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区块链一线调查:金融同业成立联盟链 供应链融资凭证确权

2016-06-29 11:31 18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区块链如火如荼的当下,银行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区块链在金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区块链如火如荼的当下,银行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区块链在金融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联盟链作为区块链的发展路径。


平安银行、微众银行等机构已发起成立或参与区块链联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筹划进行区块链应用研究。


相比较动辄“颠覆”金融货币体系的言论,银行对区块链的布局较为谨慎、贴近实用端。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约而同的选择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作为区块链联盟的核心节点,而且将区块链应用限定在机构用户之间,不对个人消费端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一个共同点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


成立联盟链成共同选项


银行不约而同地选择将联盟链作为区块链的发展路径。


目前,国内已成立两家区块链的联盟链合作组织,一南一北,分别地处深圳和北京。


5月31日于深圳成立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成员包括微众银行、平安银行、招银网络、恒生电子、京东金融、腾讯、华为、银链科技、深圳市金融信息服务协会等31家企业或组织。


此前4月,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包括11家成员,包括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北京智能卡技术研究院、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深圳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乐视金融、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


相比之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以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商居多;China Ledger联盟则以互联网机构和证券机构居多。


在国际上,金融区块链联盟R3成立于2015年9月,全球40多家金融机构加入,国内目前只有中国平安加入。


区块链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层级: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和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


其中,私有链为一个公司或组织内部使用,目前尚无典型案例;公有链是以比特币为代表,对所有个人或机构用户开放;联盟链介于私有链和公有链之间,大部分金融机构将联盟链作为发展路径,共同研发区块链应用技术。


“区块链去中心化,是技术上去中心化,但业务上还是要有中心。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并没有改变业务的本质。”一位股份行产业互联网金融项目负责人士表示,机构可以用区块链改造现有的系统架构,虽然传统技术也能做,但区块链在一些领域效率更高。


金融同业间交易、清算


从联盟链的逻辑上延伸,目前区块链的应用,金融同业之间的交易、清算会是一个方向。


“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以下简称“金链盟”)是想做成一个非盈利性的研究平台,参与的都是持牌金融机构或金融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合作,比如定义联盟链的技术标准、研究应用场景等,促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落地应用。”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比之下,R3联盟采用的是会费制,每年每家会员机构需缴纳数十万美元的会费。


马智涛解释称,金链盟期望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理财产品、票据等金融资产交易。目前思路是基于区块链的金融资产交易只会将金融机构端接入链内,以联盟链的方式运行,暂时不会将消费端用户上链。


“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需要依赖每日的清算、对账,而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高效率地完成清算和对账工作。”马智涛表示。以前金融同业之间要一家一家去对接,区块链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每家同业机构只需要开一条接入高速公路的小道,路就通了。原来一些T+1的金融交易,将来可以做到实时交易,提升交易效率。


马智涛举例称,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目前有20多家合作银行,如果未来扩展到数百家,数据交换及清算对账工作将会极其复杂。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合作银行将可以实时收到已确认的贷款信息,免除了依赖日终对账文件进行清算对账的繁重工作;虽然目前的技术也可以做到,但区块链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效率。


马智涛透露,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将把联盟链作为云服务,预计于今年6月底部署在腾讯云上对外发布。


“我们初步设想,参照Linux、Apache等开源软件社区的模式来管理联盟链,由核心成员组织并推动联盟链内各项目代码的维护工作。”马智涛表示。


供应链金融的交易凭证


区块链的另一个应用场景,在供应链金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设想研究可用于供应链金融的区块链标准。


其思路是,在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上,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保理公司加入到区块链中,作为区块链网状结构的中枢节点;规模较小的、围绕核心供应链企业的供应商作为区块链用户。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可以用于应付账款和订单的确认。因为区块链的特点是公允性,但又不失保密性、不可抵赖。”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


他表示,商业银行在其中的角色,除了给区块链用户提供资金,同时可利用银行自身的专业和风控优势,提供风控和标准,比如对核心企业提供风控和准入标准,定义字段、期限。


其中,该区块链发行出来的不是电子货币,而是付款承诺,由区块链认定付款承诺的真实性,区块链的用户——保理公司和中小银行等就会按照约定时间转让付款承诺给保理公司。


“组建区块链网络后,银行可以引入优质企业形成区块链联盟,银行制定风控标准,在区块链上生成交易凭证,可以交易、转让,这就有很强的金融属性。”


“大额付款承诺的话,商业银行早就做了;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离散的付款承诺则不同。”该人士称,如果有华为等大型企业作为联盟链的中枢企业,就可以降低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因为区块链上是公开市场,风险有量化标准,核心企业交易规模、产品品类是公开的。企业的数据是量化和标准化后的,融资成本将得以降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一个共同点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


“资金不走区块链,全部走区块链以外。但是确权——哪家企业有享受远期付款的权利则是在区块链上进行。”该人士表示。


公有链的逻辑悖论


虽然比特币等如火如荼,但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过程中发现,银行业人士对公有链的应用并不看好。


“公有链的问题在于参与方太多,用户并不清楚交易对手是谁。所以公有链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认证机制。”一位科技型银行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


由于区块链上的每次交易需要半数以上节点验证,随着节点用户的增多,每次验证耗费的时间越长,这导致公有链耗费的时间也越长,反过来抑制了公有链在现实场景中高频、快速的应用。这成了公有链的逻辑悖论。


该人士举例称,目前真正发展起来的只有比特币,比特币现在全球已经有3000多个节点,每一次交易需要半数以上节点认证,现在比特币每一秒完成的交易已经仅是个位数。


其认为,公有链在目前国内高频交易的场景下很难推开。区块链的落地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联盟。


一位股份行人士也认为,对于大宗交易,区块链并不能实现随时随地交易。“如果区块链节点太少,某一个节点坏了,区块链就跑不下去;如果节点太多,可以绕开坏掉的节点,但是整体会很耗费时间”。


公有链被看好的,是电子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1月的“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上表示,将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区块链改变了货币的本质,但改变得不彻底。”前述股份行人士认为,使用“挖矿”的方法,货币就退回到了原始的商品货币阶段。而当下的世界货币体系是信用货币,背后是国家和政府的信用。


0
标签: 区块 经济报道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