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深度研究和分析
【银行】消费金融:小荷才露尖尖角
来源:中信研究
原标题:【银行】消费金融:小荷才露尖尖角—肖斐斐,向启
消费金融在中国是朝阳行业吗?
消费金融即信用消费,是指向居民提供的、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广义消费金融包括住房按揭贷款。2015年末中国广义和狭义消费信贷规模为19/4万亿;按狭义口径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余额分别约为3.6万亿、3200亿、460亿。消费金融除了传统金融的“资金-资产”逻辑外,尤其需要关注
(1)消费场景,
(2)信用方式。
展望未来,伴随经济模式转型和居民加杠杆模式的深化,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将步入深水区,尤其是
(1)互联网带来消费场景的线上化和数据化,
(2)征信体系建设(信用模型完善),
(3)衍生金融业态发展(资产证券化突破资金和放贷杠杆限制),创新模式将脱颖而出。
我国目前有哪些商业模式?
当前我国消费金融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1)商业银行:传统信贷转型,注重产品创新和场景延伸,在传统信用卡、消费贷等产品基础上,创新信贷产品、延伸消费场景、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等;
(2)消费金融公司:依托牌照,深入经营。目前全国共成立了15家消费金融公司,在经营模式上既有类银行模式、亦有偏互联网模式,但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牌照,能够享受更多元的资金来源、更宽松的监管和更灵活的业务经营;
(3)互联网消费金融—基于电商主业衍生出金融服务,目前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多起家于电商平台,凭借自身消费场景、大数据优势向消费者提供分期购物、现金借贷服务等,如蚂蚁“借呗”上线一年累计发放494亿贷款、授信用户数超过3000万,未来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美国消费信贷繁荣的内在逻辑:消费为主的经济模式、居民杠杆消费的意识、中产阶级的地位、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美国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比超过60%,因而居民部门是银行信贷供给的最大领域(占比近40%)。2015年末,广义消费信贷规模14.6万亿(按揭11万亿)美元,狭义消费信贷约3.5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和金融公司分别达1.4万亿和6800亿美元。征信体系的完善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础,目前美国有超过75%的个人贷款基于FICO信用评分发放,同时全美最大的个人征信机构Experian数据库覆盖全球近9亿自然人;资产证券化工具运用则有效扩大了资金来源,15年住房抵押贷款中证券化的占比已达到64%。
未来消费金融增长前景有多大?
分析中国行业前景时需要考虑如下特征:
(1)按揭对于纯消费贷存在挤出,中美“消费贷款/消费支出”分别为13%和28%,但“(消费贷款+住房按揭)/消费支出”指标分别为114%和119%;
(2)居民财富分布呈现典型的“二八分布”特征,隐含逻辑是居民加杠杆空间测算应更关注结构而非整体,数量10%以内的高收入人群占据90%以上的财富但加杠杆空间低,数量90%以上的低收入人群最具加杠杆实力;
(3)预计未来5年消费信贷年均增速超过20%,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余额将超过10万亿,消费贷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度从当前13.6%提升达21%,届时商业银行是主要资金供给方、创新模式的公司将脱颖而出(基于长尾客户的互联网平台更具优势)。
我们建议,选择优质公司遵循两条主线筛选:
(1)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直接受益消费金融行业增长及“消费+金融”业务协同,优选经济发达地区、优质消费/商业平台、互联网化程度较高、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的公司,比如苏宁云商、北京银行等;
(2)参与征信或助贷服务等衍生商业模式,受益消费金融行业增长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具备场景和客户基础、大数据技术成熟的商业模式将脱颖而出,比如芝麻信用等,另外也可以关注参股征信业务的上市公司。总体而言,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对于传统银行的收入贡献度提升有限,但有利于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和贷款产品的精细化;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打开了长尾客户的融资空间,也给提供长尾客户信用的企业(民间企业、互联网平台等)以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