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连下三城跑步国际化
在连连“发声”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同时,中国也正加速推进人民币“走出去”的进程。
央行网站昨日挂出新闻稿称,对于前日刚刚与阿根廷央行敲定的700亿元货币互换框架协议,不日双方就将签订正式协议,“人民银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3月份,中国已陆续与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早报记者注意到,这篇名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积极开展货币互换》的新闻稿,应是至目前为止,央行对于货币互换协议所作最为详尽的阐述;而“积极”二字更是格外显眼。
互换加速还有创新
所谓货币互换,通常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上美元欠缺,去年9月份开始,美联储率先与欧洲、韩国等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帮助这些国家获得美元。 而中国 在危机中的坚挺表现也让人民币受到了不少国家的青睐。根据可查的资料,央行曾先后在去年12月、今年1月、2月分别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签订货币互 换协议,进入3月份,更是一下子敲定了与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的三笔协议。眼下货币互换规模已达到6500亿元。
在货币互换加速前行的进程中,央行除帮助一些国家或地区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外,也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了一些创新。
“譬如,将互换的有效期延长到3年,并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央行昨日表示。
具体而言,即协议双方都允许本国商业机构能够从本国央行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通过此举,帮助企业减少汇兑风险,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但无论如何,对于尚未国际化的人民币而言,签订互换协议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人民币籍此走出国门,流向全球。
俄罗斯与中国立场相近
在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看来,之所以加快货币互换,不排除是与我国连日来高调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一事相关。
“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努力的方向,而中国要想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这些自身实力也至关重要。”
显见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上周接连掷下“重磅炸弹”,针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激扬文字,提议采用“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目前,这些建议已经得到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支持,也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呼应。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经济事务助理德沃尔科维奇3月30日说,在即将于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上,俄罗斯将坚持发起有关采用新国际储备货币可能性的讨论,“接下来数月中,有必要在学术、行业以及政治等所有层面展开讨论。”
德沃尔科维奇说,上述讨论应该促成有关新储备货币的建议草案。
德沃尔科维奇强调,俄罗斯与中国在有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上“立场相近”。
前日,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马丁·雷德拉多更是直接表示,将在20国集团峰会上支持中国所提关于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建议。
周小川参与改革IMF
但前路道阻且艰。事实上,中国建议一出,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不少发达国家都在第一时间或直接、或委婉地表示了反对。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一名助手3月30日说,国际储备货币话题不适合在这次峰会(G20)中讨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昨日直言,虽然中国对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强烈不满,但“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是‘冷冰冰的’,要靠实力说话。”而通过各种办法让人民币变得更为强大,正是眼下的务实之举。
尽管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短期难以成事,但周小川的建议已有回音。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3月30在华盛顿为即将举行的G20伦敦金融峰会举办小范围吹 风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他认为,美中两国在维系一个稳定、运作良好和平顺的国际金融体系上共享巨大的利益,中国正在为此 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更具实质意义的是,盖特纳声明,有必要大幅扩大新兴市场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发言权,并将力争在峰会上就此达成协议。
英国莱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银行顾问帕尼科·德梅特里亚德透露,面临改革压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邀请了包括周小川在内的各国专家组成委员会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