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滞后了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对下一步转型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企“走出去”前要做好功课,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税收的架构,注意和重视商业咨询等服务,利用相关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对下一步转型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企“走出去”前要做好功课,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税收的架构,注意和重视商业咨询等服务,利用相关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文/王晓 来源/商务知讯
近日公布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势头更加迅猛,1——7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60%以上,达到1028亿美元,已经接近2015年全年的水平。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
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是否是一件好事?如何看待外媒关于中国正在买断全球的说法?对于一些海外项目收益率低甚至为负的情况如何看待?就上述问题,国际商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带动国内的转型升级。而看待投资收益率要用动态长远的目光,并且应该由企业自己做出判断。
对外投资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已远远超过吸引外资的增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但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好事,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利。专家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利的说法是在用封闭的眼光看问题,当前中国对外投资高速增长主要还是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所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外各种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中国加快对外投资。国际市场经济复苏缓慢,国外企业希望中国资金介入,而国内企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需要通过兼并收购来获取国外一些技术、管理经验等以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是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捷径。”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在第十九届投洽会举行期间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张建平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滞后了。”他指出,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走出去”的速度跟一个国家的GDP水平尤其是人均GDP水平是关联在一起的。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早就已经到了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阶段。这符合对外投资及对外投资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
张建平强调,对外投资可以帮助国内市场寻求中国需要的技术、产品、资源及能源,满足国内需求。国内企业缺乏技术和品牌、管理模式,通过兼并国外企业来寻求转型升级。可以说“走出去”承担着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重任,同时还有利于规避贸易摩擦。
看待投资收益率要用发展眼光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频频抄底资产,但最终收益率却并不尽如人意。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收益率在3%——4%的低水平,明显低于对外负债5.5%——8%的成本,因此也曾被外界质疑为“人傻钱多”。
对此,霍建国表示,投资回报周期长短及收益率高低取决于行业,比如说矿产和一些制造业回报周期长,而类似于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类的服务业项目则盈利很快。要客观看待一些项目失败或者短期内没有盈利的现象,不要因噎废食。
张建平也表示,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对外投资涉及行业非常多,不同行业项目投资回报周期不一样,收益率计算方式非常复杂。不能因为一个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短期内没有盈利,就判断这是失败的案例。“这种判断要由企业自己来做,我们不要给企业扣这个帽子。”张建平说。
就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霍建国建议,政府应大力发展与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各种融资手段,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他同时提醒,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产业增长非常快,但是这些行业很脆弱,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冲击,需要注意规避风险。
张建平建议,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对下一步转型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企“走出去”前要做好功课,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税收的架构,注意和重视商业咨询等服务,利用相关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