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富:不能再避而不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在G20峰会召开前夕,在世界经济金融仍动荡不安,甚至在很多领域出现一些不和谐苗头的时候,周小川行长发表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及时的思考,可以将国际社会的讨论引向正确方向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正确的问题,有助于纠正当前过于关注技术层面而忽视内在制度层面的“救火式”倾向,有助于降低用未来更大危机来解决当前危机的可能性。
一、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这次金融风暴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
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不能使用“现象解释现象”的方法,需要寻找这些现象发生背后的功能性原因,或者说,应该用“不变来解释变化”。但西方学术界、业界、政界这次却仿佛普遍“善意”地忘记了其经济学建立的内在逻辑,将美国金融风暴仅仅归因于金融监管、华尔街的贪婪,更深的也仅追究到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甚者,归结于亚洲和中东的高储蓄率,回到了以现象解释现象的框架中,不再进一步深究下去,没有研究是什么给这些行为提供了空间。
具体来说,以下问题却少有人论及:美联储为什么能长时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美联储可以将大量的货币输送到全世界,新融入全球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为其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而各国美元的回流,为美国提供购买力的同时,也支撑着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化,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盈利机会。而美国为什么能做这些事,那是因为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拥有特殊地位。
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为什么要拒绝加强金融监管,甚至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也不愿意放弃进一步推动金融的自由化?如果看到美国金融服务业(含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11.39%上升到2007年的20.36%,其原因则不言而喻。亚洲和中东地区为什么要维持高储蓄率呢?除传统、文化及发展阶段等原因之外,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IMF令人失望的表现,亚洲国家不得不自己积累起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今后可能再出现的金融危机,“是对掠夺性投机的被动防范”。
从更长的历史跨度来看,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就更清楚了。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几乎每隔10年,总要发生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而且这些危机总与美国的汇率贬值、利率提高相联系。危机的发生本身具有偶然性,但发生危机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虽然每次危机过后,国际社会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技术层面也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但危机却如影相随,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出现。不论是拉美危机、美国本身的储贷危机、日本失去的十年,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都能看到美元过度膨胀引起各类泡沫,而后因各种因素导致泡沫破灭,引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或者说,世界某个角落的某个缺陷,在过度供应的美元滋润下过度发展,最终破灭引发危机。而追求美元的过度发行,进而推动金融资产的膨胀,又是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能免费享受的午餐。危机出现的必然性,是由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决定的,同时也是美国过度利用这个体系缺陷为本国经济服务的必然结果。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历史上影响深远的1929年大萧条,发生之前也产生类似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环境。一战之后,各国为了偿还美国借款,不得不大量向美国出口,并将取得的资金以偿债形式回流美国。在当时混乱的汇率环境下,美元成为当时事实上的国际货币。与此同时,年轻的美联储又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更是宽松,大量保证金交易被引入,美国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最终导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崩溃,引发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
而所有这些,周小川行长的文章给出了明确而深刻的答案,“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缺陷的必然”。这才真正揭示了危机的根源。
二、当前的强势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体现,世界需要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向市场不断注入流动性,资产负债表在短时间内增长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又不断出台财政刺激计划,财政赤字快速增长,近期甚至还通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由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本质上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直接用印钞票的方法弥补财政亏空。市场中显示中长期通胀预期的各项指标不断上升,美元的中长期价值是不值得信任的。
近期,美国又在宣扬强势美元政策。这从政策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2002年以来虽然美国一直宣传强势美元是符合美国长远利益的,但美元汇率却跌跌不休,那是因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强劲,世界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不断累积,即使在弱势美元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资金仍能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以弥补其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这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情况一致,虽然日元不断升值,但由于国内的泡沫经济,资金仍源源不断从日本流向美国。但是,危机严重以来,吸引到足够的美元资金回流美国,就成为美国政策真正的重点。美国一方面需要维持低利率,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一方面又要保持世界资金流向美国,以维持美国资金流的平衡。因此,美国一方面通过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的方式,维持低利率,一方面又在宣传强势美元政策,制造美元的短期繁荣。
但是,危机严重以来,美元确实强劲,各国不得不将资金转成美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悖论。但理由很简单,除了美元,我们还能持有什么其他货币?虽然世界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惹的祸,但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还不明朗,只有美国拥有强大的美元发行权,有更大的空间来解决危机。从信用货币的角度,短期内我们只能信任美元。这种无奈,透露出制度上的缺陷,是在当前制度下的理性选择,反映了当前的制度必然产生非理性的结局,是“非理性的理性选择”,陷入“囚徒困境”。
当信用货币长期不可信任,短期内又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实物资产将成为更安全的避风港。世界出现美元与黄金、石油同涨的历史难得一见的情景。中国是否仅仅只在信用货币中选择,还是更多选择实物资产,需要认真思考。而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看,必须脱离以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格局,世界货币发行需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需要有自己的“锚”。
三、全球救济行动需要主要危机国采取有诚意的行动,不能再过度利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美国还在利用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不断采取印钞票的方式解决危机。国债不但没有通货膨胀保障(没有发行规避通胀的TIPS产品),而且还不断通过美联储行动降低国债利率,降低发债成本。而且从解决危机的整体思路来看,仅仅只是用发新债(国债)替代旧债(居民和金融机构的负债)的方式,并没有处理自己的实物资产(黄金、海外资产)。从国际社会上看,这是一个很没有诚意的解决危机方式。英国在一次大战之后,还不断卖出其持有的海外资产来偿还美国的债务。在处理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也要求东南亚国家提供各种额外的担保,危机过后美国在这些国家取得了大量廉价资产,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信息通讯业、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等。而一旦危机发生在美国本土时,为什么就不应用美国当时给其他国家的药方呢--提高利率、严格财政纪律、提高担保的可信度?美国自己解释的原因是,美国不同于这些国家,因为美国拥有世界货币的发行权,美国不用担心货币错配。当然,这次危机与以往的危机不尽相同,美国也确实不同于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也是相对符合实际的。但这也进一步暴露出这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美国在加剧利用该体系的缺陷为自己服务。
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非易事,但并非不应讨论和逐步改革
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反映。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沿袭布雷顿森林体系而来的,经过一定的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是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强大的自我维持惯性,其变革很难仅仅通过市场的力量,其改革是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和博弈的结果。要想在较短时间,不经过艰苦的奋斗就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变革,是不现实的。从目前来看,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维持。因此,很多政策的选择仍需要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思考。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政策是理想的,这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也并不意味着不应该花时间来讨论更根本的问题。不讨论这些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就会完全被这个制度所束缚,被其绑架,而只有对这些制度进行充分讨论,充分了解这个制度的缺陷,了解这个制度的受益方和受损方,在这种情况下作出妥协和改变,这才有可能对未来的制度改进作出贡献,对不利于未来改进的、恶化制度缺陷的一些政策行为作出适当的约束。我们需要标本兼治,需要让整个世界的民众充分了解我们现在的政策选择是次优的,这种无奈的原因和未来的改进方向。我们不能再仅拘泥于技术层面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