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华:打造精益敏捷的服装供应链

2009-04-02 16:32 1901

“服装行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高库存和高脱销并存,表面上是供需平衡的矛盾,而实际上如果能够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下,在科学的战略和商

     “服装行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高库存和高脱销并存,表面上是供需平衡的矛盾,而实际上如果能够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下,在科学的战略和商业运营模 式下这一问题可得到较好的解决。”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专家,曾任雅戈尔CTO、副CIO,威丝曼ZARA项目总监、CIO、常务副总等职位的肖利华先生 这样说道。

  实际上,从雅戈尔到威丝曼等企业,这些实践为肖利华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再加上他中科院管理学博士学习的“功力”,成就了他在服装行业品牌、供应链和信息化领域的种种“大手笔”。

  服装供应链的世界难题

  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硕士毕业后,肖利华就全程参与到雅戈尔集团的信息化项目中。2001年的雅戈尔正在搞信息化项目,肖利华参与其 中,由于表现突出很快提升为CTO兼副CIO。“5年里,几轮信息化、供应链和流程、战略的反复循环和螺旋式提升,亲身经历了雅戈尔从低谷到止滑再到快速 增长的转变,这给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之后他受邀到威斯曼担任ZARA项目总监,主持快速响应工作。ZARA有服装界的DELL之称,肖利华的任务就是实现ZARA模式在中国的本土 化。“通过整合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在中国本土实现了从开发到上市只用10~20天,避免了4个月内新增16万件库存的发生。”另外,他还担任集团信息中 心CIO,负责整个公司的信息化规划、大型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如果说服装行业的信息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话,那么我认为应该是供应链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制造或运输要求”,肖利华说道。

  服装企业的供应链从纺纱厂就开始了。从纺纱厂到织布厂、印染厂、裁剪厂、缝制厂、配送中心、零售商,然后才到顾客。“每个过程都将原有物品转变成一个带有不同特征的新物品,而且多地点的协同、信息共享需求越来越强烈”。

  将服装供应链延伸到上游的纺纱企业,这是由服装业的特点决定的。早在1986年,美国服装纺织行业协会邀请萨尔盟公司进行市场调查,目的是提升 服装纺织行业的竞争力。萨尔盟在调查中发现,美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环节上比较注重提升各自的经营效益,但就是整体效益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滞销产 品积压在仓库里,另一方面是顾客的缺货还经常发生。

  通过对服装供应链各环节的调查,萨尔盟公司很快得出结论:供应链过长,对终端的反应不够灵敏是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为此,萨尔盟建议零售商与服 装生产商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Quick response system)来实现销售额增长、投资回报率和消费者满意度上升,以及减少库存量、商品缺货风险和商品减价最小化现象。

服装供应链的中国难题

  服装行业的世界难题在中国有一些特殊情况。

  “首先是中国的服装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卖方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肖利华告诉记者。卖方市场时代,服装产业链上只需大批量生产,物流运作和品牌运作环节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

  市场在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转变中,制造环节吸引了大量投资,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其中,尤其以福特流水线为标志的生产出现,这时,“制造再 也不是产生高附加值的环节,而是转移到物流运作和品牌运作环节了”。欧、美、日在这个过程中只保留了高附加值的环节,而将加工制造这一低附加值的环节逐步 转移到中国、墨西哥、土耳其、越南等。肖利华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平的,而是斜的。”

  中国服装制造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供大于求,此时,服装企业的库存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肖利华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早在2001年,中山沙溪的一家服装企业销售额为1个亿元人民币,库存也达到1个亿。其他一些休闲品牌如班尼路、 佐丹奴等,新上市90元的服装,换季时卖十几元这背后还有清空库存的无奈。一项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库存周转率平均一年2.5次,而像家乐福、沃尔玛这样 的大型超市,库存周转率达到一年20~30次。

  “在中国的服装供应链问题上,除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出现外,需求漂移现象也值得关注。”肖利华说道。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整体需求也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出现了需求漂移现象:企业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小。

  一家国际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中国零售业运营存在一个实际问题:缺货率高达9.9%。肖利华向记者解释:“这意味着每10人中就有1人无法买到想要的东西,而消费者在面对缺货时,有60%的人会取消购买或到其他商店购买。”

打造精益敏捷的供应链

  “聪明的公司能根据产品的特性来设计供应链”,肖利华告诉记者。

  在服装业中,GAP公司采取“三分天下”的战略:Old Navy 系列针对讲究实惠的顾客,就把采购和生产放在中国;GAP则瞄准时尚人群,把采购和生产放在中美洲;Banana Republic则服务于对服装质量要求较高的客户,这时的采购和生产就放在意大利。

  为了解决中国服装企业高库存和高脱销的矛盾,肖利华建议“应将目标放在降低生产和库存成本”,在服装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之间建立一套敏捷精益的供应链,利用早期销售的反馈来改善服装的花式、款式和面料的预测。

  由于服装作为商品有一定的特点,如同一款式需要有不同的大小,又要有不同的颜色,还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因此,同一款式,有几十种最终产品也不足为怪”。

  肖利华告诉记者,早期的反馈得益于服装销售店面信息系统对商品的合理管理。“我们需要在销售、生产、采购、库存管理,以及价格折扣、销售和财务 分析的时候,既要做到同一款式能够集中维护和查询,又要做到精确组织同一款式中每一个产品的销售、生产和库存管理,要根据销售和库存等,信息快速、科学地 进行补货、退货、调货、促销、翻单等决策。”

0
标签: 利华 服装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