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银行委外最大金主?

叶麦穗/杨晓宴 | 2016-09-10 22:41 732

银行中报已陆续披露完毕,在经济L型的大环境下,银行如何寻找营收路径,压力明显。而银行通过委托外部机构投资,成了一个普遍性的冲动,集聚的资金额度在明显叠加。大量的银行委外流向如何,会不会成为下一波泡沫舞者?

作者:叶麦穗/杨晓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万亿银行委外冲动透析


银行中报已陆续披露完毕,在经济L型的大环境下,银行如何寻找营收路径,压力明显。而银行通过委托外部机构投资,成了一个普遍性的冲动,集聚的资金额度在明显叠加。大量的银行委外流向如何,会不会成为下一波泡沫舞者?

委外业务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式增长?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主要是上游“水满”惹的祸。

银行理财和自营业务的规模非常庞大,资产配置压力不小。数十万亿的资产配置需求派生出的委外需求远超目前的市场容量。银行的承接能力有限,因此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产品形式进行合作。

委外资金暴增

所谓委外业务,也称为委托投资业务,指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人,由外部机构管理人按照约定的范围进行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模式。委托人按照协议约定获得投资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费率加超额业绩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费。目前,委外业务资金提供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理财及自营资金。

银行委外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据申万宏源债券研究部资深高级分析师孟祥娟估算,综合银行角度和资管产品的角度,按照2015年末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共计23.5万亿元的标准来测算,截至2015年底,银行全口径委外资金(投向包括通道类的非标业务和主动管理类)的规模约为20万亿元。

其中理财资金的委外规模为5.17万亿元,国有五大行的表内理财规模2万亿。

一家中型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部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起步较晚,不过到现在也有近500亿的规模。

“去年我们行的委外规模相比2014年翻了一倍,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相应的委外规模也会继续增长。银行现在也比较忌讳谈委外,具体的规模确实不好估算。但是根据基金公司和券商承接的情况来看,保守估计至少有10万亿以上。”

而据招商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委外资产高达2312.3亿元,相比年初增加了24.43%。

城商行最大委外规模的形成

围绕银行委外的暴增趋势,博时基金副总经理邵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规模暴增。2014年末银行理财的规模在15万亿、2015年末接近25万亿,而最新的规模预计已经接近30万亿。最新可是半年30亿,超过了去年全面总量,可见增长非常快。

邵凯表示,虽然说这样的高增速后面会慢下来,但是绝对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除了上述原因外,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还补充了一个重要原因:免税。即通过基金理财产品的形式,委外本身可节约大概31%的税费。

从委外资金的来源来看,委外资金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占据了绝大多数。

根据普益标准的研究员林富美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银行理财产品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理财委外投资规模明显增加,合计占比高达75%以上。其中,城商行的理财产品选择投资委外的数量居首,占近50%。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银行在数量上占比仅14.63%。在平均收益率方面,目前城商行居首可达4.55%,股份制银行达到4.36%,农村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较为逊色。

延伸阅读:银行委外私募场形态:“债券+打新”多策略成势 从投资标的来看,股和债呈现冰火两重天

银行委外投资,阶段性成果已显。

据了解,某大行委外机构综合评估前二十名的机构中,券商资管占得8席,公募基金5席,保险(含资管)4席,私募基金3席。

从投资标的来看,股和债呈现冰火两重天。

以公募基金表现为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亏损1101亿元和1872亿元,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利润分别为589亿元和72亿元,总计亏损2322亿元。

私募基金最为神秘,很难有公开数据可以统计他们的表现。很大程度上,银行因不了解,而对私募机构望而却步。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家私募机构受托银行债券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

集合产品增多

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查询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私募证券基金(顾问管理)显示有35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

“规模排名前几名,像乐瑞、佑瑞持、蓝石都在北京,还有暖流,是注册在西藏,然后北京机构风格普遍偏保守。上海这边机构数量比较多,但是单家管理规模没那么大。”有私募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目前,私募基金受托银行委外,主要有三种产品模式,分别是一对一专户、一对多专户和集合类产品。

由于私募基金在协会备案比较粗糙,因此很难通过公开信息进行规模上的统计,尤其是一对一专户,不会有任何具体产品信息公示。

通过逐一查询委外业务靠前的10家私募基金(耀之、合晟、茂道、乐瑞、青骓、佑瑞持、映雪、茂典、暖流、蓝石)备案产品信息发现,仅有少数不到二十只产品透露了其为银行委外,产品名中多显示农商行和城商行。另外,可以判断为委外一对多专户的,一般投资人显示为2人,投资规模为整带零,如5.01亿元。

从投资标的上来看,银行委托私募,一般是债券或者股票量化对冲。值得一提的是,当讨论银行委外投资,一般不包含银行资金作为优先级认购结构化产品。

“其实我们还有一部分委外,在备案中很难看出来,是做成了集合产品,这个一对多就是把好几家银行的资金放在一起运营。”前述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早在今年3月,就有券商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对多管理的吸引力增大,中小银行逐渐倾向于和其他银行理财共组资金池,意在缓解投资过于集中的问题。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投顾”的机构,实际上更像是推出了一款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产品,而难言“委托定制”。

不接纯债单,多策略青睐“打新”

“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做得怎么样,委外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银行资管同业人士交流,银行自己配置的债券投资收益,也多在4.5%-5%之间。而目前纯债委外的业绩基准普遍在4%以上,高的在4.5%左右。

“4月份债市有一波窗口机会,抓住了就赚到了。”多名银行和券商资管人士谈论上半年债券投资时均提及。

招行在其业绩交流会上披露,截至上半年,债券委托投资2300多亿元,占债券投资总规模的24.74%,较年初增长24.43%。而一般股份行的债券委外规模不超1000亿元。

不过,无论如何,纯债投资要达到银行资金端的期望收益,压力巨大。

“我们现在纯债一对一基本上不接了,不赚钱,投入产出不划算。”北京一家私募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债券投资可以把收益做得很高,但是那种高收益策略的容量很小,银行资金都比较大,然后也不能接受那个风险。简单讲,要稳定,收益就不高;要高收益,就不稳定。”

据其介绍,自上半年以来,“债券+打新”多策略产品是一个主推方向,尤其是对于私募来说,打新新规中虽然提高了底仓门槛,但通过私募基金,实际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们一个‘债券+打新’的组合,能达到年化20%以上的收益,而且相对风险很小。打新底仓风险可以通过收益互换锁定。”前述北京私募人士表示。

另外,为了增厚债券投资收益,也有上海券商资管人士表示,会配置部分可转债、股票质押和定增优先级。“基本上还是一个寻求类固收的概念。”该人士也表示,基本已经停止接受新增的银行一对一委外,“投资压力太大,不赚钱就宁愿不做。”

“其实委外投资某一类资产,整个这类委外拿的是这类资产的市场平均收益,中间有的投顾做得好一些,有的做得不好一些。但是理论上,你的投资足够分散,就可以拿到这部分收益。”有投资机构人士表示。



0
标签: 银行 金主 银行委外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青岛: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

2024-06-28 11:56
8327

网商银行九周年战略升级:发力交易银行方向

2024-06-25 16:43
70452

微众银行出资1.5亿美元在港设立全资控股科技子公司

2024-06-25 16:21
27677

日照银行落地全国港口行业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业务

2024-06-25 16:17
27930

水发供应链携手南京银行成功落地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2024-06-25 16:17
27572

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与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合作开展的网络供应链金融业务首单落地

2024-06-25 16:16
2716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