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热议三大议题 国际新秩序有待建立
不能指望有大的突破,但可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
对于即将召开的G20峰会,海外投行经济学家提出,G20有三大派:欧洲方面强调加强监管,美国强调增加财政刺激,发展中国家提出挑战美元地位,以及增 加在IMF和世界银行的话语权。大家都带着各自的利益,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专家认为,不能指望两天内能有什么大的突破,但是可能会有一些共识, 如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增加风险控制、各国监管的协调和协作、提高IMF的地位等。
增加财政支出是必要的
首先,如何走出经济困境是比较大的议题。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浦永灏表示,最近德国提出,如果不负责任地增加支出可能会让财政不堪重负。德国和 中国有点相似,2007年前一直在出口,自己的消费也不旺。而日本、美国则不同意德国的观点。浦永灏认为,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个人不花钱、企业不花钱,如 果政府也不花钱,经济就真的死掉了。现在要做的是先让经济转起来,之后再慢慢调整,包括去杠杆、增加内需、减少出口,这样可能会容易些。
浦永灏同时指出,增加财政支出是应该的,但也要保证这些新增的财政支出是有效的。应该投向基础设施、教育、健康、新能源等有助于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而不是旧瓶装新酒,仅仅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养着一些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夕阳产业。美国考虑让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倒闭也是下了决心的。中国应该通过本轮财政支出调整好经济结构,让经济能够在更高的台阶上向前发展。
监管机构间的跨国合作会增加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拖累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加强金融监管将是此次G20会议的重要议题。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美元的信用问题、国际货币体系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监管和合作等问题,都会在G20会议中探讨。
浦永灏表示,G20会探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立一个全球的监管体系防控风险。他说,金融危机后国际化程度会进一步整固和完善,但不会倒退。譬如监管体系中,对对冲基金、资本充足率、海外银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各国监管机构之间的跨国合作会增加;而本国监管体系中的跨部门合作监管也会增加。英国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是合一的叫FSA,而美国、中国大陆及香港则都是分家的。当然,其后果可能是效率低下,社会成本提高。
国际新秩序有待建立
此外,专家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对经济贡献的增加,新的国际秩序也有待建立。
浦永灏认为,G20峰会可能会提出增加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力量。
摩根大通中 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表示,中国官方的观点是要对世界银行和IMF进行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IMF的董事会和决策 层都没有中国人,中国在IMF的投票权非常低,而中国在IMF中出的钱却在增加。怎么能让权利和义务不相称呢?我可以买你的债券,但我们要有话语权——中 国这样的想法非常好。在G20开会前,中国知道很多人会伸手向中国要钱,于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构建超越主权的储备货币。虽然不能够很快实现,但可以增 加谈判的筹码,这其实是以攻为守的策略。
而浦永灏则认为,中国在IMF的话语权肯定会提高,但话语权是此消彼长的,欧盟的委员比较反对增加中国的投票权,所以未必能马上调整投票权,但趋势是肯定的。
浦永灏还表示,在G20峰会上,口头上会高调反对贸易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有明显的贸易保护。在经济萧条时,出现贸易保护也是很正常的,但在峰会上呼吁一下,虽然不能完全防止,但还是能对贸易保护主义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