自然地各地银行都来寻求联邦储备的救助。但是从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在3月4日联邦储备做了完全违背自身宗旨的事情,它拒绝了任何救助。联邦储备有失于作为所有基金紧急援助的使命。一个长达一星期的银行关门歇业开启了。


这是美国金融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周。政府人员细查了银行的账簿,超过有2000家银行就这次关门后从未开张。在事情缓慢转好前,从1929年至1933年几乎有11000家银行倒闭了,通货供应下降了30%。仅有3.2%的事业率在危机中上升到了25%;直到1940年前也没恢复。而道琼指数也是花了25年才重回1929年的巅峰。


改革刻不容缓。首先是回复系统,通过在短期内大量注射公众资金得以完成。总共10亿美元的支援--相当于整个银行系统所有的三分之一--注入存留下14000家银行中的6000家。通过立法使得未来的风险能被均衡分担,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使得股票运营从普通借贷中分离出来,给予联邦更大的权利来约束银行贷款给那些用来投资的人。


一个新的政府机构建立起来管理银行业的运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在1934年1月成立。通过保护储蓄值达到每位2500美元的顾客来减少银行倒闭带来的损失。限制储户的损失有利于收益,货币供给量和购买力。因为储户可以信任FDIC,他们不会因为金融上稍微的风吹草动而去挤兑银行。


在一方面,它出奇地奏效。银行们迅速宣告自己有FDIC担保,可以确保顾客储蓄的零风险。70年来的银行自主运营的历史过去了。现在银行能够减少每年递减的高成本的现金流和储备资金。一个低效自我保障的制度终结了,由一个低成本,风险共享,有着中央银行和储蓄保险作为后援的系统取代。


然而这不是汉密尔顿所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由金融系统支撑国家社稷,用银行和股市来支撑国债,使得社会与军队能在一个低成本的情况下运作。但在1934年完全相反的系统建立起来:现在是由国家支持金融的稳定,而不是相反。通过将风险转嫁给纳税人,这次金融业的进化在资本主义的中心创造了一次歪曲的补助。


近年来的英美两国大银行的命运显示出了这种补助的真正成本。在2008年结合起来有着6兆美元资产的花旗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大物庞然。然而资本本金却少得可怜。当他们耗尽资本,援助的资金达到1000亿美元。对于银行业危机的保护的其他成本更是巨大--经济增长减缓,高额的债务,还有几个国家内几十年内的令人心酸的就业率预期。


但是财政援助是势在必行的:听任那种规模的银行倒闭更不合算。问题不在于国家的援助,而是必须要这么做。明白政府必得财政援助银行,意味着金融的部分人常孤注一掷。银行的债款就是第一个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判断世界最大的几个银行在2011-12年间从政府的隐形补助中收益有6300亿美金。这使得能便宜贷款,加重了杠杆效应。然而在美国,有建议政府出手财政支援抵押市场,来挽回90%的危机带来的损失。又一次,公众再次承贷了风险。还是老花样。


解决此类问题意味着要将风险转回私营组织。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进行选择。撤回银行享有的补助会使债务变得昂贵,意味着股份持有者将损失了红利,信用成本也将抬升。削掉过度的储蓄保险意味着把钱扔给狡猾银行的傻傻的投资人们遭受巨大损失。


为最近一次危机所惊醒,规划者们正在进行制度的改革。他们有一次来改变作为金融保护伞这一身份转变的机会。但是对企业的完全断乳是不容易的。就如这些危机故事所揭示,几百年的金融历史将不知被推向何方。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宿州市:支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加快现代物流发展

2023-10-30 11:54
145326

中国银行业协会邢炜:以数字化金融服务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22-12-17 15:35
41742

韩国专家称一年内韩国有较高可能遭遇金融危机

2022-12-03 22:06
17812

供应链金融科技重大参考!《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全文)

2022-01-24 17:54
5125

当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简析

2020-07-03 17:25
69399

汽车企业从2008年金融危机里get了哪些生存技能?

2020-04-10 13:36
10809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