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遥遥无期 但做储备货币可以期待
人民币自由兑换遥遥无期,但做储备货币可以期待。
最近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北京何时才能迈出关键的一步,让人民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香港特首曾荫权最近被问到港币是否会和美元脱钩,和人民币挂钩的问题的时候说,等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时候可以考虑,但这会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与其试图揣摩曾特首这四个"很多"究竟意味着多少年,不如从中国领导人那里寻找答案.年初中国宣布,要在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那 可能意味着中国官方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人民币做成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因为毕竟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一个不自由兑换的货币基础上建 立国际金融中心.
10年并不短,但10年建设金融中心,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其实还是一个相当进取的目标.很多人有一个错觉,就是北京如果想要放 开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随时就可以做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一个过程.不知不觉中,中国已在这条路上走了好几年,但隧道 尽头似乎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开放太快而非太慢**
舆论一般认为,中国在汇率改革的方面进程太慢,但渣打银行的亚太经济学家关家明指出,中国不是走得太慢,而是走得太快了,因为中国尚无足够的工具来 管理资金的流动和对冲汇率变动的风险,开放太快会有危险.人民币要成为一个国际货币有很多先决条件.中国要建立一个规模大,流动性强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 场,以吸纳流入的国际资本;成熟的人民币清算和结算系统来帮助管理资金的流动;和有相当流动性的人民币远期市场来帮助对冲汇率风险.
凭借中国经济的庞大规模,做到第一点应该并不难,但中国在资金流入和流出方面还有很多限制,另外银行存款和贷款利率由国家而非市场决定,而政府习惯 于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来指导银行信贷.这都意味着资金没有办法自由流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但如果要把这些都改了,那麽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就要做 出改动,是否值得?现在看来,危机中美国的银行惜贷,但中国则因为制度的特色而资金相当充裕,这有利于经济较快地恢复.从长远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 家,资金的大进大出和带来的汇率的大幅波动增加了经济的风险,提高了成本.
渐进式转轨理论的领军人物--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认为,就算人民币符合了各种传统意义上的条件,也未必就能够成为国际化的货币.以日元为例,日本 有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债券市场,没有资本流动管制,但日本学者呼吁了近20年的日元国际化缺乏善可陈.现在日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只有2%左右.日 本曾经通过对周边地区的日元贷款来推动日元国际化,但亚洲金融危机後日本金融机构从东南亚大撤退,推动日元贷款的努力也不了了之.
日本是个贸易大国,日元也已经是国际货币.但让人吃惊的是日本在和其他国家贸易中都很少以日元作为结算货币,亚洲其它国家贸易就更不用日元了.追究各种原因,可能是因为日本和中国基本上都是贸易顺差国.现在全球都是买方市场,作为卖家,要求别人用你的货币结算,难!
**择设功能大过实用**
现在市场上议论很多的是香港作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但不必报以过高期望.香港商人对大陆的任何一项有关香港的改革都深有兴趣,但就连他们也看不出 用人民币付款对他们有什麽好处.香港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从大陆进口占中港贸易的九成以上.由于港币和美元挂钩,因此用美元支付对香港买家来说汇率风险 更小.如果人民币会成为国际货币,那麽它的价值只会上升,为什麽要找这个麻烦,用一种强势货币来付款增加自己的成本?
再次,香港是个开放的市场,可以接受和汇出各种货币,但香港个人可以把人民币汇到大陆,但企业还不行.还有,香港市场里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民币供买方 使用.去年香港银行系统的人民币存款只相当于双边贸易规模的2%.中国和香港2,000万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对提高香港人民币流动性有好处,但这点资金只 是杯水车薪,因为只相当于它们两个月的贸易金额.
现在市场还很关注中国和六个国家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但它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还不如香港作为人民币结算中心的试点.结算是平常都可以使用的,而 这些货币互换只会在紧急的时候,即别人贸易融资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用.正常情况下,用美元或者欧元要方便容易得多.就算贸易融资出了问题,与其经过两国央 行来协调,不如直接找中国进出口银行得了.为了支持中国出口商,现在它还为外国买家提供美元小型贷款,何必通过两国央行协调?
但外国对这些货币互换协议的强烈兴趣体现了人民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的价值.蒙代尔说,尤其是在危机中,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优点,甚至超过了它不可以自 由兑换的缺点,因为吸引其它国家把它作为一种储备.与其揣摩人民币何时可以自由兑换,还不如着重预测人民币何时可以作为储备,因为後者虽然受制于人,但反 而更有可能实现.因为如果是强势货币,就算自己不想成为储备货币,也会被推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