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什么情况?!

曾金华 | 2016-09-05 22:52 1716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曾金华日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了《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曾金华


日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了《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虽然是一次例行报告,其中一个数字却引起了人大常委们的注意,引发了全国热议,并导致财政部深夜作出解释

 

这个其实并没有在报告正文里出现,只不过“隐藏”在报告附表里的数字,便是所谓的“中央营业税”。报告六个附表之一的“2016年1—7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显示,营业税执行数1219.78亿元,为预算数的3049.5%,执行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022.9%。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大力推行减税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今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预计全年减税5000亿元。

 

在大家对企业减负充满期待的时候,1-7月归属中央的营业税收入是预算数的30倍,比去年同期增长10倍。30倍、10倍!这在税收增长中可谓惊人的数字,自然引起广泛关注。那么,中央营业税的大幅增加,是不是意味着减税政策并没有实际落地?这事情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今天帮你来捋捋。

 


01


营业税怎么还分中央和地方?

 

在这次网上热议中,不少人误以为是营业税收入大增。实际上,大增的是“中央营业税”。在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告别历史舞台的营业税,是属于地方税,为何又会存在所谓的中央营业税呢?

 

原来,在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中,部分银行总行、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划归为中央收入,因此就有了“中央营业税”一说。

 

实际上,中央营业税在整个营业税中比重很小。比如,2015年中央营业税收入是150.73亿元,而地方的营业税收入则是19162.11亿元。

 

正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所解释: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营业税主要是地方收入,只有部分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少量营业税为中央收入(如2015年中央营业税收入占当年全国营业税的0.78%)。

 


02


完成预算数30倍,是因为多征税了吗?

 

对于1-7月归属中央的营业税收入是预算数的30倍,比去年同期增长10倍,我们来看看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原话: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并实施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其中国内增值税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分享调整为按50:50分享,营业税和营业税改征的增值税由主要为地方收入调整为中央与地方按50:50分享。也就是说,5月份以后入库的营业税(包括税款所属期为4月在5月入库的营业税,以及补缴以前的营业税)由地方收入调整为50%归中央(5-7月合计1160亿元),因体制调整引起的口径变化,导致1-7月中央营业税收入大幅增加。”

 

这段话听起来有点绕,总结起来就是:中央营业税收入大增,是因为口径变化引起的

 

财政部这位负责人对政策解释得很到位,也很简明扼要,但似乎有一个关键点没有给公众直接点明:此中央营业税不是彼中央营业税

 

以前的中央营业税,只有部分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少量营业税。而“2016年1—7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格中的中央营业税,不仅包括上述这部分,还包括了在5-7月中本应归属地方的营业税的50%。

 

那么问题来了,营业税不是从5月1日起告别历史舞台了吗?其实,正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5月份以后还有入库的营业税,包括税款所属期为4月在5月入库的营业税,以及补缴以前的营业税。这部分收入的50%划归了中央。因此,无论相比预算数还是去年同期数,中央营业税都大幅增加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称,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6号)的有关规定,中央上划收入通过税收返还方式给地方,确保地方既有财力不变,同时,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主要用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为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这是中央地方收入划分比例调整以及营改增同时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临时现象,在税制、财政体制转换时难以避免,这个过程并没有增税。同时,通过税收返还保障地方既得财力,也没有减少地方既有财力。”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真相大白了。但细心的读者可能还会问:既然营改增导致相关口径发生变化,那制定预算时确定中央营业税收入为何不准确些呢?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3月5日宣布的,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是4月30日公布的,这些因素在年初制定预算时应该很难预测得到。

 


03


以前还出现过哪些税收“暴增”的情况?

 

其实,在税收收入中,由于客观情况或者口径的变化,数据发生“异动”的情况屡见不鲜。税收收入主要受经济影响,最典型的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会对相关税收带来明显影响

 

去年股市一度十分火爆,证券交易印花税相应出现“暴增”的情况。比如2015年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300亿元,同比增加254亿元,增长5.5倍。而此后股市交易行情趋淡,印花税收入自然也应声而落,比如一年后的2016年7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28亿元,同比下降57.4%。

 

同样,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了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的大幅起落。

 

当然,应该强调的是,这次中央营业税收入的“暴增”和上述情况是不一样的,是口径变化引起的,主要原因并非实际税收的增加

 

当前应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力增效,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宏观税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这一点是中央十分明确的政策。同时,有关部门在发布数据时,对异常波动的数据有必要加以解释和说明,这样能够避免公众的误解。


0
标签: 楼继伟 财政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