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发展迎黄金期 大数据驱动将成行业趋势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尤为凸显。当通过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越来越难获得资金后,很多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应收账款融资这一新型融资方式。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张韵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尤为凸显。当通过传统的抵押贷款等方式越来越难获得资金后,很多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应收账款融资这一新型融资方式。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一种方式,应收账款融资及其对应的商业保理业务成为金融业一支正在崛起的力量,改变着众多中小企业的命运,成为它们走上正常健康发展道路的推动力。
《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中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国内外贸易结算中信用交易的比例已经高达70%以上,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越来越大,回收账期越来越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接近1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出7.1%,较全年利润增速高出10.2%。快速增加的应收账款规模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还加剧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但若加以合理利用,应收账款却是获得融资的利器。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商业保理业务在中国获得高速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技术在商业保理业务上得到充分应用,成为技术推动金融业进步的典型代表。
商业保理业务是基于订单和应收账款而进行的贸易融资模式,它区别于传统信贷,不需要企业具有抵质押物,但需要企业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它具有逆经济周期的特点,最适合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商务部商业保理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表示,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保理市场,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在中央注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尤其是2016年2月八部委联合发文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为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接下来的几年或将是商业保理发展的黄金期。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四届(2016)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也曾表示,商业保理作为提供创新型贸易融资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现代信用服务业,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商业保理行业大有可为,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商业保理业务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众多保理公司。根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5》,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2514家。其中,2015年新设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共1294家,注册数量是2014年的1.44倍,2013年的6.09倍。这其中,每家保理公司的风控手段各有不同,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一些走在业界前沿的保理公司已经开始运用互联网手段打造风控体系、提升客户体验。
厚朴金控是业界老牌公司,由于其布局商业保理业务较早,在资产端拥有广州地铁、丝芙兰、中国移动、云南白药等众多国内外优质企业的债权。即便占有了重要企业的资源,厚朴金控仍然重视风控,在业界率先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借款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据该公司董事长李书文介绍,在信息披露阶段,保理公司就会通过央行征信中心查询企业信用和企业实际控制人个人信用;在尽职调查阶段,保理公司更会通过企业经营情况调查、财务情况调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经历调查来确保债务人真实合法的信息;而对供应链上的大数据管理,保理公司更会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买卖双方供销、结算数据,进行风险预警。李书文认为,技术化是保理业务发展的方向,数据是判断风险的重要依据,传统保理公司要尽早实现技术的革新,才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京东金融则更是技术驱动型的新型金融机构。在已经建立自己的生态圈之后,京东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加注重服务的成本、效率和客户体验。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的京东金融对供应链业务制定了整套数据化方案,目前已经实现全自动放款。据京东金融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琳介绍,在放款的全过程中,数据是判断风险的最主要依据。在贷前的尽职调查阶段,主要依靠查询借款企业财报、工商、税务、法院等静态数据对企业做准入判断;在准入之后,京东金融自主研发的模型会根据前期数据跑出对该企业的可融资额度,并得出风险阀值和实时额度两个数据,作为对企业不同阶段放款的依据。在放款之后,系统会转向风险监测和预警,对于应付账款、返点等可能引起风险的节点进行重点监测,防止风险突然爆发。
王琳表示,技术化对金融业务的推动在供应链融资这一细分领域表现得很明显,京东主要的保理产品“京保贝”去年放款量达到400亿元,而正是有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和标准化的判断方式,风控可以细化到每笔应收账款去考量。他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目前商业保理行业存在的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任代替科学化风控措施的现象将弱化。行业中更多的公司需要提升技术能力,今年京东供应链金融将在服务自由生态圈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向业界输出风控技术和产品,帮助更多公司孵化出自己的供应链融资业务。
在看到商业保理行业迎来发展良机的同时,也要看到行业存在的问题。目前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合同法》和《物权法》,法律细化的程度仍然不够。业界专家表示,制度建设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以确保应收账款成为真正安全高效的融资模式:
一是明确应收账款的范围;
二是搭建应收账款标准化转让的框架;
三是明确债券和质权之间的法律关系;
四是规范银票、商票等票据在保理业的流转。