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未来这些资产该如何处置?
年初至今,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已经贬值了5.9%,年化13%。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跌至94.88,创去年12月指数创立以来最低。
来源:外汇头条 (ID:waihuitoutiao)
年初至今,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已经贬值了5.9%,年化13%。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跌至94.88,创去年12月指数创立以来最低。
最近三个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贬值了3.25%,年化12.8%。
实际上,自2014年初,人民币就开启了贬值大趋势。人民币若继续兑一篮子货币贬值,或引发长期单边贬值预期。
瑞银经济学家Ning Zhang在报告中表示,随着英国公投后人民币贬值压力重现,瑞银下调了人民币汇率预测最低至7.2。Ning Zhang称,在英国投票脱离欧盟后,中国的出口需求将受到欧洲增长放缓的影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刊登题为《人民币是负责任的国际货币》的文章称,与历史上其他曾经历过由“盯住汇率”制退出的国家过程一样,市场各方未来也必将经历一段逐步适应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的时期。
文章称,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日、英、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纵观发达国家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史,短期内出现20%甚至40%汇率波动的极端情形也并非罕见。
相比之下,人民币的表现才是负责任的国际货币。如以有效名义汇率考量,过去8年间大国货币中只有人民币没有相对任何一个主要货币出现剧烈的贬值,相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水平也基本保持了稳定。
人民币汇率客观上存在贬值压力,人民币贬值也能够给中国出口带来积极作用,另外缓慢贬值的预期会使外汇储备持续流出。结合官媒文章来看,国际主要货币短期内都出现过20%甚至40%的汇率波动,且过去8年间大国货币中也只有人民币没有出现剧烈贬值。人民币未来会出现剧烈贬值吗?会选择一次性贬值而非缓慢贬值这种更大胆的行动吗?目前,仍然不敢肯定。
但是,在国内资产泡沫和人民币汇率之中,中国当局似乎只能二选一,而弃汇保资产是危害相对小的选项。
德国商业银行周浩称,不看不知道,一看也真的吓了一跳,人民币在过去半年兑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幅度达到了5.8%。半年贬值5.8%,简单的数学计算会告诉市场,人民币在全年会兑一篮子货币贬值超过10%。
这个时候的问题很简单直接,人民币到底是为了贬值而贬值,还是为了创造波动而贬值?
换句话说,如果在这样的时刻,人民币能够保持强势,那么市场就会形成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观点,而如果人民币一路续贬,那么市场就会认为人民币会出现2005-2015年的单边走势,当然,现在的单边走势是单边贬值。
所以市场会问一个问题,人民币指数是否会存在一个区间,而不是永远向下?
坦白说,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没人可以回答。但如果存在区间的话,目前的人民币指数可能已经在底部区域。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在过去的很多年内,新加坡元的波动区间是+/-2%。按照波动区间和通胀目标的逻辑,人民币篮子的波动区间应该设定在+/-3%左右。
区间之外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斜率,斜率看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理解起来也不难,如果说政策目标是每年让货币升值2%,那么就用2%除以365,就可以得出大致的路径,而这个路径上的每一个点可以被认为是“中点”,以“中点”为基准,上下设定交易波动区间,就可以获取一个大致的交易空间。
如果将这些概念引入,我们就可以发现,假设人民币交易波动区间为+/-3%,那么目前的斜率指向至少是超过5%的贬值。
简单的数学计算显示,每年5%的贬值,半年就是2.5%,加上3%的下方区间,上半年至多可以贬值5.5%——而现在人民币已经对一篮子货币贬值了5.8%。
所以,所有的问题回到了原点:如果人民币指数的波动没有区间,那么以上的所有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市场也会据此形成人民币将长期贬值的预期。如果人民币指数的波动有区间,目前的波动幅度应该已经接近底部区域——一个超过一定贬值幅度(比如说每年贬值10%)的货币,市场会将其贬值归类为“结构性贬值”。
中国财政部上周三在香港成功发行五个期限、共计140亿元人民币国债,其中,三年期70亿元国债发行利率2.9%低于市场平均预期,并获2.48倍超额认购。
交易人士认为,这凸显了近日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泛滥、资产匮乏现状,巨量发行受市场热捧,亦彰显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有所增强。
兴业证券王涵称,在本轮英国退欧问题带来的全球资本市场冲击中,人民币资产受到的负面冲击明显小于其他国家,是资金的“避风港”。
人民币也要成为避险资产了?先看看日元为何成为避险资产吧: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美元和日元相比,存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欧元和日元相比,存在主权评级低、债务违约概率高、受地缘冲突影响大的问题;其他发达国家货币和日元相比,存在资产规模相对不足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货币和日元相比,存在储备资产不足、货币不能自由流动的问题。那么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元能够成为一种避险资产。
对比以上几点,人民币要想成为避险资产还有很长路要走,在动荡的环境下,人民币贬值仍然是目前的一致预期。
近期,在英国脱欧等议题的冲击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去年三季度以来,受国内产业资本海外并购加速,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较以往有所加剧。
然而,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恰恰是近年来我国货币及汇率体系改革的政策导向所指。与历史上其他曾经历过由“盯住汇率”制退出的国家过程一样,市场各方未来也必将经历一段逐步适应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的时期。
纵观发达国家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史,短期内出现20%甚至40%汇率波动的极端情形也并非罕见。因此,无论从波幅还是中枢水平来看,人民币的近期走势并不值得过分忧虑。审视人民币汇率的方向与趋势,仍需持有更长周期的历史视角。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日、英、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这种极端的量化宽松进一步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此类“以邻为壑”的政策清晰地暴露出部分国际货币的主权当局在维系全球金融稳定方面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如以有效名义汇率考量,过去8年间大国货币中只有人民币没有相对任何一个主要货币出现剧烈的贬值,相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水平也基本保持了稳定。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席卷亚洲时,不少国家纷纷大幅贬值本币以转嫁危机,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幅度甚至超过50%,而人民币汇率却始终保持了稳定。
尽管这种利他主义行动令自身经济遭受了两年通货紧缩的考验,但中国也就此赢得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赞誉。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已大大超过20年前,也具备了更大的决心和能力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将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崭新的、长期可信赖的国际储备货币。
经过30多年的国内要素释放、再配置以及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国内总产出已占全球经济的七分之一强,连续3年成为世界新增产值最高的国家,而且对外贸易总额和出口额亦位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持续近20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与雄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大后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使得人民币在成为全球性货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久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首批项目正式出炉,也为确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关键角色奠定了新的基础。
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态势,中国的巨大经济活力和潜力可谓卓尔不群。国际经济秩序也正在经历着自二战以来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新旧交替,这些因素都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而世界也将迎来一个更加强大和更负责任的全球性货币。(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系副教授 刘程)
文章来源:外汇头条 (ID:waihui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