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忽然有了节操的央行们
最近好像几大央行的口风都在变。年初时候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号称QE无极限,但是他在最近的例会上却称对货币政策产生效应需要有耐心,既没有增大QE规模,也没有延长买债时限。
本文作者为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陶冬
来源:席经济学家论坛
最近好像几大央行的口风都在变。年初时候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号称QE无极限,但是他在最近的例会上却称对货币政策产生效应需要有耐心,既没有增大QE规模,也没有延长买债时限。美国联储核心高官先后指出近期重回渐进式加息是合适的,连最鸽派的地方联储官员也认为加息宜早不宜迟。被视为中国人民银行喉舌的研究局首席经济师马骏,认为需要抑制房地产泡沫过度加大,抑制过度的金融资源流入房地产行业,记忆中这是第一次央行高官公开称房市为“泡沫”。日本银行总裁黑田则准备对当前的货币政策作出中期可持续性的评估。从大西洋两岸到太平洋制造大国,一时间央行们好像忽然找回了节操,纷纷叫停进一步QE。
节操这东西,丢掉了第一次,以后多数很难坚持。QE本是应付雷曼事件后金融海啸的救急之策,但是慢慢地变成了主流货币政策,几乎成为目前环境下的唯一政策选项。当下全球增长动力不足,不过暂时也看不到大的衰退甚至危机,央行有停顿一下的空间,何况QE政策在刺激实体经济上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一旦经济形势逆转,除了QE,笔者看不到货币政策有其它选择。央行理论上应该独立于政府,不过危机后各国央行基本上附属于行政当局,保增长是所有政客的需要,也成了央行义不容辞的职责。另外,这些年央行政策越来越受到市场波动的牵制,资产市场一有风吹草动,货币政策马上扑上救火。在一个实体经济乏善可成、金融资产估值飙升的时代,发生黑天鹅事件式的市场动荡越来越频繁,央行为了防范再出雷曼事件,往往第一时间灌水救火。这种央妈心态下,很难想象政策节操可以真的坚持下去。
坚持政策节操,不仅需要决心、意志,更需要一个支持的环境。如果经济真的出现起色,无需人为刺激亦可持续增长,则货币政策有机会走向正常化。但是唯有改革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增长,改革势必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势必激起选民风暴。笔者暂时见不到各国如何打破改革困局,改革裹足不前,则只能依靠货币政策“吊盐水”。
在笔者看来,目前既没有见到央行重守节操的政治意愿,也没有出现守住节操的客观环境,央行们目前所为,不过是短期、技术性的调整,QE常态化依然是大趋势。
G20峰会上各国领袖明确表示,除了货币政策,需要推进改革政策和财政政策,这对于已经筋疲力竭的央行不啻是一个好消息。QE政策在部分国家已接近弹尽粮绝,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很不理想。此时此刻停顿一下,给行政当局施加压力,不失为聪明之举,不过策略性地表示“我要节操”,与年复一年地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根本是两回事情。回顾近年的央行在货币环境正常化上的言行,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甚至说的和做的相反,这段时间还多出乱讲话的毛病,非但无助于经济,更混淆市场的视听,制造无谓的动荡。
央行们忽然拾起政策节操,不妨为他们喝一声彩,以示鼓励。至于立牌坊,需要多观察几年。
(陶冬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