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坏账银行?你out了!
日前有报道称,在不良资产增加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省级甚至地市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迎来新一轮设立高峰。截至目前,已有23家地方版“坏账银行”已经进入处置不良资产尤其是金融不良资产的市场中。
来源:贸易金融(微信ID:trade_finance)
日前有报道称,在不良资产增加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省级甚至地市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迎来新一轮设立高峰。截至目前,已有23家地方版“坏账银行”已经进入处置不良资产尤其是金融不良资产的市场中。
那么,你听说过 “坏账银行”吗?设立“坏账银行”的目的是什么?当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坏账银行的前世今生吧。
收购消化银行不良资产
坏账银行,即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股份公司,可收购和消化银行机构庞大不良资产(问题资产和有毒资产),可以自由买卖资产,发行债券,不受股份公司条件限制。
简单而言,坏账银行就是“先低价收购一堆烂瓜,再挑出好瓜卖掉”,类似于“肾透析”。
坏账银行与1980年代美国救助储蓄协会时成立的美国处置信托公司(RTC)和中国1998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做法相似,即政府以一定的价格从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然后进行整合最后以一定价格出售。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放缓,负债累累的企业竭力生存,银行利润停滞不前,坏账飙升。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从坏账银行获得帮助并不是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四大银行将2100亿美元坏账剥离给坏账银行,然后在本世纪头十年中后期上市融资640亿美元。
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呈双双上升的态势,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
业界人士认为,经济下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力度加大、各地银行业不良贷款势头攀升等因素都为不良资产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这些“坏账银行”带来大量商机。
从“国家队”到“地方版”
此前,我国已有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1.4万亿元的巨款坏账果断剥离,对口设立以求换得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轻装改革。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向每家公司注资100亿元,并担保四大AMC从央行获得6041亿元再贷款,再向四大国有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共发行8110亿元金融债券,以此按1:1的对价购买不良资产。
目前,我国的不良资产中很大部分都涉及地方政府债务,这些对于“四大”而言很难操作,增设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建议被屡次提出。
在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化解风险,2012年,《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各省可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本省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2013年12月,银监会下发通知,具体明确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资质问题,规定实收资本不低于10亿元。
截至目前,地方版“坏账银行”迎来设立的高潮。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可以加速核销银行坏账,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缓解银行信贷压力,同时有利于缓解部分地区的惜贷情绪,解决本地区资产质量问题。由于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都有一定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处置,资产管理公司本身会承担风险,况且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营运后还要防范各种行政干预及各种不正当甚至是违法利益输送行为,这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也有一定压力。
据悉,由于坏账处理的经营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而且回笼资金的期限长,所以这些“坏账银行”背后的股东包括地方国企、当地民企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同时,由于政策限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做不良资产的“重组和清收”而非“转让”。在业务开展模式上,较多运用的是联合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基金。
来源:贸易金融(微信ID:trade_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