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理性分析国际评级变化,看多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

巴曙松 |2016-05-12 14:53780

近期,穆迪和标准普尔先后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和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主要的考量因素在于其认为中国持续强劲的信贷增长导致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累积

文/巴曙松

来源:人民政协网


近期,穆迪和标准普尔先后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和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主要的考量因素在于其认为中国持续强劲的信贷增长导致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累积,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脆弱性也在增加。对照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业近年来改革发展的现实,国际金融机构需要加深对于中国银行业运行实际的理解,同时也说明中国银行业需要更加主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深入互动和交流。

 

中国银行业多项指标优于国际同业

 

首先,中国银行业利润绝对额仍然较高,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均处于国际优秀水平,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强劲。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0%,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4.98%。与同期美国商业银行数据对比,2015年美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共计1521亿美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3%,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23%。此外,中国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保持较好水平。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1%,资本充足率为13.45%,流动性比例为48.01%,拨备覆盖率为181.18%。这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即使资产遭到损失,也有足够的能力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

 

其次,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都属于正常水平,欧美发达国家的不良贷款率通常在3%左右。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不良贷款率1.67%。

 

再次,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日趋优化,风险分散能力提高。

 

信贷结构调整显效不良情况整体可控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积极开展信贷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截至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商业两大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合计占不良贷款的70%以上。针对这两类信贷风险暴露加快的情况,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亦迅速有效。从已披露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制造业、商业贷款合计13.92万亿元,较2013年下降3.05万亿元,在信贷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26%降至21%,降幅达5个百分点。

 

不良高发行业信贷占比下降的同时,零售贷款、教育、金融、文化等第三产业信贷异军突起,填补了空白。已披露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20.82万亿元,在信贷中占比32%,较2013年提升3个百分点。零售贷款主要由低风险的按揭贷款与相对高风险的经营贷款、信用卡贷款构成,虽然从数据上看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提升,但主要由于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上升,相比制造业等对公贷款具有单笔金额较低、风险暴露早、利率水平高的特点,对银行而言实质风险水平较低。教育、金融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第三产业不良率均在0.5%以下。

 

银行业在调整资产结构、严控新增风险的同时,对存量不良资产加大了核销力度,2015年已披露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核销贷款3056亿元,较2013年增长283%,风险资产在持续消化的过程中,并未淤积在银行体系内。

 

风控能力不断增强风险处置更多元

 

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末,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控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由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风险控制程序从事后向事前转变,风险管理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由追求风险最小化向追求风险与收益的优化转变。

近年来,中国在监管方面引入《巴塞尔协议》,对提升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完善资本监管制度大有裨益。目前5家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经应用了《巴塞尔协议》的高级法。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16年4月的报告,《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中的资本定义、资本留存缓冲、逆周期资本缓冲、流动性覆盖率及其披露要求、杠杆率及其披露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要求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要求已在中国开始实施,其他监管内容均已开始起草。这标志着符合国际标准、体现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近期中国政府相继试行不良贷款证券化、不良资产收益权的转让、“债转股”等一系列政策,积极引导银行业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不良资产,有望有效遏制不良资产上升势头。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总额度500亿元。使得银行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回收资产的贷款本金,将大量不良贷款以证券化的方式转化为众多投资者手中的债券,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分散银行业整体的金融风险。

 

(作者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人民政协网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巴曙松:客观看待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

2016-05-25 23:03
955

报告显示外资企业持续看好在华发展前景

2022-05-31 19:32
22111

预见2019:《2019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全景图谱》(附现状、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2019-02-13 14:54
15849

2018年电动汽车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2019-01-22 16:13
13882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生鲜供应链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18-12-06 13:46
917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