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奇:中国高铁“走出去”应提质增效

陈建奇 | 2016-09-13 18:40 690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如何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虽然我们尚难以推测未来哪些领域将体现中国创新元素,但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如何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虽然我们尚难以推测未来哪些领域将体现中国创新元素,但当前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创造的重要名片,高铁走出去成为中国创造在全球布局的重要尝试。然而,今年6月9日,美国私营铁路公司西部快线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2015年9月签订的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合作修建连接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高速铁路的合同,此事引发社会对中国高铁“走出去”前景的热议。

作者:陈建奇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


中美高铁搁浅并非质量问题


这一项目最大的阻碍来自于美国联邦政府规定高速列车必须在美国制造。联邦政府的这一不灵活的要求,是阻碍美国高铁发展的基本原因。


中美高铁项目搁浅引发外界诸多猜测,有些人担忧是否高铁质量等问题引发争议。虽然中国高铁运行也出现过问题,但近年来的发展已经逐步培育了高铁的竞争优势。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铁路网已经达到了1.9万公里,占据世界总里程60%左右,高铁建设与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均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特别是高铁建设成本仅有竞争对手的2/3左右,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中国铁路建设速度堪称全球第一,工期最短,这些都显示中国高铁具有较强竞争力。


美国西部快线中止合作的声明也体现了中美高铁项目终止并非质量问题,他们在声明中表示,“这一项目最大的阻碍来自于美国联邦政府规定高速列车必须在美国制造。联邦政府的这一不灵活的要求,是阻碍美国高铁发展的基本原因”。表明中美高铁项目搁浅是美国西部快线以国内准入要求作为理由单方面终止,而并非质量原因。


西部快线虽然为他们的行为寻求了重要的托词,但这种理由并非可靠。在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项目中,高铁列车不仅可以本地化生产,而且中方还向印尼转移部分高铁技术。即使是在美国,中国高铁也有可能通过中车在美国设厂或者收购美国企业等方式实现本地化生产。由此表明,中美高铁项目的终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国内要求即行终止的做法客观上与美国近年来对华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是一致的,由此表明中美高铁的搁浅难以回避美国出于贸易保护的内在原因。


此外,高铁项目是系统性工程,除了技术、经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谈判之外,项目融资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有评论认为,美国是一个长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地广人稀,人口不稠密,建高铁不见得划算,高铁项目预期回报可能难以覆盖项目成本。在此情况下,美国西部快线公司迫于资金压力,可能希望通过当前对高铁项目的合同变更以获得中国在项目融资方式、贷款利率及期限等方面的更多优惠。


“走出去”有利环境未变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为未来高铁的合作积累了经验,而且当前世界各国对高铁的需求不断加大。


中美高铁项目的搁浅并非中国高铁质量问题,这体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为未来高铁的合作积累了经验,而且当前世界各国对高铁的需求不断加大,高铁“走出去”所面临的有利环境没有变。


从政策环境看,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视推动高铁“走出去”,多次在重要的场合为高铁宣传,这客观上预示了高铁“走出去”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促使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整合资源,为高铁“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国家支持高铁“走出去”的政策不断优化,客观上增强了高铁的竞争力,为高铁“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全球减速分化的问题未见改观,全球经济仍然面临不断减速的问题,稳增长仍然是世界主要国家的政策重点。虽然各国认识到结构改革的重要性,但稳增长仍然是当前极为迫切的问题,而发展高铁等基础设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世界各国亟待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尽管英国脱欧可能引发全球对经济一体化的反思,但开放合作所滋生的全球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分工细化、拓展国际市场等判断依然成立,跨国跨境的合作仍将不断深化,未来跨国跨境的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望不断增大,这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铁“走出去”都具有较好的全球环境。


虽然能够承接高铁建设的国家并不局限在中国,但高铁的建设需要人才、资金等综合配套,当前债务高位运行是世界主要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融资成本成为除了技术之外高铁竞争的重要内容。中国当前拥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首位,并且中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客观上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创造了较为有利的资金环境。而且,伴随着亚投行的成立,未来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一带一路”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也为中国高铁的全球布局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走出去”应注重提质增效



未来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切实保障中国高铁海外项目的落地。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有利环境没有变,但其面临的挑战却难以回避。在近年来中国高铁的海外项目中,除了中美高铁出现意外终止外,中墨高铁项目、中泰高铁项目、中国与委内瑞拉高铁项目等合作都出现了波动,虽然上述项目的问题各有其内在的原因,但也暴露了中国高铁海外项目量多但质不高的问题,未来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切实保障中国高铁海外项目的落地。


首先,中国高铁海外项目合作应注重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层面的综合评估,创造稳定的合作环境。高铁项目投资大、回报时期长,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各层面的波动都可能构成意外冲击,有些国家的大选或者宏观政策大幅调整都可能构成较大的影响,因而,必须进行深入的项目合作评估,不应片面追求合同的签约数量,而且注重在各方面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法律等手段达成保障项目合同落地的契约,提升高铁海外项目合作的成功率。


其次,注重创新提升,切实提高中国高铁的全球竞争力。中国高铁技术是引进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的结果,虽然某些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前沿,但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正加快推动高铁技术的创新研究,未来高铁在速度、性能等方面都有可能继续取得突破。这个现实倒逼中国高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创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推动中铁、中车等集团合作创新,推动高铁技术的持续进步,由此保障中国高铁在全球的高质量水平。


最后,继续加大国家对高铁的政策支持,将高铁纳入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外交等方面推动高铁“走出去”,切实提升高铁的品牌影响力。欧美大国往往将波音、空客等飞机的出口作为深化同中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既扩大了波音及空客飞机的市场份额,又大幅提升了他们的品牌效应。未来中国应更加重视从政策层面支持高铁的海外项目,尤其是打造高铁的品牌效应,确立高铁在全球竞争力的有利地位。


0
标签: 中国 高铁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