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进入“黄金发展期”专家:警惕违约风险
银联信《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6年第08期:新市场风向下消费金融的风险与挑战》报告“消费金融”观点引媒体注意,以下是《大众证券报》采访银联信的文章。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陈宁
银联信《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6年第08期:新市场风向下消费金融的风险与挑战》报告“消费金融”观点引媒体注意,以下是《大众证券报》采访银联信的文章。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征信体系的完善,消费金融业务进入“黄金发展期”。各家银行都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专家指出,消费金融不断创新,将推出更多的无抵押无担保产品,但坏账率随之升高。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尚待加强。
消费贷款进入“黄金发展期”
日前,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并提出一系列细化政策措施。
银联信银行业观察家钟加勇表示,伴随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长,传统消费观念不断改变,通过消费金融适度提前消费的理念越来越为民众所接受;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征信体系的完善,也将使消费金融业务效率显著提高。消费金融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商业银行是消费贷款市场的传统供给主体,但由于商业银行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且通常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大量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商业业态变革、互联网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网络融资平台等纷纷加入小额消费贷款业务行列,成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具有普惠性的小额消费贷款供给体系初步形成。
钟加勇认为,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小额消费贷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美国1945年小额消费贷款与GDP之比为2.7%,但仅用了10年,至1955年时,这一比重就达到10%,自此一直保持在12%以上,2005年甚至达到了18%。保守估计2020年我国小额消费贷款与GDP之比将达到10%,以目前GDP平均增速估算可释放4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银行积极布局
目前,各家银行都在消费金融领域积极布局。广发银行推出了业内首个可受理所有个人客户信贷申请的互联网贷款产品——“E秒贷”,实现在线上融资领域的重要突破。“E秒贷”运用了O2O模式,面对所有个人客户提供通过线上申请实时预批、线下专业团队高效签约、线上自助出款相结合的“一站式”信贷服务。客户足不出户,通过广发银行官网等渠道填写简单信息,最快3秒即可知道贷款预批额度。仅2015年,“E秒贷”已为近14万客户提供贷款预评服务,贷款金额超过6亿元。广发银行个人金融综合服务在线平台“E+盈”不仅有丰富的理财产品可供选择,还与通讯运营商、航空公司、旅游网站等联手,将金融服务推行到各种生活场景中。例如,通过与途牛旅游的合作,客户可通过在线方式,完成旅游分期贷款服务、办理旅游保证金、申请出境游存款证明等各项业务。
招商银行则创立OTO消费贷“轻”获客模式,改变了零售信贷传统单一的线下获客方式,同时,利用多种全互联网模式贷款产品,结合消费场景的合作商户行业特征,创新组合出新的消费贷产品,有针对性地对C端零售客户进行精准线上推广,增强了消费类企业与银行的合作黏度。招行的互联网贷款产品“闪电贷”系列,可通过手机在线自助申请贷款,真正做到0资料、移动端、60秒放款、7×24小时全自助贷款服务。借款人可在超短时间内获得授信额度,可提现至个人结算账户用于个人消费。闪电贷产品试行以来,全国累计实现投放27.97亿元。在闪电贷产品基础上,招行结合消费场景推出“汽车闪电贷”、“旅行闪电贷”、“家装闪电贷”、“留学闪电贷”等系列产品,以手续简便、时间迅速、移动端随时申请的便利性迅速受到市场欢迎。
违约风险较高
“消费金融业务潜力巨大,是发展零售信贷业务的风口,但它的业态尚处逐渐成熟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提高风险意识,识别主要风险点。”钟加勇说,目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个人信用意识比较薄弱,个体消费者未对违约的后果引起充分关注。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共享和价值挖掘不足,也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大规模开展制造了一定的阻碍。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从信贷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将面临机构性调整和信用危机的挑战。
对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还需关注消费金融与银行现有业务的融合问题。消费金融创新产品较银行传统信贷产品风险高,银行或金融集团需要处理好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产品的关系,规避韩国信用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式的风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采用灵活的风险模型,产品的不断创新将推出更多的无抵押无担保产品,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业务。”钟加勇说,大规模的消费金融业务高度依赖打分卡等内嵌模型的批量自动化审批机制,容易发生客户违约和集体性违约等风险,造成一定的坏账率。此外,消费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催收流程和惩罚措施尚不明确,给贷款追缴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尚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