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资管理变革在中国(长文)
如果说人们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对中国作为经济发动机的重要性尚有怀疑,现在即便有这样的怀疑,也寥寥无几了。中国经济在2008年和2009年一直呈现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尽管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出口需求有所下降,中国在2010年底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出口方面超过德国。
来源:圆石金融
如果说人们在全球金融危机前对中国作为经济发动机的重要性尚有怀疑,现在即便有这样的怀疑,也寥寥无几了。中国经济在2008年和2009年一直呈现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尽管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出口需求有所下降,中国在2010年底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出口方面超过德国。首先,作为供应源和主要消费市场,中国对几乎所有行业的专业司库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总部位于西方经济体(如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公司相对于增长较缓较成熟的经济体,提高了它们对中国的重视程度。
然而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在寻求扩展业务版图,并通过业务增长和收购,不断提高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欧美企业需要完善战略、提高效率作有效的对抗。此外,中国因其巨大金额的对内、对外的投资,已是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更多欧美公司司库需要管理中国子公司的现金与财务,而总部在中国的公司司库对国际化的现金和风险管理需求不断提高。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正在发生的转变,SunGard委托全球资深的财资管理领域调查咨询公司AsymmetricSolutions,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家主要企业的现金、财资和风险管理,来了解中国公司目前财资管理流程和系统的基准,并与西方同行比较。
财资管理职责:中国企业比较跨国企业
总体来说,中国的财资职责与世界其他地区很相似,如现金、风险和融资都是基本的功能。在中国,贸易融资通常由司库管理;在西方跨国公司中则更多时候由独立的部门管理。对于努力优化营运资本、预测现金流的西方公司,采用互不干涉的贸易融资和现金管理方式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因为司库通常对贸易流(通常金额巨大)缺乏控制或监督。
对于应付和应收账款,与其外国同行相比,中国的司库承担的职责通常要大得多,但中国公司在这些领域的集中化程度通常都较低(图1)。从传统上看,这些领域最难集中化,而且在全球其他地方,也仅有少数公司实现了完全集中化,如第二张图表所示。但是,中国公司正在开始关注在司库内实现应付和应收账款集中化,将其纳入财资或作为独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SSC)的一部分。
集中化仍然是全球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与很多外国公司相比,直接负责或监督付款和收款的中国司库拥有明显优势,因为在将这些领域集中化方面他们较有优势;其他地区,付款和收款工作通常是分开的,导致难以实施一致的业务流程和技术以及实现整个过程的可视化。
图一:集中化程度 – 中国
图二:集中化程度 – 全球
财资管理技术
中国公司和其外国同行的一个显著差别是财资技术尤其是财资管理系统(TMS)的使用情况。虽然超过90%的大型外国公司在财资管理中使用TMS或ERP,在中国基准样本中,仅有20%的公司使用TMS。使用ERP的公司指出在获取现金流和风险信息以外,通常并不在财资管理中使用ERP。虽然90%的受访公司使用银行提供的系统,但仍有50%是以人工方式向银行付款。(图3)
图三:财资管理技术
调查发现中国公司仍以人工方式或电子表格来操作绝大部分的财资工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如现金流预测(90%的公司以人工方式或使用电子表格执行该任务)、检查信用额度(100%)和银行对账(100%)。随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增强控制、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监控,使得这些领域的自动化与可审计性显得明显不足。
目前,在使用实现现金流和信息的自动化与可视化,以及这二者的控制技术方面,西方经济体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中国公司虽然不具备国外同行的传统流程与技术,但只要很快地使用起最佳实践技术和流程,他们很可能“超越”其西方竞争对手。
现金管理银行
另一项结果是中国公司国际扩张晚于西方公司,所以中国公司大多合作的现金管理银行数量都较少。例如,40% 的中国公司仅与一两家现金管理银行合作,这样的西方公司仅占5%;相当比例(45%)的西方公司与超过10 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甚至可能更多),但这样的中国公司只有20%。
在欧洲和北美,75%的公司表示其目标是使银行关系合理化(也有极少的大型公司倾向于在全球范围仅与一家现金管理银行合作,但这种情况寥寥无几)。与此相对的是,同等比例(40%)的中国公司希望减少或增加其银行数量。西方公司认为若在全球范围内与大量银行合作,会在连通性、金融信息交互、确保余额及现金流信息可视化、确保命令处于最新状态等方面造成多种困难。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改用 SWIFT 与银行连系,采用 XML的格式 (ISO20022) 提高通讯标准化程度,现金的可视化和对现金的控制力。规模较大的中国公司在建立新的银行关系时,也在将 SWIFT 作为保持普遍连通性的标准。
风险管理
中国跨国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较为落后。例如,处理的币种种类较少,因此其外汇风险管理也较为简单。此外,在中国做对冲难度大于其他地区。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了解较为欠缺,目前人们极少将重点放在该领域。随着这些公司财资管理技术设施和业务流程的不断发展,以及通过新的贸易伙伴实现国际化扩张,这种状况可能会迅速发生变化。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亚洲的多数跨境交易都采用美元。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为出口商和进口商创造最佳的环境已成为了重中之重。尽管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但美元交易仍然是很多中国公司及其国际贸易伙伴遇到的主要障碍,因为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同时,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不希望过度放松市场管制,以免人民币面临投机风险。
该计划支持人民币双向贸易,包括贸易票据(如信用证)和记账交易。很多国际银行也已获得了结算和代理银行许可证,正积极开展跨境交易和开立人民币账户的业务。
流动性管理
现金和流动性管理常被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常会遇到的主要挑战,主要是人民币流出监管限制导致流动资金“被困”,既无法轻易调回,也无法转到其他地区。虽然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但重要规管已有了很大改善,使国外公司和国内公司在中国更方便地开展国际业务。
在中国,美元仍是的国际贸易的主导货币,很多公司在中国经历了现金“被困”问题和/或企业融资困难。公司间借贷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面临的特殊问题。2009 年通过了一项新法规,提高了多边外汇委托贷款现金池结构的可用性。在中国成立的任何公司现在都可以通过使用多边委托贷款和隔夜透支,集中管理其外汇余额。使用多边协定,可以将传统的双边结构延伸至多个实体,用单一法律协议涵盖多项委托贷款,从而降低管理费用。
总结
总部在中国的公司财资部门通常非常专业化,并且承担着较多的责任,而且非常重视最佳实践,随着公司开始在国际范围开展业务,以及在新流程和新技术上的投入,将渐渐显示出其卓越竞争力。由于营运资本仍是公司最主要的问题,而外部融资不仅受限制而且代价较高,因此建立高效财务流程,实现资金的可视化和灵活性,将成为维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专业技术缺乏目前仍是中国公司面临的障碍之一,但这种情况也正在改变,西方竞争者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成熟化与自动化,以最大限度确保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