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的发展
有了大数据、云协作等技术作支撑,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就能创造新的风险控制手段,使供应链金融能够紧跟资金流向、紧随整个生产过程和业务走向。
有了大数据、云协作等技术作支撑,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就能创造新的风险控制手段,使供应链金融能够紧跟资金流向、紧随整个生产过程和业务走向。
盛松成,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最近,供应链金融引起了市场比较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从供应链金融本身的特点,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我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通俗地讲,供应链金融是借助产业链中的信用、为企业提供融资的一种手段,而传统金融则主要依赖主体信用,依靠抵押、担保等方式,因此两者是很不相同的。供应链金融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能做到紧随资金流向,紧跟项目走向。目前,我国不少企业集团都在探索、实践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供应链金融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世纪末的美国,供应链金融就已经诞生,当时正值美国工业全面超越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供应链金融在美国兴起,首先是从银行向传统产业渗透开始的。但由于商业银行并没能真正把控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并不完全,直至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成为主导性力量,才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当然,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仅仅在于为核心企业的主业服务,因此没有更多的进展,甚至出现负增长。
但是,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会很不相同。
首先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技术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它却兴起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在中国,互联网对经济的塑造力、渗透力非常大,甚至超过全球互联网的先导者美国。有了大数据、云协作等技术作支撑,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就能创造新的风险控制手段,使供应链金融能够紧跟资金流向、紧随整个生产过程和业务走向。并且,我国供应链金融一开始就是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这与当年美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不同。
同时,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金融环境也与美国不同。金融抑制在我国长期存在,银行占据着垄断地位,资本市场发展依然缓慢,企业融资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天然偏好大型企业和政府隐性担保的部门,使得金融资源过多投向预算软约束部门,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表明,软约束部门的持续扩张甚至推高了市场利率。
从上述两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远远突破现有的国际经验,它的业务定位和业务范围将得到广泛拓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第一,有助于解决金融风险控制的难题,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传统信贷模式下,管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成本很高,这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风险管理是基于核心企业对产业链较强的控制力,以及大数据支持下的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与融资方在业务上一般都有长期的往来、紧密的联系和深入的了解,也能建立更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因而预防违约以及追偿债务的能力都较强。同时,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资金运用端的数据。融资方可以凭借采购、销售等数据快速获得融资,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并且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第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倒逼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就像早期P2P 网贷大部分从民间借贷演化而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也是市场自发的创新,使商业信用向市场信用转化,极大地展示了金融脱媒的魅力。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每一笔资金都有真实的业务为背景,能够顺利实现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的渗透。我国已经并将继续形成大量民营龙头企业和控股集团,供应链金融工具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广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金融提出挑战。
第三,供应链金融将促进产业与融资的深度结合。在我国,由于监管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产业投资还存在不少障碍。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大多采取“由产而融”的形式,即在集团内部设立财务公司,或参股、控股金融机构,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供应链金融拓展了“由产而融”的途径,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供应链金融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形成了一种网络化的产融结合形式,甚至有可能是基于流程和数据的产融结合机制。供应链金融将开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新的模式,也将通过金融手段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第四,供应链金融也将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可以为网贷平台提供风险可控的优质资产,另一方面,数据积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延伸性。例如,传统的保理业务只有在形成应收账款后才能给企业做融资,而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融资可以被提到更前端的环节,由此拓展了融资的空间。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供应链金融完全有可能从单一产业链扩展到整个产业生态圈。
当然,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部分大企业集团的产业链中,还有待于向更多的企业集团、以及集团与集团之间扩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目前的供应链金融还只存在于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向消费领域扩展。如果进一步向消费过程扩展,把消费者的资金运用及其理财行为都纳入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那前景将更为广阔。总之,供应链金融将可能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深刻影响。
来源:央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