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亿元扶贫资金去哪了?审计报告: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
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每年投入大量的专项扶贫资金。然而,让人震惊而又痛心的是,这些资金中有很多并没有切实有效地改善贫困百姓的生活。
信息来源:审计署网站、中国新闻网
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小新(cns2012)将审计署网站公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关于这1.51亿元扶贫资金哪儿去了的问题,干货都在这了!
刘家义介绍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时称,审计了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抽查了17个省的40个县。这40个县2013年至2015年收到财政扶贫资金109.98亿元,审计了50.13亿元(占45%),涉及364个乡镇、1794个行政村和3046个项目。
刘家义表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资金分配未充分考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情况;二是有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三是有8.7亿元扶贫资金闲置或损失浪费。
审计发现,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29个县的59个单位和28名个人通过伪造合同、编造到户补贴发放表、重复申报、假发票入账等,虚报冒领或骗取套取扶贫资金5573.13万元;14个县的财政、扶贫等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违规将6091.35万元用于平衡预算、市政建设、宾馆改造等非扶贫领域;17个县的25个单位将2194.78万元用于弥补业务经费和发放福利等;7个单位在扶贫工作中违规收取项目推广费等1249.36万元,主要用于弥补经费。
由于统筹整合不到位等,抽查的贫困县每年收到上级专项补助200多项,单个专项最少的仅4800元;抽查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2016年3月底有8.43亿元(占17%)闲置超过1年,其中2.6亿元闲置超过2年,最长逾15年;17个县的29个扶贫项目建成后废弃、闲置或未达预期效果,形成损失浪费2706.11万元。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层面的原因,一些问题的发生有客观的因素,涉及多部门协调配合和制度的修订,相关制度的健全和体制的完善需要有一个深化的过程。
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扶贫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分散,统筹管理不够,各环节缺乏有效沟通,对申报资料失实情况,缺乏有效的甄别和问责追责机制,为一些单位和个人动“歪脑筋”、打扶贫资金的主意提供了便利。
二是扶贫资金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从实际情况看,扶贫资金的管理部门多、资金链条长、涉及面广,一些问题主要向基层下沉。而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尤其是基层监管力量还比较薄弱,监管力量不足、合力不够。
三是社会监督还未落到实处。个别基层干部钻贫困群众不熟悉相关政策的空子,利用职务之便克扣、挪用、侵占扶贫资金,或在资金分配、项目管理中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有关地方已追回资金1422.6万元,收回闲置资金6981.59万元。
对审计发现的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切实加强执纪问责,已有2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处理。审计署将继续跟踪后续整改情况,进一步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信息来源:审计署网站、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