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在整顿期找出路 部分将业务调整至消费金融
P2P已死?银监会等四部委近期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后,P 2P宣告进入监管时代,业内同时出现“P2P已死”的论调。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颖 黄奕银
(原标题:P2P转型倒计时 业内将掀并购潮)
P2P已死?银监会等四部委近期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后,P 2P宣告进入监管时代,业内同时出现“P2P已死”的论调。上述论调的主要依据在于《办法》对网贷提出了限制借款要求。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盈灿咨询测算,若按20万元借款限额规定,超过95%平台不符合规定。若按100万元借款限额规定,近四成平台不符合规定。
《办法》给平台留了一年的整顿期,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寻找出路成为当务之急。南都记者发现,不少平台将业务调整至消费金融。投之家C E O黄诗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贷款、房贷和大额车贷业务将直接受到冲击。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将掀起一波消费金融公司并购潮,此外,小贷业务牌照将重新吃香。
南都记者还发现,为应对监管挑战,已有第三方公司正在探讨由第三方中介建立联合放贷平台分发业务的可能性。
分析:房地产抵押类平台影响最大
“我们公司已经不叫P2P了,现在主要定位科技金融公司”,昨日上午,一家此前P2P公司进行对外宣传的北京平台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网贷业务此后在公司的占比越来越小。
而与上述北京平台负责人做法类似的并非一家公司,从主动贴上P2P的标签到开始做切割,其背后是监管文件的落地。上周,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而对于大多数平台而言,最具杀伤力的条款来自于限制借款。
按照上述规定,现有平台中超96%存在业务不合规。据盈灿咨询的压力测试报告显示,以限额20万元为例,在选取的851家样本中超标的平台数量占比达96 .83%,涉及待还占比达到73 .07%,涉及借款人数占比为2.99%;而限额若为100万元,则超标平台占比为38.54%。“大多数平台小部分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占平台借款金额的大部分比例”,盈灿咨询研究员陈晓俊表示,上述测试还不包括跨平台对借款人限额。
从报告看,即便放松条件至人均借款20万元,仍有超过七成平台不符合条件。据测算,平台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20万元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达到72.74%;人均待还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为46.06%。
从平台类型看,房贷业务为主的成为不符合新规的重灾区。“房地产抵押的个人借款金额却远超监管细则的规定”,陈晓俊表示,以专做房地产业务的链家理财为分析对象,发现7月底链家理财的人均待还金额为69.22万元,远超个人20万元的标准。通过统计发现,链家理财借款人待还金额超过20万元的借款人数占比达到了65.05%,涉及待还金额占比为67.94%。可以看出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活跃发展的今天,个人借款金额小于20万元的规定对于房地产抵押借款影响相对较大。
观点:转型消费金融公司不易
“从压力测试数据来看,以自然人信用借款为主的网贷平台合规转型的压力不大,房产抵押类的个人借款将受到合规挑战”,陈晓俊认为,部分借款金额超过20万限制的个人,可能会通过多人、法人等方式来申请借款,以突破细则的限制。对于法人借款来说,少部分企业借款金额较大,以这类借款人为主的平台,将面临较大合规转型压力。
南都记者发现,新规落地,不少平台忙着转型,部分平台甚至已提前开始转型。在业内以大单模式为特色的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型调整比较迫切,但具体如何转型,公司内部仍在进行研究。
黄诗樵表示,转型做消费金融(小额信贷)业务是目前平台的首选。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半年多时间中,已经有不少平台由小微企业贷款转向消费金融贷款。不过黄诗樵同时指出,转型并不容易。以消费金融为例,平台转型会遇到几个关键难题,一是国内个人征信体系有待完善,基于现有征信体系不能有效判断风险,需要自己搭建征信系统和获取大量数据,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市场验证。二是,去年以来,经过资本的大规模进入,消费金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招募和组建消费金融团队也有一定门槛和难度。而前期不少平台已经进入,比较好的渠道基本上都被挖掘过了,新进入平台将遇到加大市场开拓问题。
捷径:并购消费金融公司或收购小贷牌照
由于《办法》规定平台整改期为一年,对不少平台而言,转型的时间并不长。
“按照整个行业目前的平均借款期限在7个月左右,不算续贷和逾期的情况,平台平均最少需要7个月以上收回贷款”,黄诗樵认为,转型时间取决于业务拓展的速度,原本做车贷业务的平台会比较快,只是调整风控额度,但如果全新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则需要较长的拓展时间,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最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验证风控模型的有效性,才能最终确定业务模式可行性。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相对较大额的贷款转向20万以下的个人、100万以下法人借款,模式完全不同。“消费金融贷款基本为人海战术”,方颂认为,消费金融对于团队、IT系统、内控的要求完全不同,平台需要在产品开发以及风控模型等各个方面从零开始。
南都记者留意到,收购现有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不少平台快速转型的捷径之一。近日,广州本土P2P公司壹宝贷就通过母公司微沃金服圈子收购了一家汽车消费金融公司“深圳嘉银融租”。“具有消费金融场景和消费金融资产端优势的公司估值将走高”,方颂认为,由于团队建设需要较长时间,未来行业将掀起一场并购热潮,推高消费金融公司价格。
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同样受到追捧的还有一度被冷落的小贷牌照。部分公司希望通过拥有小贷牌照,实现资产端和业务端的隔离。
与此同时,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已有第三方公司正在探讨由第三方中介建立联合放贷平台分发业务的可能性。“按照新规,P2P公司可以收购多家平台分发业务,符合暂行办法不超过5家的限制”,一家公司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按类似办法,也可以由一家中介来进行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